696 条搜索结果

一行

直隶鉅鹿人,姓张,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强记非凡,游诸方究律。又得歷数算法之秘诀。唐玄宗闻其名,开元叁年,勅入禁廷。九年,撰大衍歷九卷。十一年,製黄道仪。善无畏来,师就习密教。参与译经。且撰大日经疏。又遇金刚智,受秘密灌顶。十五年,寂於华严寺。年四十五。諡大...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叁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修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修多罗。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唯诠戒学。摩德勒伽。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此叁约大小乘分为二。所谓声闻菩萨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1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法数》 / 454字 / 1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法数》 / 965字 / 1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虚空形像

界释迦院之虚空,据秘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院之虚空,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无尽

者,含摄也。此之十,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法数》 / 879字 / 1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八十八佛

世合五十叁佛与叁十五佛,称為八十八佛。五十叁佛出於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叁十五佛出於大宝积经九十八卷优婆离会。又别有不空译之叁十五佛名礼懺文,观虚空菩萨经,又说虚空之天冠内,有叁十五佛之像。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大日如来

密教之本尊,梵名谓之摩訶毘卢遮那Mahāvaircana,摩訶者大之义,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译云大日。又,毘卢遮那者光明徧照之义,谓之徧照如来。又,云最高显广眼如来。大日经疏一曰:「梵音毘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徧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别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

《三法数》 / 2473字 / 1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法数》 / 370字 / 1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法数》 / 1655字 / 1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教七阶

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法数》 / 1095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法数》 / 434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法数》 / 852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叁千大千世界

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法数》 / 1193字 / 1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叁十卷。阿毘為对。达磨為法,俱舍為。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之诸论,名為对法论。有摄持与所依之二义,第一义為此论摄持包含彼对法论中之胜义,故名此论曰对法。即对法之二字,属於彼本论,之一字,属於此论。第二义為彼本论乃...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九曜

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日时随逐而不相离,执持之义也:一、日曜Āditya;二、月曜Sōma;叁、火曜Aṃgāraka;四、水曜Budha;五、木曜Vṛhas ati;六、金曜Śukra;七、土曜Śanaiścara;八、罗睺Rāhu;九、计都Ketu;是也。大日经疏四曰:「执有九种:即是日...

《佛学大辞典》 / 591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一实境界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法数》 / 58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戒贤

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护法菩萨之弟子,玄奘叁之师。梵名尸罗跛陀罗,Śīlabhadra(西域记八作尸罗跛陀罗慈恩寺传十作尸罗跛陀),师為叁摩咀吒国王族,婆罗门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求询明哲,至摩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请出家,既...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七大

楞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徧周法界。圆满十虚。寧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二十重华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法数》 / 1802字 / 1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法数》 / 1025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