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条搜索结果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与[]同。即一悟也。金刚叁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而转诸识,入菴摩罗。」起信论曰:「本来平等,同一故。」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具叁义:一者自,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胜论宗

又译曰卫世师Vaiśeṣika胜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為呕露迦仙Ulūka(一名迦那陀Kaṇāda)所始称。分析宇宙万有為空间的之唯物的多元论也。别為六种,谓之六句义。实Dravya為本体。德Guna為属性。业Karman為作用。同Sāmānya為共通性。异Viśeṣa和合Samavāya為物物间之固有性。第五之异...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又曰七菩提分,七支。俱舍论谓之七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证得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之心,契于本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是名证得法身。

《三藏法数》 / 96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自,谓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故名自。 二、他,谓自既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他。

《三藏法数》 / 8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大日

大日如来也,王者如来之别称。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本,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本。 二、始,谓众生本心源,由无明熏动,成不,多劫在迷,今始悟,是名始,始究竟,即成佛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见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九住心

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观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法界

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种性;佛即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佛智

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结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显密

真言宗之所判。一切佛教,分显密之二教,自宗為密教,他宗尽為显教。显教者,计眾生之机,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云显教。密教者,法身佛為自受法乐,与自性之眷属,谈话叁密之法门者。此叁密之法门,唯為佛与佛内...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本,本有常住之体也。二、始,依修行之功,而显本之体也。叁、相似。於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也。四、随分,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也。五、究竟,於妙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遂与本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五...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大我

我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无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见耳。无我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见。然彼但知无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证之涅槃,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我。涅槃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本,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二相似,既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悟,是乃始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故名相似,谓与真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文殊之德号。译佛為,故母即佛母也。文殊於理智二门中司智门之义,因称為佛母。以诸佛自智慧出生故也。心地观经叁曰:「文殊师利大圣尊,叁世诸佛以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同八曰:「叁世母妙吉祥。」(梵文殊师利译妙吉祥)。华严经略策曰:「问文殊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