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条搜索结果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音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缀钵

补缀五处缺损之铁钵也。戒律之制,过五缀则不许用之,又不至五缀则不许更新。四分律九曰:「比丘钵破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尼萨耆波逸提。满五缀不漏,更求新钵者,突吉罗。」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念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

《三藏法数》 / 147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想念浮举,则为飞禽;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天食

欲界天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天王天,并诸天眾,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於其前有眾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天子以手取天...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六识

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眼识,谓眼根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叁、鼻识,谓鼻...

《三藏法数》 / 231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秘密主

具曰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也,解之者有浅深二释。依浅略释,则秘密主為夜叉王之异名。夜叉之身口意。隐密而不可了知,故西士之俗谓為秘密主,今金刚萨埵现此夜叉王之身,手持金刚,常為诸佛侍卫,故谓為金刚手秘密主。依深秘释,则诸佛之叁业秘密。金刚萨埵执持其秘密,故...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色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殑伽

又云强伽、弶伽、恒伽、恒架Gaṅgā,译日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印度东北之大河名。為印度叁大河之一、发源於雪山之南部,合大小无数之支流而东南奔流五百里,与蒲拉买普篤罗河共流入印度洋,其流域一带之地,即所谓恒河之平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且地味极為丰饶,故...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空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心,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我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大毘卢遮那

密教之本尊大日如来也。大之梵语為摩訶。而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具存梵语,则宜曰摩訶毘卢那遮。曰并取汉语。则宜曰大日。今梵汉双取,故曰大毘卢遮那。但以毘卢遮那译為日。局於密教。显密共通之译。则曰光明徧照。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赤铜白檀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谓有為法流转之实性也。二实相真如,谓显於二无我之实性也。叁唯识真如,谓染净法之唯识实性也。四安立真如,谓苦諦之实性也。五邪行真如,谓集諦之实性也。六清净真如,谓灭諦实性也。七正行真如,谓道諦之实性也。流转安立邪行之叁真如不通於佛,又实相唯识清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顶堕

菩萨於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於叁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於此安其分,着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位,是名顶堕。离叁界之惑之位,故云顶,於此顶位堕落不进,是即顶堕。八教大意曰:「专住似位名為法爱,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两惑永无坠苦,爱此似位名為顶堕。」智...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罗剎

Rākṣasa,又具曰罗剎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Rākṣasi)。恶鬼之总名也。译為暴恶可畏等。按罗剎本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為畏恶之名词。又谓罗剎男。黑身朱发录眼。罗剎女。為绝美之妇人。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剎娑,或言阿落剎娑,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听法五种不作异意

论云:谓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净心,属耳而听也。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戒不作异意。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

《三藏法数》 / 309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浮囊

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羊皮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叁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於浮囊也。涅...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槵子

木槵子也。於数珠用之。校量数珠经曰:「槵子搯一徧,得福千倍。」木槵子经曰:「欲灭烦恼障报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常自随,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二头陀

一者尽形乞食。二者阿兰处住。叁者着粪扫衣。四一坐食。五者常坐。六者中后不受非时食。七者中后不饮浆。八者但有叁衣。九者毳衣。十者树下坐。十一者空地住。十二者死尸间住。

《法门名义集》 / 71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

《三藏法数》 / 193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切如来定

称大空叁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叁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為大空,圆满萨婆。」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叁昧,亦名般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梦行般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訶萨於梦中入叁叁昧空无相无作叁昧,寧於般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菩萨於昼日入叁叁昧,则於般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阿兰

Āriṇya,寺院之总名。是比丘之住处。又作阿兰那,阿兰攘,阿兰迦,阿练,阿烂拏,阿练茹,曷剌[羊儿]等。译曰无諍声,闲寂,远离处。离人里五百弓之处。华严经一曰:「阿兰法,菩提道场。」大乘义章十五曰:「阿兰者,此翻名為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阿兰阿兰那...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叁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数珠

梵名鉢塞莫。是念叁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二十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空见

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