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条搜索结果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金刚二义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 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

《三藏法数》 / 16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圣性

唯识作圣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唯识以无漏智之种子為圣性之体。俱舍以离烦恼為正性。唯识述记九末曰:「即依无漏智分别智等俱行五蕴种子為圣性体。」俱舍论十曰:「何名正性?谓契经言:贪无餘断,瞋无餘断,痴无餘断,一切烦恼皆无餘断,是名正性。」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离合释

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叁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叁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於此释,二义之名,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āraya,又...

《佛学大辞典》 / 71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定答

四种问答之一。决定不变之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五蕴不常变异否?佛言五蕴定為变异,是名定答。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缾中无水

叁论宗之用语,以喻空观。五蕴之中无有人我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取蕴

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蕴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蕴(第一义),五蕴常从属烦恼,故云取蕴(第二义),五蕴能生烦恼,故云取蕴(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蕴。(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想蕴

五蕴之一。人有想像事物善恶邪正种种情想聚之,故名曰想蕴。俱舍论二曰:「想蕴谓能取像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善巧

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為五蕴。二、处善巧,為十二处。叁、界善巧,為十八界。四、缘起善巧,為十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善之因果為处恶之因果為非处。六、根善巧,信等五根总為二十二根。七、世善巧,為叁世之道理,八、諦善巧,為四諦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為二乘叁...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色即是空

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梵Rū aniśūnyat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种有

一、实物有,谓五蕴等法成身,即是实有之物,故名实物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施设有,谓世间之人,各各随业受报,因假父母遗体,便即施设,而有男女之名,故名施设有。

《三藏法数》 / 8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蕴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我空

又曰生空人空。眾生虽尽有心身,而是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眾生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叁藏法数十曰:「我空,谓於五蕴法,强立主宰,名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宗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蕴皆空经

一卷,唐义净译。初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 《佛说五蕴皆空经》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子果

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