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条搜索结果

骨人

图绘枯骨使坐禪者观之。即為骨锁观之对象,以便成想者也。行事钞下二曰:「大论供给坐禪法、禪杖、禪、禪镇、骨人。」资持记下二之叁曰:「骨人即今枯骨图,假彼色相以助禪法。」释氏要览下曰:「智度论云:更与骨人令坐禪者观之,即今画作枯骨帧子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仁王经

有二本。旧本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為说般若波罗蜜深法之经文也。谓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為护国叁部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耆闍崛

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闍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曰伊沙堀,揭梨駄罗鳩胝,姞栗陀罗矩吒。山名。译曰鷲头,鷲峰,灵鷲。山顶似鷲,又山中鷲,故名。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释尊说法之地。智度论叁曰:「是山顶似鷲,王舍城人,见其似鷲故,共传言鷲头山,因名之為鷲头山。...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身,一身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曼

Samanta,叁满又作叁曼陀。译曰:等、普、徧。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善施

梵语苏达。译曰善施。善施与人之义。西域记六曰:「苏达。唐言善施。旧曰须达,讹也。」Sudatta。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僧祇部

Sāṁghikāḥ,摩訶僧祇部之略。译言大眾部。一在小乘二十部中,佛入灭之年,结集经典时,於窟外為之者。此窟内之结集名上座部。窟外之结集名大眾部。此二部為小乘之根本部。一佛灭后百年顷,於优婆下,自律藏上分五部,其中之一,有大眾部。是窟内上座部之分也。参照[小乘]条。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起净倒,于受起乐倒,于想、行起我倒,于心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俾礼

Preta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月宫

月天子之宫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经十曰:「月天子宫,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围,七重垣墙,(中略)七宝所成,(中略)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中略)彼月天子最胜宫殿,為五种风摄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叁愿,四摄,五行。以此五风所摄持故,月...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人师

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ṣyaśāstṛ,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復名舍提婆摩菟舍喃。舍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捨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布怛那

Pūtana,又作富那,富单那,布单那,富陀那。译為臭饿鬼。饿鬼中之最胜者。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布怛那旧云富单那,或作富那,此义云臭,是饿鬼中胜者也。」慧琳音义十二曰:「布单那或富陀那,皆不正音也。此云臭秽,虽身形臭秽,是饿鬼中福之最胜者。」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支那

Cina,又作脂那、至那、斯那、真丹、振旦、震旦、真那、振丹、脂难、旃丹。宋史曰:「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那皇帝,福寿圆满。旧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声教远被外国人,因称我国為秦,支那即秦音之转。」玄应音义四曰:「振旦或言真丹,并非正音,应言支那,此云汉国也。又无正翻,...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摩质

Vimalacitra,新云吠摩质呾利。阿修罗王之名。译曰净心,綺画,宝饰等。娶乾闥婆之女,生舍脂夫人,嫁於帝释,即帝释之舅也。法华文句二曰:「毘摩质,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波海水出声。名毘摩质,即舍脂父也。观佛叁昧云:索乾闥婆女生舍脂,帝释业力,令其父居七宝殿,纳...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王如来

提婆达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為极恶人。佛言彼為权者。往昔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於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佛。彼实非恶人,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品所说。经曰:「告诸四眾,提...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揭罗

Tagaraka,又作伽罗。伽娄。香名。最胜王经七曰:「零凌香揭罗。」玄应音义一曰:「伽罗香,云根香。」同二十曰:「伽娄香,又作伽楼,译曰木香相也,一作不没香。」慧琳音义叁曰:「揭罗香名也,正云蘗罗,即零凌香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卑帝利

Pitṛ,又曰毕帝黎。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皮衣

僧衣之异名。盖取悉太子入山时,着鹿皮衣之故事。瑞应经上曰:「行数十里,逢两猎客。太子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如凡人被服宝衣有慾态也。乃脱身宝裘,与猎者贸鹿皮衣。(中略)车匿悲泣,随路而啼。顾视太子,已被鹿皮衣。」异出菩萨本起经曰:「太子行十数里,道逢猎...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帝释与修罗战

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為夺其女,起此斗諍。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諍。」长阿含经二十曰:「有大阿修罗王名罗呵...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优波柯罗

U ākala,鄔波哥罗。夜叉名。译曰小黑。见孔雀王咒经下。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善无畏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丈夫拜

谓女人拜也。异说颇。但普通為座拜。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甘露门

到甘露涅槃之门户也。即如来之教法。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於一切。」 又佛大胜与菩提达磨并化,时号二甘露门。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财鬼

叁种饿鬼之一。饿鬼之得食物者。见[饿鬼]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目

又作一曰伽。见[十二部经]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优婆鞠

U agu ta,又作优婆鞠,优婆掘优波,鄔波,优婆提,鄔波级,乌波屈,乌波优波等。译曰大护,近藏,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