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条搜索结果

二假

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假,非同情执。假有二种,故名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假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假。 二、有体施设假,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

《三藏法数》 / 135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假

叁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叁乘之根性说叁乘之教门是也。叁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止

一、体真止,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是名体真止。 二、方便随缘止,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叁、离二边分别止,谓不分别生死、涅槃、有无等二边之相,是名离二边分别止。(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4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苑公四教

苑公,唐贤首藏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叁辟支、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

《三藏法数》 / 293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病

一、作病,作者,即生心造作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任病,任者即随缘任性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叁、止病,止者即止妄即真之...

《三藏法数》 / 204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理事无碍十门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

《三藏法数》 / 74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一道无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南天铁塔

古时南印度之铁塔也。相传大日如来所说之法门,其上首金刚萨埵辑录為经文藏於塔中,龙树菩萨开之,由金刚萨埵授其经典。关於此传说,古来有法尔随缘之二说。依法尔说,则铁塔為指龙树之内心者,不外乎吾人各自之心性。依随缘说,则铁塔為实际存於歷史的者。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遍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藏识

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也。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种子之识也。依性宗,则為直真妄和合之识也。圆觉经曰:「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履诸根曾不间断。」六波罗蜜多经十曰:「藏识為所依,随缘现眾像。如人目有翳,妄见空中华。」业疏济缘记叁下曰:「梵云阿梨耶,或云阿赖耶,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华严宗叁观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后得智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三藏法数》 / 29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真俗不二

天台别教,华严终教以上,真如随缘為诸法,诸法即真如也。是云真俗不二。然是就诸法之实法真如边,得言不二者。於诸法之当相,不得言真如,故非真不二。天台之圆教或真言之如,性具十界叁千之诸法而為真如之诸法,是乃真不二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宗

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宗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相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性相二宗十异

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叁乘异,法相宗以叁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叁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叁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圆觉叁观

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二、叁...

《三藏法数》 / 340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阿弥陀叁字法报应叁身空假中叁諦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不变真如

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叁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於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真如实相

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於假諦之妙有而曰实相,约於空諦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為叁諦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於空假中也。观佛叁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华护摩

静明法印云:密教之护摩,围陀梵志之行也,药王之烧臂烧身,真实之护摩也。法华药王菩萨烧臂烧身之行為最上乘之大行,真法供养之密行。所谓烧两臂者空二偏而归于中道之意也,烧身者烧别教假中显圆融叁諦之意也。又依迹门之意,以不变真如為本,故云烧臂烧身。依本门之意,以随缘真...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无住

法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所住着,随缘而起,故云无住。故无住者万有之本也。维摩经观眾生品曰:「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同註曰:「什曰: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為有无之本。」起信论义记上曰:「夫真心廖廓。(...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理事无碍十门

於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係立十门:一理偏於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於理,理既徧於事,事亦徧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徧在一微尘法界。叁、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