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地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
《三藏法数》 / 21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弘,广也;誓,制也。谓菩萨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叁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
《三藏法数》 / 36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辽志曰:「辽俗十月内,五京进纸衣甲器械。十五日,国主与押番臣,密望木叶山,奠酒。用番字书状同烧化,以奏山神,曰寄库。」今人焚寓钱於生前,作佛事寄属冥吏,以冀死后取用,盖辽俗也。宋无名氏鬼董曰:杭有杨嫗,信庸僧寄库之说,月為一竹篓,置寓金银而焚之,付判官掌之。判...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根本律云:说笼拏,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輒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有云父闻欢喜,施子金钱二百亿。二百亿形貌端严,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增一阿含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叁界六道之生死,為载人运转之车轮,故曰生死轮。智度论五曰:「生死轮载人,诸烦恼浩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禁止。」止观辅行曰:「业相是能运,生死是所运,载生死之轮名生死轮。」毘奈耶杂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应其人之年数而施与钱财也。联灯会要亡名尊宿章曰:「昔有施主,入寺行眾诸随年钱。知事云:圣僧前着一分。施主云:圣僧年多少?僧无对。法眼代云:心斯满处即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归命一切佛 及诸菩萨众 愿开正智慧 忆念佛功德 归依三界尊 身口意三业 所作善不善 为彼作分别 彼人受果报 无有主宰者 三界天中尊 愿起于悲智 广为世间说 我今闻彼说 如依于轮回 观察业果报 佛说恶道因 贪瞋痴为本 若人行杀害 彼业随缠缚...
《佛说六道伽陀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307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二种生死之一,為轮迴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迴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眾生无始以来,旋转於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叁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叁昧经六曰:「叁界眾生,轮迴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观...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轮。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仁王经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同良賁疏四曰:「苦轮海者,苦通叁界,谓叁苦也。依苦乐捨,立為苦故,往返不息,迴转如轮。昇沈出没,深大如海。」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叁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
《三藏法数》 / 17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趣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槃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趣生死,而证真空涅槃;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比丘有净语,犹如忌词。如比丘要草木时,谓斫木摘花等,是為不净语。谓「知之」「看之」者,是為净语。又如对金钱而言「收」「取」等,是尽属不净语。净语凡有四种,一汝知是,二汝看是,叁我须是,四我与是。从此四净语中之第一种曰知净语。又云知净。行事钞中坏生种戒曰:「五分...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引留临死病人之魂魄於现身,為令延命而结之印,屈无名指入掌中,竪小指者是也。禁者闭塞之义。五路即六道中之五道,言人死而趣他界,今既在人道,死去之处,是五道也。以不思议之加持力,禁闭五道之门,苏而还於前身,故尔言也。或曰:魂魄经五路而去,今令此防遏之。五路者:一脐...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神境智证通,又云身如意通Ṛddhividhi-jñāna,又云身通,又云神足通。即变现不思议境界之通力,谓之神境通。游涉往来自在之通力,故云神足通,自身得变现自在之通力,故云身如意通,各就一边而与以名也,其中神境通名,最為通称。二天眼智证通Divya-cakṣus,得色界天眼根,照久...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大量满腹之食也。十六斛者斗量也。焰魔供次第曰:「某甲等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百千俱胝百亿那由佗不可不说国土微尘等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半天婆罗门诸饿鬼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国十六斛食,能令此食悉皆变為法喜禪悦甘露醍醐净乳海,充满法界,广大无量,无不饱...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叁有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欲有,谓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 二、色有,谓色界四禅诸天,...
《三藏法数》 / 24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其印与种子如大日经疏所言,其形像及功德,据所谓吒枳尼旃陀利经曰:「尔时世尊於宝座上结跏跌坐。(中略)时从地涌出白辰狐王,白形色朗满白净如白雁王,现顶上孔雀鸟,颈悬宇头宝珠。(中略)尔时佛言:今此会中有一菩萨,名為辰狐王菩萨,是则贫(贫字或為观字之误)自在菩萨生...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略云天耳通。俱舍光记廿七曰:「天眼天耳是所依根,智是二识相应慧,智缘二境无壅名通,从根及能证為名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此天耳通有修得报得二种,修得者在於人界修四禪定,依定力发得彼天界之四大於肉眼上,因...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菩萨应现於六道,救眾生苦难之身也。观音玄义上曰:「如华严云:有上药树,其根深入,枝叶四布,根茎枝叶,皆能愈病。闻香触身,无不得益。菩萨亦如是,大悲熏身形声利物,名大药王身。又如如意珠,能雨大千珍宝,随意而不穷不尽。菩萨大慈熏身与眾生乐,名如意药王身。」法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延命地藏经所说。地藏菩萨有延命之德,故名。经曰:「佛告帝释:有一菩萨,名曰延命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於诸定。游化六道,拔苦与乐。」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為六道。智度论叁十曰:「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於佛经迴文说五。若说六者,於佛经迴文说六。又摩訶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眾生,观诸义意,应有...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二凡之一。声闻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修行位為外凡,四善根之位為内凡。又菩萨乘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等叁贤之位為内凡。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内缘真性,故名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捨故名為凡。」四教仪集註中曰:「相似见理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叁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眾生之果报名為有。业疏一上曰:「唯此僧宝,下济群有。」济缘记一上曰:「下济群有,六道福田故。言群有者:正报即四生,依报则叁界,开為九有二十五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葬送时,埋於土中之钱也。谓以钱寄於冥土之府库请免亡者之罪也。盖汉魏以来之俗习,一云瘞钱,日本谓之六道钱。佛祖统纪曰:「世有用纸鏹寄库者。」龙舒之净土文曰:「予徧览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所费,请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為此而為阴...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又曰鬼趣。夜叉罗剎饿鬼诸神等之境土。六道之一。大乘法数二十七曰:「道即能通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据佛经云:凡舍宅街衢,市肆丘塚,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乃至江河树木,亦有鬼神依止,其最劣者為饿鬼。 又犹言邪术。后汉书刘焉传,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叁...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以喻不知因果之道理。而惑溺於生死之凡夫也。大日经一曰:「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大日经疏一曰:「萨埵略有叁种:一者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諦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叁界,坚执不捨,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又曰百一物,百一眾具。叁衣六物之外,一切资道之什具也。百者概称多数之名,非限於百。為比丘者於叁衣六物之外,种种之什器,唯得蓄一箇。是曰百一供身。其一箇之外,名為长物。长物者,不行名為说净之一种法,则不得蓄之。然比丘之根性有叁品,上品但蓄叁衣,中品更蓄百一,下品...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分為十重言也。禪源诸詮四曰:「此识(阿赖耶识)在凡,常有觉与不觉二义。觉是叁乘圣贤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总有十重(今每重以梦喻一一合之):谓一切眾生虽皆有本觉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贵人,端正多智,自在宅中住);未遇善友开示,法尔本来不觉(...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於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Māṣa,又作摩沙。金宝名,比丘盗五磨洒,则当波罗夷。慧琳音义六十曰:「是西方市金宝之名也,其金一丸如梧桐子许大,名一磨洒。以东西两国通货价直约之,可直此方铜钱八十。其五磨洒计当四百。彼国土法,偷盗财物,计当五磨洒者,罪当永弃送於山林,任其生死。若盗一二叁四磨洒,...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顺流,流即生死之流,六道之眾生,起惑造业,顺生死之流,而背涅槃之道,即流转之因果也。二、逆流,由初果须陀洹,断已后叁界之惑,渐逆生死之流,而趣涅槃之道,即还灭之因果也。见涅槃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魔障之乡里。谓娑婆世界也。观经定善义曰:「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餘乐,唯闻愁嘆声。毕此生平后入涅槃城。」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迷子手执金钱,彷徨困苦,以譬凡夫具菴摩罗识之佛性流浪於叁界也。金刚叁昧经曰:「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為祇如此...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毘奈耶杂事叁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於此城中有一婬女,名莲华色。衒色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