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条搜索结果

二世间

世即隔别之义,间即间差之义,故名世间。 一、众生世间,谓一切有情众生,皆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器世间,谓一切无情世界,皆山河大地而成,有侧有仰,名之为器,又复各各差别...

《三藏法数》 / 126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谛者,谛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即空是真谛,即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此隔历,即是次第谛;一无碍,即是圆融谛。(隔历者,谛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后中,即别教谛也。圆融者,举一即,全是一,即圆教谛也。) 一、真谛,真即真空,...

《三藏法数》 / 296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平等观

台宗观中观之异名也。若破一(即)而用一(即空),则不名為平等,前於观知,破入空,今知空非空,破空入,空共破互用,故名為平等(前之空观破,今之观破空,前之空观用空,今之观用也)。止观曰:「从空入名平等观。」 又空观之异名。以空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隔歷

空為但空,破见思之惑。為但,破尘沙之惑。中為但中,破无明之惑。又自空观而入於观,自观而入於中观,如此空者,次第各别。名為隔歷之諦,别教之分际也。玄义一上曰:「隔歷諦,麤法也。圆融諦,妙法也。」四教仪集註下,明别教之理智曰:「理则隔歷諦,智...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曰:「什曰:法身有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因佛性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德妙果也。(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三藏法数》 / 25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乘观

乘者,车乘也,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金鸡

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讖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姪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六祖慧能门下出南岳让,与青原思二师,自南岳出江西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头,依此二师禪法汎滥天下,是即初祖达磨之姪孙,谓西...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求不得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幻有

幻之无事实以显法之有也。法华玄义二下曰:「幻有為俗,即幻有空為真。」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和光同尘

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门。佛者之。以显佛菩萨和威德光,近诸恶人,又示现种种身之义。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即和光同尘也。止观六之二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以论其终。」同辅行曰:「和光下释现身也。同四住尘,处处结缘。作净土之因,為利物之始。眾...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鼠搂栗

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名宗,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之諦非為全无也。不空名宗者,对於空名宗而立名之世諦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名者,但无性实有。世諦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诸家说观,以天台之观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諦也。二、观,观诸法之諦也。、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即是中,谓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即是中,谓為双照之观。又就性德之理而谓為諦,就修德之智而谓為观,以吾人凡常之一心為所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遍依圆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天台

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则一切法皆,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用,所谓一心观也。 一、空观,空者,离性离...

《三藏法数》 / 40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即空

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拾遗记下曰:「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观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空,,不空也。齐书周顒传:「顒汎涉百家,长於佛理。着宗论,立空名,立不空名;设不空名难空名,设空名难不空名;名空难二宗,又立名空。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顒书曰:此义旨趣,似非始开。妙声中绝,六七十载。贫道年二十时,便得此义,窃每欢喜,无与共之。...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八识缘境广狭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

《三藏法数》 / 71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福生处

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天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摄提

摄提具云波罗摄提Prajña ti,译曰施设。大品般若经品所说,谓受施设,法施设,名施设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观遍计所执

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观徧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观万法唯识之理,自麤及细,立五重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观也。遣虚存实者,观性中徧计所执性体性空无而...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施设

又名摄提:一、受施设。二、法施设。、名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也。為别於因成,谓之施设。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对实法而云。由因缘和合而存在之者。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金刚杵

梵语伐折罗Vajra,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之,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其两头单独者,谓之独股,分枝者,谓之股,分五枝者,谓之五股,分九枝者,谓之九股。以金石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品。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是金刚杵。」又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諦之理之观心,有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观,於别途观諦也。二、通相观,於一观之中圆解諦也。、一心观,於一念之心观諦也。宗镜录十五曰:「一、别相观者,歷别观諦。若从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一、无体随情,世间之人於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為徧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於虚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谓依他起性上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相二分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浮虚观

成实论所宗,观因成等法之浮虚空无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因地倒者还因地起

譬逆缘即顺缘也。大方等如来秘密藏经下曰:「迦叶!有人天坠堕於地,堕大地已,还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叶!是眾生等,於如来所,生不善故,堕在恶道。堕恶道已,还缘如来,速得出离。云何名為缘如来?於如来所生慇重心。」大庄严经论二曰:「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得...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种无常

一、念念坏灭无常,谓根、尘相对所起心念,前念既灭,后念复生,生已还灭,念念不住,皆悉无常,是名念念坏灭无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和合离散无常,谓一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实体...

《三藏法数》 / 20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成立因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阿弥陀字法报应身空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介尔阴妄一念

吾人现思妄心也。即第六意识之一念。介尔者,微弱之义,细少之义。阴妄者,谓此心属於五阴中之识阴而為迷妄者。一念者,谓仅一剎那之心也。天台宗之观法,以此心為所观,无观斯妄之一念心,為具千性相,即空即即中者。辅行五之曰:「言介尔者,谓剎那心。又介尔者,介者弱也...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种不同也。 一、别相观,别相观者,即历别观于谛也。谓若从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若从空入,但得观俗,未得观中道。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二谛,是名别相观。(从入空者,谓观生死之,入...

《三藏法数》 / 35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寿者相

和合之体上认寿命而误解者。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衣座室

就法师弘通法华经,喻示以种之轨则,是曰弘经之轨。法华经法师品曰:「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為四眾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為四眾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极微

胜论师言极微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於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為实有,而过未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為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眾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眾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為现在之极微,作...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累形

凡夫為自己形体蒙种种之烦累谓之累形。寄归传二曰:「有待累形,衣食而始济。」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Ḍha,般若经所说四十二字门之最后梵字,以此字為字母之究竟,越此字更无字也,故南岳四十二字表大乘之四十二位,以阿字表初住,以荼字表妙觉。智度论四十八曰:「荼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又曰:「波荼,秦言必。荼外更无字,若有者...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成实论中又明四:一因生,一切之有為法,由因而生皆為无性,故名因生,如六因四缘生诸法。是前中之法。二缘成,如揽五蕴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中之受相待,如长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续,如一念之色声,不成身语业,色声相续,方成身语业。见大乘义章一...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支比量

比量者,谓以有为法与无为法比类而量度也。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对执我论者,先说诸法无我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立因,立因者,谓破执有我者而立因也。若于五蕴等法施...

《三藏法数》 / 276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等流

一真等流,以善性恶性无记性為因,所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与因性真实同者,故名為真等流。二等流,如前世杀生,令他命短,今世自命亦短,有相似之义,故名等流,谓之等流。分位等流,眼等诸识,各随自类转变。如眼识。(中略)身识皆从第八识之种子而生,对於色等诸尘,名...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空观

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諦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諦之理,观此空諦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五眼

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為度眾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取因设论

一卷,陈那菩萨造,唐义净译。论佛化眾生但依施设之事而宣法要。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四忘

忘一异等四句也。论玄义曰:「為俗,四忘為真,会彼四忘故有乘贤圣。」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五蕴之和合者。外道凡夫妄执之為实我,悟道之圣者了达為因缘生之我。我為因缘生,与兔角龟毛之都无不同。若拨无此我,即為恶取空之邪见。经中诸贤圣之自称我者,皆但就我而言,即如如是我闻,又我此土安稳。我说即是空,皆从人法立為我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四种中道

一对偏中,对於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谓之对偏中。二尽偏中,大小学人有断常之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即中显,谓之尽偏中。绝待中对於素来偏病故有中,偏病既除,则中亦不立,非中非偏,為度眾生,而强名為中,是曰绝待中。四成中,以有无為,非有非无為中。曰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爱着迷

一切万有,為五蕴和合而存者,不知此理而执着一切万物為常恒不易,谓之爱着迷。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等流

等流者,等即平等;流即流类也。 一、真等流,谓善性、恶性、无记性为因,所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果与因性真实是同,故名真等流。 二、等流,谓前世杀生,令他命短;故感今世自亦短命,有相似义,名等流,故名等流。 、分位等流,谓眼等诸识,各随自类转变。如眼...

《三藏法数》 / 218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圆教四门

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於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諦相即之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諦相即之空也。亦有亦空门,空相即,故為亦有亦空,是空相双之中也。四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八愿

弥陀四十八愿中,有真实之愿与方便之愿。十一、十二、十、十七、十八、二十二之六愿為真,十九、二十之二愿為。合成八愿。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於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眾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因缘有,名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圆教之諦,為空中二諦相即之,故云即,以别於别教之諦。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