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 条搜索结果

一切如来宝冠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七日思惟

佛成道后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眾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於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切如来入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力明妃

入佛耶真言之德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会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华言正定。)

藏法数》 / 105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度各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行,此施度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藏法数》 / 877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海印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藏法数》 / 440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勤行

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切如来入耶徧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力明妃

入佛耶真言之德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部大论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大乘庄严经论,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藏法数》 / 1095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二十二门

诸佛大仙欲依自在之力,安一切眾生,以出生自在胜一切所行诸功德无量之方便而度眾生,即由其出生二十二门也。如供养如来门、一切布施门、具足持戒门、无尽忍辱门、无量苦行精进门、禪定寂静门、无量大辩智慧门、一切所行方便门、四无量神通门、大慈大悲四摄门、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一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座入於。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匝,鸣指一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者空。二者无相者无愿空之称生于惑计。惑计虽众。大统唯。对惑辩空。空亦矣。惑者。一滞有故遣以空。二者有状故祛以无相。存情愿故荡以无愿。空生阴靡实。俱以为空。垢止此空。名空。无相空绝有状。以为无相。凝虑无相。名无相。无...

《法门名义集》 / 140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藏法数》 / 901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藏法数》 / 785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段,故名為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叶印

八叶莲华开敷之印相也。為阿弥陀如来之印。见图印集上。又莲华部之耶印也。见[耶]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藏法数》 / 765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佛五姓

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由。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本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本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藏法数》 / 613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之力也。梵语,...

藏法数》 / 1983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藏法数》 / 599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施饿鬼

阿难尊者夜见饿鬼,名焰口(不空译焰口,实叉难陀译面然)。鬼请阿难施一斛食。阿难还白佛,佛说施饿鬼食之法。又名斛食法。使一切道俗修之。比丘每日生饭,亦施饿鬼之法也。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曰:「阿难独居,静处夜更,有饿鬼现前,名焰口。形丑陋,口中吐火。白阿难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藏法数》 / 590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无性

一无相性。二名生性。无性性。无相性者。根尘等法据理本寂。名无相性。无生性者。本识等心据理不起。名无生性。无性性者。双泯前二名无性性。无性体一。以从诠故立其名。真法离相。名为无性性。

《法门名义集》 / 77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贤劫经

又名颰陀劫经。译曰贤劫定意经。八卷或十卷,西晋竺法护译。初说诸,诸度无极,佛之神通功德事。末说贤劫千佛事。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十五破二十五有

梵语,华言正定。二十五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藏法数》 / 2010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藏法数》 / 2629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藏法数》 / 381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藏法数》 / 2717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善财五十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藏法数》 / 5609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是定,后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藏法数》 / 55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正受

梵语Samaya,一译正受。為正,為受也。是禪定之异名。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也。大乘义章十曰:「离於邪乱故说為正,纳法称受。」探玄记曰:「纳法在心名為正受。」观经玄义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乘。乘者即别解别行及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护身法

又名护身加持。即為避内魔外魔障难,守护自己身心,结通五种印言之作法也。五种印言者,净业印,佛部耶印,莲华部耶印,金刚部耶印,被甲护身印也。见如意轮念诵法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藏法数》 / 688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