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10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曰火天。火尊。司火之神。大日经世出世护摩品举毘陀经之火神四十四种内法之火神十二种。其毘陀之四十四种,以大梵王為始。示其名与用法,而不说其形像。内法之十二神则说之。故大日经疏二十对於毘陀之火神,惟云:「若论其世间火天,作梵王形。」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作波旬踰,波卑面,新作波椽,波鞞,梵音Pā īyas,又Pā īman,巴Pā imā之转讹也。慧琳师云:波旬者,略波卑椽之卑為波。[句-口+目]误作旬也。如荼毘闍毘作耶旬之类。波旬者恶魔名,译為杀者,恶者。注维摩经四曰:「什曰:波旬,秦言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名杀者。」义林章...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见[迦絺那]条。四分律四十叁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受功德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涅槃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叁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叁段,故名為叁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叁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由。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本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本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叁: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三藏法数》 / 613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帝释天之异名。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白佛言: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復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聪明智慧,於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復名千眼。」最胜王经曰:「千眼帝释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元绍兴人,幼依云门元剃度,后謁大恢山,习天台之教观。湛堂性澄主南竺演福,往依之,精究无不尽。澄甚器重之。英宗至治元年,澄奉詔入燕都,校正大藏,奏若行业,赐慈光圆照之号。泰定年间,主杭州兴化寺,与天岸弘济,我菴本无,玉庭罕,叁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称為钱塘之四依。...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Vairocana,毘卢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称。即密教之大日如来也。碧岩九十九则曰:「肃宗皇帝问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云:檀越踏毘卢顶上行。帝云:寡人不会。国师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大慧普说二曰:「高步毘卢顶,不稟释迦文。」普灯录十八曰:「坐断毘卢顶[寧页],须...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Bhadra ā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五曰:「案移识经云:颰陀罗波梨,此译云贤护,亦云贤守。邻圣曰贤,固道称守。幻士经云:颰陀,此言仁贤。是王舍城在家菩萨也。」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第...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无碍之大用也。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昔佛在世,有梵志兄弟五人,一名耶奢。二名无垢,三名憍梵波提,四名苏驮夷;四兄入山学道,得五神通。其最小弟,名曰弗那,见佛乞食,盛好白净饭,满钵施佛。尔时弗那,恒以耕种为业,时耕种讫,还归于家。后于一日,出到田中,见其田中,所生苗稼,变成金禾,皆长数尺,收刈已尽...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10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云斋七,谓人死后每七日营斋至七七日也。以人死生為中有之身,不得生缘则每七日死生而至七七日也。释氏要览下曰:「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於本生处。若於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於本生处。如此七日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於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於生缘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佛之成道日,经论之说不同。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泥洹经作四月八日,西域记则叁月八日,又云叁月十五日。俱舍宝疏,正宗记,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支那用十二月八日者,以僧史略上会合之谓「腊月乃周之二月也。」周历建子之二月,即夏历建寅之十二月...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以黄纸作幡,悬之於死者之塚塔,则大有功德云。释门正统四曰:「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男女若命终时,若已命过,於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剎上。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诸经要集问曰:何故经中為亡人造作黄幡,掛於塚塔上者?答曰:虽未见经释,可以义...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密教之本尊大日如来也。大之梵语為摩訶。而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若具存梵语,则宜曰摩訶毘卢那遮。曰并取汉语。则宜曰大日。今梵汉双取,故曰大毘卢遮那。但以毘卢遮那译為日。局於密教。若显密共通之译。则曰光明徧照。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燄。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前行,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為武土之守护神,密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為其至极。本行集经叁十一曰:「摩梨支...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谓一国之师也。原非专封佛徒,如王莽以刘歆為国师,时称国师公。后汉书,赵典篤学博闻,宜备国师,六朝时称国子祭酒為国师,儒生亦得称国师也。至北齐文宣帝始以高僧法常為国师,降及元明,佛徒封国师者尤多。僧史略中曰:「西域之法,推重其人,内外攸同正邪俱有。昔尼犍子信婆罗...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Kaṇṭhaka,悉达太子王宫出走所乘之马。因果经作「犍陟。」六度集经作「犍德。」修行本起经作「蹇特。」玄应音义十九曰:「犍陟,六度集作犍德,正言建佗歌,此译云纳也。」此马為帝释之化身。见六度集经八,经律异相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九、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宋杭州灵隐寺明教大师契嵩,字中灵,藤州鐔津李氏子。游方徧参知识,得法於洞山晓聪禪师。师有文才,作原教篇十餘万言,明儒释一贯之旨,以抗韩愈排佛之说。后居永安兰若,着禪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并辅教篇,上进仁宗皇帝,帝览之嘆赏,詔入大藏使流通,赐号明教。熙寧四年六月寂...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佛祖统纪十慈云传曰:「慈云法师导式居天竺日,有贵宦註楞严,求师印可。师烹烈燄谓之曰:閤下留心佛法,诚為希有。今先申叁问,若答之契理,当為流通。若其不合,当付此火。宦许之。师曰:真精妙元性净明心,不知如何註释?叁四四叁宛转十二,流变叁叠,一十百千,為是何义?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拈香烧之也,开堂之日,拈香祝天子,谓之祝圣拈香。為佛拈者,谓之嗣法拈香。勅修清规开堂祝寿曰:「拈香祝圣,次拈帝师,省院、臺宪、郡县、文武官僚香,侍者逐一度香,法嗣香住持怀中拈出自插炉中。」嗣法拈香,住持自以香插於炉,其餘拈香,住持拈香付侍者,侍者以之插入炉中。...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Śākyamuni,印度迦毘罗城Ka 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於城东嵐毘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於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於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月天子之宫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经十曰:「月天子宫,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围,七重垣墙,(中略)七宝所成,(中略)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中略)彼月天子最胜宫殿,為五种风摄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叁愿,四摄,五行。以此五风所摄持故,月...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由观音普现色身叁昧应现之叁十二身也。楞严经六曰:「我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身与此大同小异。一佛身,二独觉身,叁缘觉身,四声闻身,五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叁长者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作一腊。僧受戒经一夏曰一臈集韵曰:「腊或作臈」臈為冬祭,乃一年之终也。说文曰:「冬至后叁戌,腊祭百神也。」而佛立安居之制,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定安居之期日。以此安居為僧家之一岁,谓之法腊,又曰法岁。其属於夏期者,曰夏腊,又有僧腊戒腊之名。释氏要览...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為女子名光目。时於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堕在恶趣,发大誓愿言:我自今救拔一切眾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愿,得救拔母之罪报。故菩萨今不成佛也。见地藏本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曰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有四百二十七句,此中最末之八句為心咒。楞严经长水疏曰:「此咒四百二十七句,前诸句数但是归命诸佛菩萨眾贤圣等,及叙咒愿加被离诸恶鬼病等难,至四百十九云哆姪他。此云即说咒曰:从四百二十唵字去方是正咒,如前云六时行道诵咒。每一时诵一百...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唐土北地之俗,有插柳枝於净水以攘邪鬼者。释氏要览下曰:「北人风俗,每至重午等毒节日,皆以盆盛水,内插柳枝,置之门前辟恶。按灌顶经云:昔维耶黎城民遭疫,有一少年比丘,名禪提。奉佛教持摩訶神咒,往為辟之,疫人皆愈。其禪提往彼国二十九年民安,至其迁化,民復遭疫。民思...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Kāśya amātaṅga,又作摄摩腾,竺摄摩腾。无翻名。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尝為一小国王讲金光明经,以防敌国侵害,名大显。汉明帝遣蔡愔等於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等共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等。汉地之有佛法自此始。见歷代叁宝记四,梁高僧传一,开元释教录一。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忠国师,问紫璘供奉:闻供奉註思益经是否?奉云是。师云:凡註经当须解佛意始得。奉云若不会意,争敢言註经。师遣侍者盛一碗水,水中入七粒米,碗面安一隻筋送与奉。问云:是什麼义?奉云不会。师云:老师意尚不会,更说甚佛意。」见禪林类聚八,碧巖四十八则评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即马郎妇观音也。為叁十叁观音之一,手持鱼篮因有此名,又有水上乘大鱼之形像。宋濂鱼篮观音像讚序曰:「予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眾夫耶?请易...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观佛叁昧经曰:「修罗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善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鑑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叁世恒劫事反照。」止观二曰:「以无住着智反照观察也。」临济录曰:「儞祇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儞自反照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Godāniya,旧称瞿耶尼,瞿伽尼。新称瞿陀尼,瞿陀尼耶。在须弥山西方之大洲名。译曰牛货。西域记一曰:「西瞿陀尼洲,旧曰瞿耶尼,又曰劬伽尼,讹也。」玄应音义十二曰:「瞿陀尼,名俱耶尼,或名瞿耶尼,或名瞿伽尼,皆是讹转也。瞿,此译云牛。陀尼耶,此云取与。以多牛市易,如...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纵横五百由旬,罪人入彼剑树林中,有大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着手手绝,着足足绝,身体头面,无不伤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作摩伽罗,摩迦罗Makara,译曰鲸鱼,巨鰲。玄应音义一曰:「摩伽罗鱼,亦言摩竭鱼,正言摩迦罗鱼,此云鲸鱼,谓鱼之王也。」慧苑音义下曰:「摩竭鱼,此云大体也,谓此方巨鰲鱼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摩竭海中大鱼,吞陷一切。」探玄记二十曰:「摩伽罗鱼者,此云极大之鱼,...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Mānavaka,又作摩纳婆,摩婆婆迦,摩纳婆嚩迦,那罗摩那。译曰:儒童,年少,人,长者。玄应音义一曰:「摩纳,或云摩纳婆,或云摩那婆,或云那罗摩那,或皆是梵音讹转也。此译云年少净行,或云人。」同二十一曰:「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儒童,旧言摩那婆,或作那罗摩那,又...
《佛学大辞典》 / 404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梵语Nirvāna,巴Nibbāna之译,有有餘无餘之二(见[涅槃]条),故皆指命终证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涅槃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叁者纤长指。四者肤足跟。五者手足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肤[跳-兆+专]肠如伊尼近鹿王。八者踝骨不见。九者平身立手摩两膝。十者阴藏如马王。十一者身圆满如尼呴类树。十二者身毛上靡。十叁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如金色。十五者圆光一寻。十六者...
《法门名义集》 / 256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五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五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何等為五?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涅槃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