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条搜索结果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骨鏁天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天。」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骨锁天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天。」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不思善不思恶

绝善恶之思量也。无门关廿叁则曰:「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躕悚慄。明曰:我来求法,非為衣也,愿行者开示。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麼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当下大悟,徧体汗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案达罗

Andhra,南印度国名。首府曰瓶耆罗城。陈那在此国造因明论。又此地东南之驮那羯磔迦国,亦名大案达罗国。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圆照

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又曰:「生死涅槃,同於[起灭]。妙觉圆照,离於华翳。」 又(人名)京兆蓝田(陕西蓝田县)人。姓张氏。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师出家,研钻维摩法华因明唯识等,傍究儒典,特精律藏。唐开元年间,奉勅预译...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入正理论

陈那之弟子,商羯罗主着,唐玄奘译,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现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现量,似比量之八门,而辩自悟悟他之两益者。本论各家之註解如下:因明入正理门论述记一卷,唐神泰述,不全。因明入正理论疏叁卷,唐交轨述,佚中下二卷。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唐窥...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玄范

唐代人。乡贯不详。少年出家,受学於当时之名匠,覆践清旷,强学天心。专通唯识之学。精探因明。住长安普光寺,以着述為事。与[玄奘]同时出,或谓即其门人。年寿并缺。所着有别集二十卷,成唯识论疏二十卷,杂集论疏十六卷,解深密经疏十卷等十餘种。详见大唐内典录等。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正理门论

陈那着,唐义净译,一卷。与上同本。(CBETA註:与[因明正理门论本]同本)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宗依

因明叁支中宗法有宗依宗体二者。前陈之声(是曰有法),后陈之无常(谓之能别),二者名宗依。此二言极成而相关连,若於立敌一许一不许,是名宗体。此二者為宗体之所依,故曰宗依。因明大疏上曰:「有法能别,但是宗依,而非是宗。」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有法

对无法之语。如龟毛兔角体性都无者,谓之无法,如他之事物体用非无者,谓之有法。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叁世有法,无有是处。」 又於因明宗之前句,名為有法,后句名為法。即前句有后句之法之义。例如声(是有法),无常(是法)合二者而名為宗。因明大疏上本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种相

因明列叁种相:一、标相,如见烟知為火。二、形相,如长短方圆等之形状。叁、体相,即体质。如火以热為体质。 又智度论所说:一、假名相,世间一切事物及眾生,由眾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然皆无自性,虚假不实。眾生迷故,於此假名起执取之相,故名為假名。二、法相,五蕴十二入十...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俱不遣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萨婆多师谓「声為,宗)无质碍故(因),如极微(同喻),如虚空(异喻)。」萨婆多师谓虚空為常,為无质碍故,所立常之宗,亦不遣,能立之无质碍故之因,亦不遣,故谓為俱不遣。因明入正理论曰:「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因...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两俱不成

因明叁十叁过中四不成之一。如胜论师对於声论师,将立「声為无常」之宗,而用「眼所见故」之因。谓声為眼之所见,立者之胜论师,与敌者之声论师,俱不许之。此因望於立敌两者,不成对於宗之因,故曰两俱不成。因明入正理论曰:「如成立声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商羯罗主菩萨

Śaṅkarasvamin,梵名商羯罗塞缚弥,译曰骨鏁主。骨鏁主為大自在天之异名,此菩萨之父母以此天為主,祈祷生子故名曰骨鏁主,因明入正理论之作者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心冰

心中有疑而不解,譬於冰,谓之心冰。因明大疏上本曰:「嗟去圣之弥远,慨心冰之未释。」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观所缘缘论

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叁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註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虹霓四缘

经中因明菩萨善根业行因缘,而有胜妙果报不同,故立多种譬喻,此虹霓为一也。谓诸菩萨,因于善根业行,而有香华、种种技乐音声于虚空中,自然而作,以为供养。然彼业行因缘,虽不至于技乐音声之中,而亦因彼善业,而有种种胜妙供养果报也。譬如虚空杂色虹起,而因地水火风四大因...

《三藏法数》 / 3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

五明之一。梵名醯都费陀Hetuvidyā,属於论理之学科。立宗因喻叁支作法而為言论之法。例如「声无常(宗),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此叁支中,以因支為最要,故云因明因明大疏上本曰:「明此因义,故曰因明。」释尊以前,足目Akṣa āda仙人创之。至佛灭后,大乘论师陈...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现量

因明用叁量之一。又心识叁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為现量。此总出於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域龙

因明正理门论之着者,陈那菩萨之译名。见[陈那]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播磨

U amā,译曰喻。因明论纂要曰:「喻者西方云為播磨,此译為喻。今因明中后同异支,準西方云达利瑟致案多(Dṛṣṭānta),此云见边,為顺此方故义言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费陀

Vidyā,又作皮陀,译曰明。因明大疏一曰:「醯都言因,费陀云明。」又曰知法,即四吠陀论。百论疏上之下曰:「本云皮陀(Veda)此间语讹。故云韦陀。」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敌论者

因明之对论法,以叁支建立自宗者,谓之立论者,為立论者之所对者,谓之敌论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两河

尼连禪河Nairañjana,与跋提河也,佛在尼连禪河边成道,在跋提河Hiraṇyavati边涅槃。即前為有餘涅槃之处,后為无餘涅槃之处也。因明大疏序曰:「归真寂於两河,餘烈光乎沙劫。」寄归传一曰:「迹灭两河,人天掩望,影沦双树龙鬼摧心。」 又四大河中以殑河与信度河之二流,流通印...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句因

因有九句之意。谓因於宗同品及宗异品,以关係之有无,而判其正不,有九种之别也:一同品有异品有,二同品有异品非有,叁同品有异品有非有,四同品非有异品有,五同品非有异品非有,六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七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八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九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因明...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跋陀罗楼支

Bhadraruci,论师名。译曰贤爱。摧大慢之婆罗门,使生陷於地狱。西域记十一曰:「西印度有苾芻,跋陀罗楼支。唐言贤爱,妙极因明,深穷异论。」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世间相违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宗法之过。谓不拘事实如何,背於世间一般人所知而立宗法也。例如言:「人骨当為清净。」夫骨為世间一般之不净物,而相违之。则是世间相违也。但於此宗法,欲免世间相违之过。则冠以「真理者」,「第一义諦者」等之副辞可也。见因明入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足目

Akṣa ada,初说因明之仙人名。因明前记曰:「足目者相传两释:一云:目者多,目者慧,以多起慧名為足目。二云:足脚也,足下有目名為足目。」入正理门论曰:「如是过类,足目所说。」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似现量

因明立现、比、非之叁量,似现量、似比量為非量,似现量者,起分别心如见瓶衣等,作瓶衣之解,是不叶法之自相,故似现量而非现量,因之称為似现量。何则?以瓶衣為和合体之假法,非法之自相也。又比量者如见烟而比量有火是也。因明入正理论曰:「有分别智於义异转名似现量,谓诸...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正理门论本

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觉城

觉悟之内,不入一切眾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眾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於心,諂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圭峰疏曰:「了心性空,眾惑不入,如防外敌。」 又佛成正觉之都城。即摩竭陀国之伽耶城Gayā。因明大疏上曰:「乃振锡中区,以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至教量

因明用语,叁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喻依

因明之喻法,分喻依喻体之二义,欲喻之义理為喻体,其喻体之所依為喻依,例如瓶為喻依,瓶上所作无常之义為喻体。喻法所取者為喻体,而非為喻依也。因明大疏上曰:「瓶等喻依。」又曰:「如空等,此举喻依以彰喻体。」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明

五明中之二:一、内明,佛所说大小乘之教法也。二、因明,古仙所说宗因喻叁支之论理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先陈

因明之语。宗法中有法之言也。以必先陈有法而后说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相违决定

六不定之一。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失也。立者先具叁支立一宗之时,敌者对之亦立具叁支正反立者之宗者,此时立敌两立,不能生决定之智,故立敌之因,皆名决定相违,為不定因之一,不定因者,谓使宗法不能决定之因,相违决定者,谓立敌之因各决定成立相违之宗也。立敌各决定而成相违...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量

叁量有二种:一、因明之叁量:即现,比,圣教,之叁也。详见[量]条。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叁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於物体。能缘之心,不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於声,眼识之向於色,是也。二、比量,於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圣教量

又作正教量,又曰至教量。因明之用语,叁量之一。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智镜

智慧之照了譬如镜也。因明大疏序曰:「明悬智镜者,幸留心鑑照。」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