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是处非是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十力。是处非处力。善招乐报。恶得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处。与上相违。名为非处。佛于是非二处。皆如实知。是名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世诸业。造业之处。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义集》 / 293字 / 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之成道日,经论之说不同。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泥洹经作四月八日,西域记则叁月八日,又云叁月十五日。俱舍宝疏,正宗记,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支那用十二月八日者,以僧史略上会合之谓「腊月乃周之二月也。」周历建子之二月,即夏历建寅之十二月...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Kaṇṭhaka,悉达太子王宫出走所乘之马。因果经作「犍陟。」六度集经作「犍德。」修行本起经作「蹇特。」玄应音义十九曰:「犍陟,六度集作犍德,正言建佗歌,此译云纳也。」此马為帝释之化身。见六度集经八,经律异相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从容录第八则曰:「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砂石集一曰:「未闻耶,彼不落因果之一句既得五百生狐身。」百丈野狐之因缘也。见[百丈]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释迦佛出家已后至成道為六年苦行也。因果经曰:「便前进伽闍山苦行林中。(中略)宜应六年苦行。」无量寿经上曰:「剃除鬚髮,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别有乐行六年之言,一义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因果经叁曰:「即於尼连禪河侧,静坐思惟,观眾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於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