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又作婆,和,啝。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徧口声之第四。金刚顶经曰:「嚩字门,一切法语言道断故。」文殊问经曰:「称嚩字时是最上乘声。」智度论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诸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此自Vāk atha(语言道),及Varayāna(最上乘)释之也。又在五大中...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意成身。由Manomaya译之。初地以上之菩萨身。為眾生济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故名。胜鬘经曰:「大力菩萨意生身。」宝窟中末曰:「意生身是初地已上一切菩萨。彼人受生,无碍自在。如心如意,名意生身。」四卷楞伽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同经叁说叁...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经》 / 835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於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见[释迦]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容閼伽水之瓶也。大日经疏八曰:「如香水瓶者,诸閼伽器亦然。当用金银白琉璃等為垸,乃至商佉熟铜石木。或以树叶新瓦,盛眾香水,置眾名花。」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经》 / 544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经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经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0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五佛行者授灌顶之印言也。莲华部心轨曰:「既次加持身,次应授灌顶五如来印契,各如叁昧耶(言叁昧耶之印),徧照灌於顶,不动佛於额,宝生尊顶右,无量寿顶后,不空成就佛,应在顶之左。」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0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Go ikā,又作瞿毘耶,瞿比迦,瞿波,瞿婆(憍曇弥)(乔答弥)。译曰明女,守护大地。舍夷长者之女,悉达太子第一夫人。十二游经曰:「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餘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為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名大转轮王。又名金刚手。大日所变之十二臂金刚萨埵也。是為大妙经所说之摄一切佛顶轮王,即金轮佛顶也。瑜祇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最胜真实叁昧耶品曰:「尔时徧照薄伽梵,復现种种光明,於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照诸菩萨。金刚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语道断),復现身手具十二臂...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护法菩萨之弟子,玄奘叁藏之师。梵名尸罗跛陀罗,Śīlabhadra(西域记八作尸罗跛陀罗慈恩寺传十作尸罗跛陀),师為叁摩咀吒国王族,婆罗门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求询明哲,至摩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请出家,既...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Saṁghāti,比丘叁衣之一。新称僧伽胝,僧伽致,僧伽鵄,僧伽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為叁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叁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0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
《三藏法数》 / 442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為表五智与五佛之印,有五大印,五智印,五峰印,金刚慧印,大羯磨印,大率都婆印等之称。五股印中有内外二种,即内缚五股印,外缚五股印也。此极為秘密。真言宗於事相上生种种之异说。与玄谈,口传。经轨中之本据,如瑜祇经序品曰:「常持此讚王,结大羯磨印。以一字心明,叁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作忧承伽摩。鸟名。译曰高行。起世因本经二曰:「优禪伽摩,隋言高行,鸟名也。」异译经本曰:「忧承伽摩,此言高逝。」梵Uccaṁgam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是时如来令普明菩萨。说无尽法藏真际观门。三者有东方无极日耀世界普明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对于如来大众前。复为现在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陈说秘密真如性净法藏真际观。亦令当来一切菩萨及一切众生。修入诸佛一切般若波罗蜜海藏三摩地。尔时普明菩萨。同共一切诸佛说殑伽沙世界十...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 10134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21日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於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在内门右边,為不可越使者,诸佛叁昧耶威力,不可过越...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9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Droṇa巴,Dona,婆罗门名。佛於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诸国之争者。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曰:「时遮罗波国Amalaka a(巴Allaka a),诸跋罗民眾(巴Bulaya),及罗摩迦国Rāmagrāma(巴Bāmagāma),拘利民眾Kaulya(巴Koliya)...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尔时释迦如来。当与大众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埵。次第则说如来金刚圣性平等观门。第三云何次第得入平等门。一者入跛字观本真无染着离垢义。宝生如来说法界真如平等门。就此门中演有二品。一者说秘密归止观照法性决择心地第五品。已上一品教法。于此教法观照决择心地品者。合于道场内...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 6908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21日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大衣即僧伽梨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僧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叁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经,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经》 / 834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Ratnākara,佛名或菩萨名。译曰宝积。经中作罽那者误。智度论七曰:「剌那那伽罗,秦言宝积。」玄应音义叁曰:「剌那那伽罗,卢割切。光讚经作罗邻那竭菩萨,此译云宝积。旧维摩经汉言宝事,放光经作宝来。案梵本云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臺,或云宝藏,皆一义也。经文有作罽,君例...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於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復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復问贝色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復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作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译曰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九识中之第九。金刚叁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辅行叁之一曰:「菴摩罗九识,名清净识。」宗镜录五十六曰:「阿摩罗,翻无垢识,体非一异,名真如识。」旧译家以為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