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条搜索结果

甚深义品第十九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前心得耶?为后心得耶?世尊!若前心得者,彼前心后心而各不俱。若后心得者,后心前心亦各不俱。云何菩萨摩诃萨而能增长诸善根耶?” 佛言:“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譬如世间燃以灯炷,为前焰燃?为后焰燃?”...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209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一相法门

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於法而见积集,亦不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密

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不翻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降叁世与阿閦如来

依金刚界五智如来之分相门,则金刚萨埵乃阿閦如来,四亲近菩萨之第一,故随而降叁世,為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轮身也。补陀落海会轨曰:「降叁世阿閦佛忿怒,自性轮金刚萨埵菩萨。」降叁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曰:「阿閦普贤(普贤即金刚萨埵),大弘誓甚深故,示现忿怒形相。」仁王经念...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髻珠

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誓水

又曰金刚水。真言行者受叁昧耶戒时,為表誓约所饮之水名。大日经疏五曰:「又於别器调和香水,以鬱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外俱净,堪為法器也。阿闍梨言:此即名為誓水。亦顺世諦犹如盟誓之法,令...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甚深品第十二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思惟如是三昧。佛言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欲思惟此三昧者。观彼色时不应取着。于彼声中不应取着。于彼香中不应取着。于彼味中不应取着。于彼触中不应取着。于诸法中不应取着。于诸生中不应取着。于一切处不应取着。于是法中当起真实大慈行也...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659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

甚深义品第十九之二

尔时,尊者舍利子作是念:“慈氏菩萨摩诃萨已得甚深智慧,于长夜中勤行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知舍利子心所念已,即告舍利子言:“汝今何故起如是念?汝于自法中有法可见,而取证阿罗汉果耶?” 舍利子言:“无法可见亦无所证。” 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224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六种巧方便

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也。谓若有众生,来从菩萨求索田宅、饮食、钱财,种...

《三藏法数》 / 53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海十相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相,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地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音

八音者,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而有此八种也。 一、极好音,谓一切诸天、二乘、菩萨,虽各有好音,未足为极;唯佛音声,闻者无厌,得入妙道,好中之最,故名极好音。(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柔软音,谓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令...

《三藏法数》 / 40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正徧知海

佛之正徧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於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註上曰:「正徧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徧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叁智融妙名正徧知,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叁、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三藏法数》 / 26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正遍知海

佛之正徧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於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註上曰:「正徧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徧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叁智融妙名正徧知,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宝典

经典之美称也。教行信证六末曰:「无上甚深之宝典。」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二

复次善男子。如来安住四无所畏。能作种种诸佛事业。谓知自身即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世间若天若人。无有能作如理说言如来世尊非正觉者。以何因缘说诸如来是正等觉。谓诸如来于一切法。平等正觉无有高下。何等一切法。所谓凡夫法有学法无学法。缘觉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诸法皆等正觉...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 6870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解空第一

增一阿含经叁曰:「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止观六曰:「须菩提,空智偏明,能於石室见佛法身,故大品中被加说般若。」肇论下曰:「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同註曰:「大品般若自天主品以来,须菩提依幻化喻,广说甚深般若无说无听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言。善男子当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现证事业。善男子如来有三十二种正觉事业。何等名为三十二种。善男子如来于处非处如实而知。善男子云何为处云何非处。言非处者谓诸众生无有方便。身口意业造不善行。若得可意爱乐随心。遂求果者无有是处。所言处者若诸众生...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 881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说法

一、细,谓如来为诸菩萨演说甚深微妙之法,以依第一义谛而说,故名为细。(第一义谛者,如来所证出世间之妙理也。) 二、粗,谓如来或时为诸众生演说诸法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而说,故名为粗。(世谛者,谓世间一切诸法也。)

《三藏法数》 / 10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量识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所护念

以名大乘甚深之经典,护持忆念,不滥开演者。法华经序品曰:「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敬菩萨法,佛所护念。」阿弥陀经曰:「汝等眾生,当信是称讚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语

以密意说之语也,如如来说涅槃是隐如来常住之意而说,故云密语,涅槃经九曰:「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叁者水,四者马。(中略)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復如是。」永平之正法眼藏有密语一章。 又密教之陀罗尼云...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一名四实

一名谓先陀婆,四实谓水、盐、器、马。如是四法,皆同此一名,此是大王密语。经云: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心欲水时,口索先陀婆者,智臣善知王意,即以水奉之。索后叁物,亦称先陀婆。智臣即以叁物随意奉之。以譬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诸大乘经亦...

《三藏法数》 / 45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也。诸法实相為深法之极。法华经序品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义。」无量寿经下曰:「闻深法欢喜信乐。」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甚深

一、义甚深。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之义,微妙不可思议也。二、实体甚深。谓如来所证实相之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叁、内证甚深。谓如来所得之一切智,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也。四、依止甚深。谓如来所证真如之法体徧於一切处,无染无净,不变不迁,不即不离也...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传心

禪家以心传心也。唐诗纪事僧希运曰:「上乘之印,惟是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一空,万缘俱寂。裴休录之為传心法要。」传心法要上曰:「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餘佛。以法传法,不说餘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说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深法忍

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叁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秘藏

隐而不传於人曰秘。蕴蓄於内曰藏。秘藏者称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守护之不妄宣说故也。以非器而妄传,便為破法故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萨演其实事。」同嘉祥疏九曰:「昔来隐而不传,目之為秘,如人妙宝蕴在於内,故名為藏。」维摩经问疾品曰:「诸佛秘藏无...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达

又云一名四实,谓於先陀婆Saindhava之一语,含盐水器马之四实也。,涅槃经九曰:「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叁者水,四者马。如是四法皆同此名。」止观二曰:「大经云:盐水器马,一名四实。智臣善知,谓洗时奉水,食时...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禅定十种利益

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令安隐是为行慈境界。 【叁无...

《三藏法数》 / 467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河

佛法甚深,譬如大河也。涅槃经十九曰:「甚深法河於今欲涸。」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水止不流,法河永枯涸。」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会中有一菩萨。号曰明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分别解说。尔时佛告明天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欲有所问莫得疑难。如来当为...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 173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同别二教

华严一家之教判,分第五同教為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别教一乘者,永别异於二乘叁乘等诸乘,一多无尽之一乘法也。五教章上明其十别。同教一乘者,為使二乘叁乘等机入於一多无尽之法界,以一乘无尽之法寄显於始教之叁乘法,或终顿之一乘法而说也。然则同教一乘约於所寄之法则為终顿二...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秘密教

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之一,见[四教]条。 又為真言宗之总名,见[秘密藏]条。 又為圆教之别名。以圆教甚深,非二乘之所见闻也。五教章上曰:「四名圆教,谓法界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华严是也。亦名秘密教,以声闻等不见闻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教十波罗夷

有二种:一為大日经疏所说,一為无畏叁藏禪要所说。经疏所说者,一不捨佛宝,二不捨法宝,叁不捨僧宝,四不捨菩提心,五不谤一切叁乘经法,六不慳吝一切法,七不起邪见,八不沮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怠而不劝发,九不差机说法,十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见大日经疏十七,叁昧耶戒仪...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本极

法性之理体,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法华玄义七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性

佛者觉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觉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叁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刚一乘甚深

讚嘆真言之教法也。教法坚固,故曰金刚,為一切成佛之法,故曰一乘,秘密深奥,故曰甚深。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内证

谓自己心内所证之真理也。唯识论十曰:「唯真证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文句叁曰:「内证甚深。」同记曰:「内证,谓自行契境。」大日经疏一曰:「毘卢遮那内证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身。」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甚深大迴向经

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叁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日月轮

真言行者约於果地之智德,以日轮观月心之形,约於因果之进修,以月轮观自心之形也。因果之进修者,如月有十六分之渐明,渐修十六菩萨之十六叁昧,而从因至果也。菩萨心论曰:「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於内心中观日月轮。」菩提心义一末曰:「一字佛顶瑜伽及爱...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禪定十种利益

修菩萨之行者,善能修习禪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之利益:一,安住仪式。菩萨习诸禪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而行之,即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而无所勉强,是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菩萨习诸禪定,常存慈爱之心,无伤杀之念,於诸眾生,悉使安稳,...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难信之法

世间常识难信甚深微妙之法门。如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虽為易信之法,而大乘圆顿之教,则甚难信,凡夫成佛速疾之他力念佛法门,尤為难信中之难信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难思弘誓

声闻菩萨(因人)所不能思虑之无上甚深誓愿,即弥陀之本愿也。教行信证曰:「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有相无相

密教就有相无相有浅略深秘之二释。言其浅略之义,则凡夫所知色心之诸法,事相显了,心前现行,易了易知,谓之有相。诸法之体性,如幻虚偽,自性即空,无色无形,不存一相,谓之无相。言其深秘之释,则有相者,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无相者,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依止甚深

如来所证之真如法体,徧於一切处,為一切万有之所依也。五甚深之一。见法华论,叁藏法数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智慧门

入智慧之门户也。佛果之实智云智慧,入其实智之因地权智云门。又如来自证之智云实智,利他教化之智云权智。权智為令入实智之门户也。又权智所说之一切教法為令入实智之门户,故名曰智慧门。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法华文句叁曰:「其智慧门即是...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海十智

诸佛如来对於五海而发十智也。五海者,一、一切诸世海。二、一切眾生海。叁、法海业海。四、一切眾生乐欲诸根海。五、一切叁世诸佛海。十智者,一无量无边法界智,是法智也,五海智非一、故云无量无边。二能诣叁世诸佛所智,是尽边智,究尽五海而该叁际之佛也。叁一切世界海成坏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明珠譬大乘经典

涅槃经叁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於诸说中最為甚深。末后与赐,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智度论四十九曰:「若水浊,以珠着水中...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ga又作誐,伽,[口卉],我,疙。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之第叁。五十字门之一。字记作「迦。」大日经疏作「哦。」金刚顶经曰:「誐字门一切法行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誐字时,是甚深法声。」大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甚深法入缘起声。」此由Gata(行)及Gambhira(甚深)...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实諦甚深

五种甚深之一。见[甚深]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甚深

法界有十种之甚深。见[甚深]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光明叁字

梵语修跋拏Suvarna,此译為金,乃尊贵之义,以名法身之德。梵语婆颇娑Prabhāsa,此译為光,乃照了之义,以名般若之德。梵语鬱多摩Uttama,此译為明,乃利益之义,以名解脱之德。因之此叁字用以名如来法身般若解脱叁德之当体,以示一经所詮之本体。此义為天台智者所发挥,古师皆假...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