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 条搜索结果

第一义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憍尸迦

Kausika,又曰憍支迦。帝释之姓。杂阿含四十曰:「比丘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復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為憍尸族姓。以是因缘故,彼释提桓因,復名憍尸迦。」智度论五十六曰:「昔摩訶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訶,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叁...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食

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归宗寺

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捨其故宅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智常住此而復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為禪院,第二世澹权,第叁世怀惲,第四世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詮住之為第十二世,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诸佛心印陀罗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十劫。无量寿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女人求愿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 / 834字 / 9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五味

佛於涅槃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弥勒六部

弥勒下生,弥勒来时,弥勒下生成佛,弥勒大成佛。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弥勒下生成佛(此与上第叁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典专说关於弥勒菩萨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9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乳色

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復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復问贝色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復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枯木禪

五灯会元曰:「昔有婆子,供养一菴主,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巖,叁冬无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菴。」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比丘尼现变

昔者舍卫之城,城名拘萨。国中有诸荡逸淫乱之众,专为凶恶,不随径路,一国患之,以为酷苦,伴党相追,共为恶逆,官家求取,驰走叵得。于时国中诸比丘尼,俱共游行,树下精专,思惟正道,不舍心怀。众比丘尼,智慧第一,名曰差摩;神足第一,名莲华鲜,各各有德行,威神巍巍。时天...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40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沙弥十戒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涅槃

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叁卷,失译,般泥洹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扇提罗

五恶比丘各得石女之报者。止观一曰:「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同辅行曰:「言扇提罗者。未曾有下卷云:昔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书。时世穀贵,為人所轻,不供养之。五人议云:夫人生计随其行仪,人命至重,不可守死。各共乞求办具绳床,坐旷野中,扫洒庄严,依次而坐。外...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乔答弥

旧称憍曇弥。新称乔答弥。乔答摩之女声,即呼乔答摩姓之女曰乔答弥,如言女性之比丘比丘尼也。见[憍曇弥]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臂天

那罗延天也。涅槃二十四曰:「八臂天摩醯首罗天。」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八臂天此云那罗延天。」见[那罗延]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瞿伽离

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离,仇伽离,瞿迦离,俱迦利。比丘名。译曰恶时者,牛守。提婆达多之弟子。大宝积二曰:「俱迦利比丘(唐言恶时者)。」慧琳音义二十六曰:「瞿伽离,亦云瞿波离,亦云瞿和离,此云牛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比丘各言志

闻如是: 一时佛游於越祇音声丛树,与尊比丘俱——一切圣贤,诸通已达,皆悉耆年——其名曰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连、贤者迦叶、贤者阿那律、贤者离越、贤者邠耨文陀弗、贤者须菩提、贤者迦旃延、贤者优波离、贤者离垢、贤者名闻、贤者牛呞、贤者罗云、贤者阿难,如是之比,大比丘众...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2567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一如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涅槃曰妙德,无行曰妙首,观察叁昧,大净法门曰普首,阿目佉、普超曰濡首,无量门微密、金刚瓔珞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实相印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比丘疾病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一比丘,疾病困笃独自一身,无有等类,无有视者,亦无医药衣被饭食,不能起居,恶露自出。身卧其上,四向顾视,无来救济者,便自叹息:“今日吾身,无救无护!” 时阿难见,往白佛:“唯然大圣!吾身今日,得未...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957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遮罗国王

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 / 1534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一切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省曰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袈裟

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百比丘因缘品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舍利弗有五百波离婆阇迦删阇耶弟子,已堕邪见旷野险道,行颠倒行,其舍利弗乃能教化将诣佛所,佛见彼已,教舍邪见旷野险难,于诸苦中而得解脱?”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汝诸比丘!是舍利弗,非但今日将五百删阇耶弟子波离婆阇迦,堕大邪见旷...

《佛本行集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5144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一性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卷下

复次持诵者往于河岸。用白檀香作曼拏罗。献广大供养。时诵真言一阿庾多。至第七日复作广大供养。至夜半彼摩拏贺哩尼夜叉女。即来现身甚大苦恼。女言呼我何作。持诵者言汝为我婢女。即听允日给金钱一百。赡彼行人等八人丰足使尽复与。若不使尽不复与之。 复次持诵者往彼尼拘陀树...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7395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千眼天

帝释天之异名。杂阿含四十曰:「比丘白佛言: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復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聪明智慧,於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復名千眼。」最胜王曰:「千眼帝释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盖

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刀

有人為王所逼走旷野,有旃陀罗五人各持刀逐其人。五刀譬人之五阴也。见涅槃二十叁,杂阿含四十叁。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宗

宗者,要也。谓诸大乘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是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行

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戒刀

比丘所持之小刀。供割切叁衣之用。僧史略上曰:「禪师则[卄/凶/ㄆ]笠,及持澡罐漉囊锡杖戒刀斧子针筒,此皆為道具。」释氏要览中曰:「僧史略云:戒刀皆是道具,按律许畜月头刀子為割衣故。今比丘畜刀名戒者,盖佛不许斫截一切草木坏鬼神村故,草木尚戒,况其他也。」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六、比丘补寺壁孔获延命报缘

昔有比丘,死时将至,会有外道婆罗门见,相是比丘,知七日后必当命终。时此比丘,因入僧坊,见壁有孔,即便团泥,而补塞之。缘此福故,增其寿命,得过七日。婆罗门见,怪其所以,而问之言:“汝修何福?”比丘答言:“我无所修,唯于昨日,入僧房中,见壁有孔,补治而已。”婆罗门叹言...

《杂宝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31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卷中

尔时金刚手菩萨。说降伏诸部多观想成就之法。于十五日月圆之时。想彼月中有一吽字。字有光明圆满照曜。即诵真言曰。 唵(引)悉驮嚩日啰(二合)吽 此真言灭一切罪业。复想啰字如彼日轮光遍炽盛。作此观时即诵此真言曰。 唵(引)贺那尾特网(二合)娑野曩(引)舍野播(引)半吽发吒...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8417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弥叉

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游行

叁卷,长阿含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涅槃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二卷,大般涅槃叁卷,般泥洹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长阿含

四阿含之一。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见阿含条。(CBETA註:疑為见[四阿含]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富那奇

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实谛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

《三藏法数》 / 40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子

父母有七子,於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天,二乘,藏通别叁教之菩萨也。涅槃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谓人天二乘叁乘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师

师者,授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三藏法数》 / 59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陀罗尼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梵摩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 / 479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延庆寺

在浙江四明山。初称保恩院,宋至道叁年。法智大师知礼叹其颓弊,与觉圆共积十年之营,遂重兴之,赐额曰延庆。天台之教院,讲席常盛。后元丰中比丘介然,绍兴中比丘清润,皆修饰之。见延庆寺净土院记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蕴譬喻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对於五阴而说沫泡焰蕉幻之五喻。亦出杂阿含第十卷。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部大乘

大乘中选定五部者,天台大师也。一华严,二大集,叁大品般若,四法华,五涅槃。法华玄义曰:「究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贼

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為譬。涅槃二十叁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訶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復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俱伦

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此五人自过去世以来俱為同伦,故曰俱伦。案五俱伦或作五拘邻,拘邻者,五比丘第一阿若憍陈如之别译也,然则俱伦,与俱邻,皆為梵语,五比丘中以拘邻為首,故略称之谓五俱伦也。无量义曰:「我起树王诣波罗捺鹿野园中,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諦法轮。」应...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回向轮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 / 1541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叁曰:「金毘罗。」大宝积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曰:「金毘罗陀。」阿育王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处

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在大自在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二佛身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善财五十叁参

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刹那

梵语刹那,华言一念。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三藏法数》 / 73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