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人者,佛也。佛本于人中得道,故亦称人。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胜,故名一人。经云:叁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是也。(叁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即十地菩萨也。果报即实报土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也。)
《三藏法数》 / 100字 / 1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於施饿鬼法,五智如来之南方宝生如来,称為宝胜如来。教行录一放生文曰:「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秘藏记本曰:「施饿鬼义,宝胜如来南方宝生佛。」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即轨则之义。谓诸佛菩萨,莫不轨则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觉。故经云:惟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是也。(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三藏法数》 / 79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尼也。此译云明,破闇為义。(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经疏九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持明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同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罗山依正觉仙所住之处。与无数大比丘声闻众俱。亦与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来宝现。以无量百千释迦毗楞伽宝。周匝庄严。是宝珠光隐蔽一切余色光明。唯见如来及如意宝。余无量无边不可说色见如虚空。如来威光极更明显。...
《虚空藏菩萨经》 / 宋罽宾国三藏昙摩蜜多译 / 7725字 / 1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过现未迁流谓為世,彼此间隔谓為间。有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為法分类為叁种:一、五阴世间,又名五眾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各為五阴世间。二、眾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叁、国土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时生一女,字波阇罗,晋言金刚,其女面类极为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王观此女,无一喜心,便敕宫内:“勤意守护,勿令外人得见之也。所以者何?此女虽丑形不似人,然是末利夫人所...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1559字 / 1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禪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為印,故曰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叁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心印直印於眾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黄檗传心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1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是佛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禪定,谓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以為无涅槃之法,起因果拨无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生堕无间地狱,因之称曰阐提比丘。阐提者,一阐提之略,不信之义,不成佛之义也,又称曰四禪比丘。涅槃经叁十叁曰:...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说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声闻菩萨所有四大光明色像皆灭无余。唯除如来及如意宝珠。其余皆与无...
《虚空藏菩萨经》 / 8517字 / 1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有二种:一,不动明王之印,剑在鞘中之形,右手拟剑左手拟鞞者。二,大日如来之剑印。大日如来剑印曰:「二手当心合掌,屈二头指中节横相跓,以二大母指并押二头指上节,如剑形。」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三藏法数》 / 67字 / 1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军荼利明王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叁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叁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叁曰:「师曰:胎藏界图,叁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瑜祇经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说秘金刚药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剑轮印(印铃也,是此尊之叁昧耶形)及萨埵羯磨。五眼布忿怒,叁首马王髻。」秘藏记末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即牙菩萨,是寂静身。」补陀落海会轨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尔时阿难,在林树间,静坐思惟,欻生此念:“如来正觉,诸根具足,功德慧明,殊妙难量。世尊先昔,本何因缘,发此大乘无上之心?修习何事,而得如是胜妙之利?”作是念已,即从禅起,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前白佛言:“如诸世尊,于诸世间人...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550字 / 1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萨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萨嚩婆缚為自性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1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至宝之明镜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若為求大智慧者,当於宝镜手。」般若轨二十一种供物中第十八為宝镜。又神前置宝镜,是坛境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经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释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具,精进一心,修集智慧,行于善权,功德累积,不可称说。诸天、释梵、天龙、鬼神、帝...
《佛说睒子经》 / 安公录中阙译今附西晋录 / 2975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和种种之香以為丸者。建立曼荼罗仪轨,谓「以丁香,白檀,沈香,熏陆,龙脑香,荳丸,白芥子及苏合香,半為末,半為丸。丸以苏蜜和之者。」是也。為修护摩特烧而供养者。或谓表示总集烦恼。或為表示以智火烧尽烦恼云。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马鸣菩萨造 前礼最胜尊,离欲迈三有, 亦敬一切智,甘露微妙法, 并及八辈众,无垢清净僧, 富那胁比丘,弥织诸论师, 萨婆室婆众,牛王正道者, 是等诸论师,我等皆敬顺。 我今当次说,显示庄严论, 闻者得满足,众善从是生。 可归不可归,可供不可供...
《大庄严论经》 / 149字 / 1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自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智顗禪师所创建。初智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澄江一月,叁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月喻佛,叁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叁舟喻也...
《三藏法数》 / 118字 / 1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陀罗尼之名。诵此陀罗尼,则得佛之光明,除诸罪报,故云光明真言。出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吽。经曰:「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死骸上。(中略)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捨所苦身,往於西...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文殊菩萨之异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觉母。盖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之大智,為叁世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观经曰:「叁世觉母吉祥。」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妙吉祥菩萨是叁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於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心地观经二曰:「一切眾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乞,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加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 7466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Va,又作婆,和,啝。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徧口声之第四。金刚顶经曰:「嚩字门,一切法语言道断故。」文殊问经曰:「称嚩字时是最上乘声。」智度论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诸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此自Vāk atha(语言道),及Varayāna(最上乘)释之也。又在五大中...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為成所作智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羯磨部也。羯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羯磨為叁昧耶形,以字為种子,密号為不动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波斯国之火教。来唐之长安。太宗勅建大秦寺。其法曰末尼祆教。僧史略下曰:「大秦末尼,胡神也。官品令,有祆正。火祆(火烟切)教法起大波斯国号苏鲁支,有弟子名玄宾,习师之法居波斯国,大总长如火山后行化於中国。贞观五年有传法穆护何禄,将祆教诣闕闻奏,勅令长安崇化坊立祆...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叁藏法师之名。梵名阿目佉跋折罗AmoghaΛajra,此言不空金刚,略云不空。北天竺之婆罗门族,幼失父,随叔父来住东海,年十五,师事金刚智叁藏,遂受五部之灌顶。及开元二十年,金刚智示寂,奉遗旨往五天并师子国,广求密藏,天宝五年还京,入内立坛,為帝灌顶。后祈雨止风有验,赐...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金刚经中有即则二字。高丽大安六年,以义天之祖名稷,故易即為则。寿昌元年,刊於大兴王寺。后从沙门德詵则喻之请,仍还本文,而以则音呼之。愚按则即二字,声近义通,在儒书亦有互用者,详见高邮王氏经传释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Trailokyavijaya,多龄路迦吠闍也之略。降叁世明王之梵名。秘藏宝钥上曰:「多龄叁竭无明之波涸。」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