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 条搜索结果

阿若憍陈

Ājñāta-kauṇḍimya,旧称阿若憍陈,阿若居邻,阿若拘邻。新称阿若多憍陈那。阿若名,憍陈姓。阿若,译作已知,无知,了本际。憍陈,译作火器。最初受济度之五比丘上首。文句二曰:「憍陈,姓也。此翻火器,婆罗门种。阿若者,名也。此翻已知,或言无知,非无所知也,乃至...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意珠

Cintāmaṇ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意,故名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為意珠,譬过千岁冰化為颇梨珠。」同叁十五曰:「菩萨先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了本际

阿若憍陈比丘,一译了本际。见[阿若憍陈]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不二不异,名曰一,即真之理也。所谓真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佛界,一无二。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色旛

止观辅行曰:「五色旛者总举五色,绣画间色亦应无在,字应作旛。旛者旌旗之总名也,经中多作此幡,幡帑字耳。今佛法供具,相状似彼,故云旛耳。凡造旛法,切不得安佛菩萨像。旛是供具,供於所供,何復以形像為之?」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形像

不空羂索观音之像法,依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有叁说:一者叁面十臂,一者叁面六臂,一者一面四臂。今世间所见之像多叁面六臂也。叁面六臂者叁面各有叁眼。经二十二曰:「不空王观世王音菩萨,身量横量十六指数,叁面六臂。正中大面慈悲熙怡,首戴大梵天面,眉间一眼,首戴天冠冠有...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乞者人不爱

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子乞頷下意珠,龙去不復来。於是世尊引古说之偈言: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龙王闻乞事,一去不復还。」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涂香

六种供具之一。涂香於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叁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叁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擣以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华藏世界

释迦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唐华严经八曰:「尔时普贤菩萨告大眾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

《佛学大辞典》 / 606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裸形外道

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道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繫缚,以裸形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愿一切眾,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道露形法。」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誓偈

无量寿经上载法藏比丘说四十八愿讫,更说偈,立叁重之誓愿。谓之叁誓偈,又云重誓偈:「我建超世愿。(中略)当雨玲妙华。」是也。六要钞二本曰:「六八愿上重有此誓,是故此偈云重誓偈。(中略)义寂云:望叁种果:一望满愿果,二望大施果,叁望名闻果。依此叁誓,此偈又名云叁誓...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不空供养菩萨

在胎藏界曼茶罗悉地院南端第五位,又名供养宝菩萨。梵名阿利也阿目伽补惹摩尼,译言不空养。密号曰意金刚。肉色,四手,左第一手莲,第二手索,右第一手剑,第二手叁股戟,坐赤莲上。或谓為赤色忿怒形。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来八相

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从生死去於涅槃中之义也。又乘真之道而往於佛果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梵本云但他揭多者,但他是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诸佛乘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是来。故名来。(中略)一切诸佛得是安乐性直至涅槃中,今佛亦是去。故...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尊形

金刚智仪轨曰:「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之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上二手作说法之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叁手剑,第四手数珠,第五手微若布罗迦果(...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者不二之义。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即真之理也。叁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即真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成最正觉。」讚弥陀偈曰:「同乘一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即是真,真即是一。」密教以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真

一、不变真,谓真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 二、随缘真,谓真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

《三藏法数》 / 98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星意轮秘密要经

是我闻。一时佛在大雪山伽王那兰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目犍连舍利弗。摩诃迦旃延波多。阿难陀摩诃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复又菩萨万八千。皆得不退转陀罗尼辩才。是等恒河沙数众中转大法轮。尔时迦夷城宫内使。来诣佛所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波斯匿王使我咨...

《七星意轮秘密要经》 / 三藏不空译 / 1736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七星意轮秘密要经

一卷,唐不空译。造般多罗道场,中央安置意轮王菩萨,周围安置七星之像,及訶利低母,禳灾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我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毒龙

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為服饰,不亦宜乎!...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亡者

死亡之人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飞来乘烟,入无间地狱。」随愿往生经曰:「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执花印

大指与拇指相捻执花之形,餘指申散而竪之,即是。大日经疏十六曰:「执花印空风相捻,执花形,餘指申散而竪之。」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十九、婆罗门以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

佛在舍卫国。尔时南天竺,有一婆罗门,善别意珠,持一意珠,从南天竺,至东天竺,遍诸国土,无能别者。是次第,至舍卫国,到波斯匿王所,而作是言:“谁能分别识此珠者?”波斯匿王,集诸群臣,一切智人,无有识者。波斯匿王,共至佛边,佛语婆罗门言:“汝识珠名字不?知珠生...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79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佛月

佛之光明譬以月,与[佛日]同意。大集经五十八曰:「佛月灭度后,烦恼痴諍闇世间。」 又眾生之心水清,佛应现於此,水中之月,故云佛月。金光明经二曰:「佛真法身,犹虚空。应物现形,水中月。无有障碍,幻。是故我今,稽首佛月。」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中阴法事

人间之中阴,身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於本生处。若於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於本生处。此七日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於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於生缘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光目女

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為女子名光目。时於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堕在恶趣,发大誓愿言:我自今救拔一切眾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愿,得救拔母之罪报。故菩萨今不成佛也。见地藏本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真

一流转真,谓有為法流转之实性也。二实相真,谓显於二无我之实性也。叁唯识真,谓染净法之唯识实性也。四安立真,谓苦諦之实性也。五邪行真,谓集諦之实性也。六清净真,谓灭諦实性也。七正行真,谓道諦之实性也。流转安立邪行之叁真不通於佛,又实相唯识清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意杖

法苑珠林曰:「晋敦煌沙门竺曇猷游会稽剡县赤城山,有群虎来前,猷為说法。一虎独眠,乃以意杖打头。」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护身法

又名护身加持。即為避内魔外魔障难,守护自己身心,结通五种印言之作法也。五种印言者,净叁业印,佛部叁昧耶印,莲华部叁昧耶印,金刚部叁昧耶印,被甲护身印也。见意轮念诵法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智

一、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理智。 二、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量智。

《三藏法数》 / 9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供具

又云供物。供佛菩萨等之香华饮食幡盖等事物也。宝积经叁十四曰:「齎持微妙供具,奉献来及诸大眾。」法华经曰:「於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往生要集中本曰:「随力办於华香供具。」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宝幢

以宝珠庄严之幢竿也。大日经疏五曰:「上置意珠,故曰宝幢。」 又天神名,司音乐。弥勒上生经上曰:「兜率天宫有五大神,第一大师名曰宝幢。身雨七宝,散宫墙内。一一宝珠化成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观无量寿经曰:「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天宝幢,不鼓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眼之龟

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优曇波罗华。又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大海中有一眼鱉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