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条搜索结果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二因

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人四生

(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谓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明,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

《三藏法数》 / 36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因佛性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叁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叁德妙果也。(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三藏法数》 / 25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即空

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拾遗记下曰:「叁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金鸡

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讖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姪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六祖慧能门下出南岳让,与青原思二师,自南岳出江西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头,依此二师禪法汎滥天下,是即初祖达磨之姪孙,谓西...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观

诸家说叁观,以天台之叁观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諦也。二、观,观诸法之諦也。叁、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即是中,谓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即是中,谓為双照之观。又就性德之理而谓為叁諦,就修德之智而谓為叁观,以吾人凡常之一心為所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鼠搂栗

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名宗,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之諦非為全无也。不空名宗者,对於空名宗而立名之世諦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名者,但无性实有。世諦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累形

凡夫為自己形体蒙种种之烦累谓之累形。寄归传二曰:「有待累形,衣食而始济。」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四求不得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谛

谛者,谛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即空是真谛,即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此叁隔历,即是次第叁谛;叁一无碍,即是圆融叁谛。(隔历者,叁谛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后中,即别教叁谛也。圆融者,举一即叁,全叁是一,即圆教叁谛也。) 一、真谛,真即真空,...

《三藏法数》 / 296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叁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观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对实法而云。由因缘和合而存在之者。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天台叁观

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叁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则一切法皆,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叁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叁用,所谓一心叁观也。 一、空观,空者,离性离...

《三藏法数》 / 40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Ḍha,般若经所说四十二字门之最后梵字,以此字為字母之究竟,越此字更无字也,故南岳四十二字表大乘之四十二位,以阿字表初住,以荼字表妙觉。智度论四十八曰:「荼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又曰:「波荼,秦言必。荼外更无字,若有者...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一、无体随情,世间之人於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為徧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於虚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谓依他起性上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相二分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成实论中又明四:一因生,一切之有為法,由因而生皆為无性,故名因生,如六因四缘生诸法。是前叁中之法。二缘成,如揽五蕴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叁中之受。叁相待,如长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续,如一念之色声,不成身语业,色声相续,方成身语业。见大乘义章一...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阿弥陀叁字法报应叁身空中叁諦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四种中道

一对偏中,对於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谓之对偏中。二尽偏中,大小学人有断常之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即中显,谓之尽偏中。叁绝待中对於素来偏病故有中,偏病既除,则中亦不立,非中非偏,為度眾生,而强名為中,是曰绝待中。四成中,以有无為,非有非无為中。曰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圆教之諦,為空中二諦相即之,故云即,以别於别教之諦。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施设

又名叁摄提:一、受施设。二、法施设。叁、名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叁也。為别於因成等叁,谓之叁施设。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观遍计所执

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观徧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观万法唯识之理,自麤及细,立五重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观也。遣虚存实者,观叁性中徧计所执性体性空无而...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衣座室

就法师弘通法华经,喻示以叁种之轨则,是曰弘经之叁轨。法华经法师品曰:「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為四眾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為四眾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五蕴之和合者。外道凡夫妄执之為实我,悟道之圣者了达為因缘生之我。我為因缘生,与兔角龟毛之都无不同。若拨无此我,即為恶取空之邪见。经中诸贤圣之自称我者,皆但就我而言,即如如是我闻,又我此土安稳。我说即是空,皆从人法立為我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因地倒者还因地起

譬逆缘即顺缘也。大方等如来秘密藏经下曰:「迦叶!有人天坠堕於地,堕大地已,还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叶!是眾生等,於如来所,生不善故,堕在恶道。堕恶道已,还缘如来,速得出离。云何名為缘如来?於如来所生慇重心。」大庄严经论二曰:「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得...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种叁观

观叁諦之理之观心,有叁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叁观,於别途观叁諦也。二、通相叁观,於一观之中圆解叁諦也。叁、一心叁观,於一念之心观叁諦也。宗镜录叁十五曰:「一、别相叁观者,歷别观叁諦。若从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浮虚观

成实论所宗,观因成等叁法之浮虚空无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权机

实机之对,当佛说法,正听受其法之对机不现时,则对於其非正所被之机根而说法,此对告眾,為权之机根,故云权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八愿

弥陀四十八愿中,有真实之愿与方便之愿。十一、十二、十叁、十七、十八、二十二之六愿為真,十九、二十之二愿為。合成八愿。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八成立因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空观

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諦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諦之理,观此空諦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八识缘境广狭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

《三藏法数》 / 71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和光同尘

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门。佛者之。以显佛菩萨和威德光,近诸恶人,又示现种种身之义。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即和光同尘也。止观六之二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以论其终。」同辅行曰:「和光下释现身也。同四住尘,处处结缘。作净土之因,為利物之始。眾...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五眼

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叁、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為度眾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叁十叁,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取因设论

一卷,陈那菩萨造,唐义净译。论佛化眾生但依施设之事而宣法要。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宗

空,,不空也。齐书周顒传:「顒汎涉百家,长於佛理。着叁宗论,立空名,立不空名;设不空名难空名,设空名难不空名;名空难二宗,又立名空。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顒书曰:此义旨趣,似非始开。妙声中绝,六七十载。贫道年二十时,便得此义,窃每欢喜,无与共之。...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菩萨所观四智

唯识论等破外道餘乘实我实法之所执,且说阿毘达磨经四智成就菩萨之所观,举以略显於心外无有实境。四智者,一相违识相智,於一处鬼人天等所见各别。境若实有,则岂能如此随见者业力而转变种种耶?二无所缘识智,缘过去未来梦等非实之境时,境非实有,而心现缘知。心若必託外境而起...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爱着迷

一切万有,為五蕴和合而存者,不知此理而执着一切万物為常恒不易,谓之爱着迷。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极微

胜论师言极微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於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為实有,而过未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為叁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眾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眾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為现在之极微,作...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介尔阴妄一念

吾人现思妄心也。即第六意识之一念。介尔者,微弱之义,细少之义。阴妄者,谓此心属於五阴中之识阴而為迷妄者。一念者,谓仅一剎那之心也。天台宗之观法,以此心為所观,无观斯妄之一念心,為具叁千性相,即空即即中者。辅行五之叁曰:「言介尔者,谓剎那心。又介尔者,介者弱也...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支比量

比量者,谓以有为法与无为法比类而量度也。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对执我论者,先说诸法无我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立因,立因者,谓破执有我者而立因也。若于五蕴等法施...

《三藏法数》 / 276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圆教四门

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於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叁諦相即之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叁諦相即之空也。叁亦有亦空门,空相即,故為亦有亦空,是空相双之中也。四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金刚杵

梵语伐折罗Vajra,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之,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其两头单独者,谓之独股,分叁枝者,谓之叁股,分五枝者,谓之五股,分九枝者,谓之九股。以金石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叁品。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是金刚杵。」又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种叁观

叁种叁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叁种不同也。 一、别相叁观,别相叁观者,即历别观于叁谛也。谓若从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若从空入,但得观俗,未得观中道。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二谛,是名别相叁观。(从入空者,谓观生死之,入...

《三藏法数》 / 35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摄提

摄提具云波罗摄提Prajña ti,译曰施设。大品般若经叁品所说,谓受施设,法施设,名施设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叁种无常

一、念念坏灭无常,谓根、尘相对所起心念,前念既灭,后念复生,生已还灭,念念不住,皆悉无常,是名念念坏灭无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和合离散无常,谓一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实体...

《三藏法数》 / 209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於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眾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因缘有,名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六观法

出於本业经上。一、住观。别教之菩萨於十住位中修习一切法性皆空之空观也。二、行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行位中修习一切法无不具足之观也。叁、向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一切法非空非即中道之观也。四、地观。别教之菩萨於十地位中修习中观,住持而不动也。五、无相观。别...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法相宗四重出体

护法,胜子,亲光之法相家,凡出诸法之体,有四重,此原為出佛说之教体而分别者,然其他如何之法,亦得通用之。一摄相归性体,二摄境从识体,叁摄从实体,四体用别论体。是虽為胜劣之次第。然说明之,则宜逆次而依浅深之次第。一体用别论体。一切之事物,依一往所见。则事体作用...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徧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谓因缘生之法也。因缘所生之法。如镜花水月,无其实性。虽无实性然非虚无之法,因之对於龟毛兔角之无法,比於真如法性之实有而名之為有。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