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条搜索结果

海印昧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藏法数》 / 440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忍辱五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藏法数》 / 211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藏法数》 / 171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度各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行,此施度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藏法数》 / 877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藏法数》 / 1001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无量心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能与乐饶益。名之慈。慈缘不局。称为无量。悲慜救苦厄。名之为悲。喜庆彼得。名之为喜。舍能亡憎爱。心会平等。离前心。不着于相。名之为舍。无量之义皆如前释。

《法门名义集》 / 7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法界

一法界,即一真如之理体性,虚融平等不二也。

藏法数》 / 27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藏法数》 / 90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藏法数》 / 1095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藏法数》 / 59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段,故名為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藏法数》 / 785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切智

佛智之名。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平等

阎魔王之别称。以其公平司罪福之业也。慧琳音义五曰:「梵音爓魔,义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演密钞曰:「炎魔王此云平等王。」五会法事讚本曰:「若得念佛深昧,不怕平等王。」佛祖统纪曰:「华严感应传,郭神亮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四句偈...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光明土

无量光明土之略。西方极乐国之德名。平等觉经曰:「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无数佛。」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佛五姓

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由。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本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本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藏法数》 / 61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无性

一无相性。二名生性。无性性。无相性者。根尘等法据理本寂。名无相性。无生性者。本识等心据理不起。名无生性。无性性者。双泯前二名无性性。无性体一。以从诠故立其名。真法离相。名为无性性。

《法门名义集》 / 77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藏法数》 / 98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七子

父母有七子,於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天,二乘,藏通别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谓人天二乘乘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音教

一音教者,谓如来一代之教,虽有顿渐诸说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是也。(梵语罗什,华言童寿。)

藏法数》 / 7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妙莲华

真明之佛知见,在染亦不污,故谓為妙莲华。楞严经五曰:「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实觉如幻摩提。」长水疏五上曰:「此平等性观,能破无明开佛知见。此知见性,处妄常真,在染不染,今得显发,如开敷出水,故以為喻。」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多宝塔

释迦佛於灵鷲山说法华经,既终迹门周之正宗分,至其流通分,忽然地下有安置多宝如来全身舍利(佛体之化石)之一宝塔出现於空中,塔中发声讚嘆释迦,证明法华,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中略)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欢言,...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实

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藏法数四曰:「一实諦,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名一实諦也。」四教义一曰:「诸佛菩萨之所证见,审实不虚,谓之為諦。」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乘。乘者即别解别行及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藏法数》 / 101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真法界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藏法数》 / 7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善财五十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藏法数》 / 56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藏法数》 / 381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藏法数》 / 2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藏法数》 / 68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藏法数》 / 271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即

言一乘教即乘教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行

心定於一行而修昧也。又名真如昧或一相昧。藏法数四曰:「一行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昧者。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昧。(中略)入一行昧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藏法数》 / 376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