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条搜索结果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一百五十讚佛颂

尊者摩咥里制吒造,唐义净译,一卷。以百四十八颂讚嘆佛德者。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本华严经

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叁本。下本有十万偈,叁十八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上本有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本。龙树受持下本之十万偈,流传於阎浮提。支那所译之叁本,即皆為其下本十万偈之抄...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画像法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清净之物,择去人髮,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梦争衣

讫栗枳王十梦之第九。俱舍光记九曰:「王梦见有广坚衣。有十八人,各执少分,四面争挽。衣不破者,表释迦遗法。弟子分佛正法成十八部,虽有异执而真法尚存,依之修道皆得解脱。」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争衣则衣终不破,斫金则金体无殊。」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八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火神

又曰火天。火尊。司火之神。大日经世出世护摩品举毘陀经之火神四十四种内法之火神十二种。其毘陀之四十四种,以大梵王為始。示其名与用法,而不说其形像。内法之十二神则说之。故大日经疏二十对於毘陀之火神,惟云:「若论其世间火天,作梵王形。」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蜫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弥伽

Megha,善财童子[五十叁知识]中之第四知识名,良医也。晋华严经四十七曰:「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自在,城名视药,彼有良医,名曰弥伽。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向菩萨行?」探玄记十八曰:「弥伽者,此翻名云,谓能注法雨润益眾生故名也。」慧苑音义下曰:「弥伽,此云能降伏,或翻...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叁宝之德,论迴向发,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叁段,故名為叁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叁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涂香

六种供具之一。涂香於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叁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叁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擣以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十八、

复次,得见谛者,不为天魔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应勤方便必求见谛。 我昔曾闻,首罗居士甚大悭吝,舍利弗等往返其家,而说偈言: 恶道深如海,乱心如浊水, 为悭流所漂,言则称无物。 嫉妒之大河,邪见鱼鳖众, 充满如是处,漂流不止息。 今当拔悭根,成就施果...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552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国师水碗

忠国师,问紫璘供奉:闻供奉註思益经是否?奉云是。师云:凡註经当须解佛意始得。奉云若不会意,争敢言註经。师遣侍者盛一碗水,水中入七粒米,碗面安一隻筋送与奉。问云:是什麼义?奉云不会。师云:老师意尚不会,更说甚佛意。」见禪林类聚八,碧巖四十八则评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誓偈

无量寿经上载法藏比丘说四十讫,更说偈,立叁重之誓。谓之叁誓偈,又云重誓偈:「我建超世。(中略)当雨玲妙华。」是也。六要钞二本曰:「六八上重有此誓,是故此偈云重誓偈。(中略)义寂云:望叁种果:一望满果,二望大施果,叁望名闻果。依此叁誓,此偈又名云叁誓...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裸形外道

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道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繫缚,以裸形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一切眾,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道露形法。」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眾,二十八部者,一方有四部,四方上下之六方有二十四部,四维各有一部,通為二十八也。千手经曰:「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当拥护受持者。」金光明文句七曰:「孔雀王经云:一方有四部,六方则二十四部。四维各一部,合為二十八部。」参...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千手观音

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无碍之大用也。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弗沙

又作勃沙,富沙,逋沙,补沙。华严经昇须弥顶品曰:「弗沙明达第一义,诸吉祥中最无上。(中略)提沙如来辩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Tiṣya),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為名。(中略)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四教仪集解中曰:「底沙弗沙,梵音不同...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陀罗尼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金毘罗陀迦毘罗

十八部眾之一。又略曰金毘罗陀,或曰金毘罗王。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摩醯那罗延,金毘罗陀迦毘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其形像為白红色,左手把宝弓,右手把宝箭。真言曰:唵嚩悉儞阿利夜叁曼他娑婆訶。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偽经目录

出叁藏记集五揭道安之疑经录及僧祐之疑经录。大唐内典录十揭歷代所出疑偽经论录。大周刊定眾经目录四十有偽经目录。开元释教录十八揭疑惑录。其他歷代之眾经目录各有偽经一科。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散支

又曰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鬼子母神之子,或谓是鬼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曰:「散支鬼神品。」最胜王经八曰:「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贼

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為譬。涅槃经二十叁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訶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復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十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契嵩

宋杭州灵隐寺明教大师契嵩,字中灵,藤州鐔津李氏子。游方徧参知识,得法於洞山晓聪禪师。师有文才,作原教篇十餘万言,明儒释一贯之旨,以抗韩愈排佛之说。后居永安兰若,着禪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并辅教篇,上进仁宗皇帝,帝览之嘆赏,詔入大藏使流通,赐号明教。熙寧四年六月寂...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金大王

十八部眾之一。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但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出之二十八部眾中。缺此神之名。出於佛像图汇第四。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九、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梦[(畾/(冗-几+互))*毛]

频婆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分為十八片。佛记為灭后十八分派之兆。见频婆娑罗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一訶子

一阿黎勒果也。名义集叁曰:「訶黎勒,新云訶梨怛鸡,此云天主持来,此果為药,功用至多。」四十二章经曰:「视大千界,如一訶子。」见[訶梨勒]条。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亡者

死亡之人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飞来乘烟,入无间地狱。」随往生经曰:「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中阴法事

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於本生处。若於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於本生处。如此七日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於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於生缘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有对

十八界分别叁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叁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二之境界有对,与第叁之所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光目女

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為女子名光目。时於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堕在恶趣,发大誓言:我自今救拔一切眾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得救拔母之罪报。故菩萨今不成佛也。见地藏本经上。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多宝塔

释迦佛於灵鷲山说法华经,既终迹门叁周之正宗分,至其流通分,忽然地下有安置多宝如来全身舍利(佛体之化石)之一宝塔出现於空中,塔中发声讚嘆释迦,证明法华,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中略)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欢言,...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金刚或称与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竭

又作摩伽罗,摩迦罗Makara,译曰鲸鱼,巨鰲。玄应音义一曰:「摩伽罗鱼,亦言摩竭鱼,正言摩迦罗鱼,此云鲸鱼,谓鱼之王也。」慧苑音义下曰:「摩竭鱼,此云大体也,谓此方巨鰲鱼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摩竭海中大鱼,吞陷一切。」探玄记二十曰:「摩伽罗鱼者,此云极大之鱼,...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八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尸弃

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末伽梨拘赊梨

又曰末伽梨俱舍梨Maskārī Gośāli utra(巴Makkhali Gosāla,又Makkhali Gosāla urtta),具曰末伽梨拘赊梨子。子之一字汉语也。六师外道之一。末伽梨為其人名,拘赊梨為其人母名,子谓拘赊梨之子也。如言舍利子。註维摩经叁:「什曰:末伽梨字也,拘赊梨是其母也。」慧琳音义...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