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条搜索结果

九想

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种精进

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叁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精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

《三藏法数》 / 228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修净土五念

一、礼拜,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 叁、作愿,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

《三藏法数》 / 300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行四依

谓出家之人,依此四法而修,则能成就圣道也。 一、着粪扫衣,着粪扫衣者,谓视同粪土,扫除不用,即世人所弃弊垢之衣也。修道之人当收拾净洗,补凑穿着,如此则心无所恋,能成道业矣。 二、常行乞食,乞食者,谓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活其命也。 叁、树下坐,树下坐者,谓出家...

《三藏法数》 / 19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无所畏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叁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

《三藏法数》 / 510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不二

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复于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种对治

(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

《三藏法数》 / 24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有智慧广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尊。菩萨摩诃萨等。为闻法故皆悉来集。于众会中有大慧妙吉祥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释迦牟尼佛。愍念未来世...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 254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种护持事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疑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叁种焉。 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 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自既...

《三藏法数》 / 17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理事无碍十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

《三藏法数》 / 74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起信二

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皆各总摄一切诸法。盖真如是染净通相,通相之外,无别染净,故得总摄一切诸法。生灭是染净别相,别相之中,无所不该,故亦总摄一切诸法,此二所以分也。 一、心真如,谓心性不生不灭,非染非净,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惟是一心,故名心真如。...

《三藏法数》 / 23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叁昧,心行正直,故名叁昧。 一、有觉有观叁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叁昧。(空、无相、无作,即叁解脱也。)...

《三藏法数》 / 22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论十种戒

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戒,是名不缺戒。 二、不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若能持护不犯,无有破损,是名不破戒。 叁、不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持...

《三藏法数》 / 471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一、入空解脱,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叁、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三藏法数》 / 26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食肉十过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五道,互相生育,递为眷属,以是因缘,今所食肉,无非亲者,故云众生是己亲。(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见生惊怖,谓一切众生,护身惜命,与人无别;若见食肉之人,惊怖远离,故云见生惊怖。 叁、坏他信心,谓...

《三藏法数》 / 49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世俗谛

一、世间世俗,俗即习俗,谓世间众生安立舍宅及治生等种种之事,皆悉虚假不实也。 二、道理世俗,谓五蕴等法,皆是假名安立,若依道理一一推穷,皆无自体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叁、证得世俗,谓观世俗假立之法皆空,证得预流等果也。(预流者,预...

《三藏法数》 / 152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种法施

一、世间法施,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叁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二、出世间法施,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叁解脱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

《三藏法数》 / 14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义欢喜

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净土

者差别之义,对於圣道而云净土。见[二]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声闻叁道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叁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

《三藏法数》 / 247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梵福

一、未起塔处起塔,塔,梵语具云塔婆,华言高显。谓人能起塔者,当来之世,受初禅天福。经云:若有善信男子女人,求梵天福者,未曾起塔婆处,于中能起,是为初受梵天之福也。 二、补治故寺,谓修补破坏故寺,当来之世,受二禅天福。经云:补治故寺,是为第二受梵天之福也。 叁...

《三藏法数》 / 22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种人起塔

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十种烦恼现行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种无心约教

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着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着。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

《三藏法数》 / 15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缘起圣道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等无量大众。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吾未证得三菩提时。独处空闲寂然宴坐发意思惟。甚奇世间沉沦苦海。都不觉知出离之法。深可哀愍。谓虽有生有老有死此没彼生。而诸有情不能如实知生老...

《缘起圣道经》 /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192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莲华叁喻

莲华叁喻者,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莲华则华果同时,妙法则权实一体,故取莲华以喻权实之法也。 一、为莲故华,为莲故华有二喻:一喻为实施权,谓莲以喻实,华以喻权。盖譬如来为一乘之实,而施叁乘之权。故经云: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是也。二喻从本垂迹,谓莲以喻本,...

《三藏法数》 / 46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出家四愿

出家四愿者,谓释迦如来初欲出家,发此四誓愿度脱众生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一、愿济众生困厄,谓我设成正觉,得一切智时,众生困厄,被诸恼患,吾当济脱令断恩爱也。 二、愿除众生惑障,谓众生没在生死苦海,无明暗蔽,悉无所知,我当为其显示如清净眼,内外无障,令...

《三藏法数》 / 205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菩萨四事入于法

一、入禅思,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

《三藏法数》 / 23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多闻十种利益

谓修菩萨行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邪正之法,无不闻知,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知烦恼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知自身及诸众生所有一切烦恼之惑,皆能资助业因,而受当来果报;故求出离,而不为所惑也。 二、知清净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悉知一切清净梵行,皆能...

《三藏法数》 / 56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即得往生

圣道说即心成佛与即身成佛,净土说即得往生。言以信佛之因缘定直往生极乐也。而净土中亦有二解。净土宗以為异时之即,真宗以為同时之即。异时者,来世往生极乐,於彼土住於不退转之位也。同时者,信之一念时,现生住於正定聚不退转之位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蔽心

一、悭心,谓众生由此悭吝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是名悭心。 二、破戒心,谓众生由贪嗔痴等烦恼,蔽覆于心,行于恶行,不能坚持禁戒,是名破戒心。 叁、嗔恚心,谓众生由嗔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行,是名嗔恚心。...

《三藏法数》 / 225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论

(各出本论) 一、百论,僧肇法师云:佛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有提婆菩萨乃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论有百偈,故名百论。(梵语提婆,华言天,龙树弟子也。) 二、中论,中论即观论也。僧睿法师云: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

《三藏法数》 / 35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经通别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初果叁结

结,即见惑。众生由此见惑结缚,不能出离生死。声闻之人,断此惑尽,即证初须陀洹果,故名初果叁结。(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一、身见结,谓众生于五阴等法中,妄计为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名身见结。(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21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解脱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即能通之义。谓由此叁解脱,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叁解脱。(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空解脱,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

《三藏法数》 / 28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阿难叁名

阿难是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以其能持法藏,有叁种不同,随德受称,故有叁名也。 一、名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生时合国欣庆欢喜故也。以其亲承佛旨,传以化人,即传持声闻藏也。 二、名阿难跋陀,梵语阿难跋陀,华言喜贤。以其住于有学之地,得空、无相、无愿叁解脱...

《三藏法数》 / 24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归命最胜诸佛母,般若波罗蜜多法, 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切诸佛从是生。 善生诸佛为佛母,无性自性我清净, 佛为须菩提广说,如其所说今略集。 般若波罗蜜多有一百八名:一者最胜般若波罗蜜多,二、一切智,三、一切相智,四、实际,五、真如,六、无坏真如,七、无异真...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 86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二解脱

谓诸众生常为业绳所缚,不能脱离,若解其缚,即得自在;故名解脱。 一、性净解脱,谓众生性本清净,而无系缚染污之相,是名性净解脱也。 二、障尽解脱,谓众生由烦恼之惑障蔽圣道,不得出离,若离此障,即得自在,是名障尽解脱也。

《三藏法数》 / 10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圣道

圣者之道也。总称叁乘所行之道。华严经八曰:「具转圣道妙法轮。」成实论一曰:「圣道能破一切结使。」 又八圣道支也。与八正道分同。见[圣道]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指方立相

指方者指定西方也,立相者建立弥陀之相好也。是為观经一部之说相。圣道之诸家以之為对於一往劣机之方便说,其究竟说谓心外无法,故心外无净土,实相无相,故佛身无相。然净土為本為凡夫之宗,故以此指方立相為宗之极致,不取己心之净土,无相之理佛也。观经定善义曰:「今此观...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圣道

之一。除净土宗,净土真宗之净土,如其他法相天台宗於此土说自凡至圣之道。总名為圣道。二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超

竪超横超也,圣道之顿教,即身是佛即身成佛等之教,谓之竪超。净土之顿教,选择本愿之念佛,谓之横超。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品第四

天子又问:“一切诸法,以何为之元首也?” 答曰:“无顺之念,以为首;周旋生死顺义之念,为泥洹矣。不行精进为挂碍,精进之行为道品;狐疑之行为阴盖,勤修解脱无挂碍;思想诸着为尘劳,无所想念无有虚妄无恩爱;诸乱多念众妄想,寂然之行为恬怕;六十二见...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1454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5日

出世本怀

释迦如来出兴於娑婆世界之本意也。圣道诸家以法华之开权显实开迹显本為出世之本怀。因法华经方便品:「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故也。又净土诸师以无量寿经念佛往生為出世之本怀。因无量寿经:「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即相即心

圣道诸教云即事即理,净土一家言即相即心。相者谓西方有净土,指方立相之相也,此相即自己之一心,离自己,则无净土,无弥陀,故云即相即心。见西方合论五。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捨圣归净

圣道而归於净土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化前方便

谓观经以前所说,圣道之教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圣净相对

使圣道与净土相对而论难易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教理行果

自力圣道修证得果之次第,教為佛陀之言教,理為教中所说法之道理,行為顺其道理而修行,果為由其修行之因而得之证果。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