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叁昧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叁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忍。」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又曰顶位。四善根之一。四善根中煗,顶之二者為动善。忍,世第一之二者為不动善。是动善中之最极犹如人之顶也。故名顶法。俱舍论二十叁曰:「动善根中此法最胜如人顶,故名為顶法。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说名為顶。」唯识论八曰:「寻伺位极,故復名顶。」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唯识宗五位之第二。於十迴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為入於见道,正通达於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諦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忍八智者,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Kṣā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於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叁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同十一曰:「於法实相安住為忍。」叁藏法数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七贤位之第六,四善根之第叁位名也。於四諦之理忍可决定而不动之智,谓之忍,其智谓之法。俱舍论二十叁曰:「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為忍法。於四諦理能忍可中此最胜故。」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声闻,独觉,佛叁乘之善根也。此中声闻与部行独觉之二者,转於煗,顶,二善根已生之位,而得无上正觉也。彼若得忍,则无成佛之理,何则,彼已超脱恶趣故不能為利物化生往於恶趣也。煗顶忍之叁者,转得為独觉,以彼不须利生之化用故也。其次麟角独觉与佛,於煗等四善,无移转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仁王经谓叁贤十圣之行法為十叁观门。配之於五忍则於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各有上中下叁忍,為十二,又加寂灭忍之下忍為十叁。修此十叁观门者為大法王,宜如佛供养之也。仁王经受持经曰:「大牟尼言:有修行十叁观门,诸善男子,為大法王,从习忍至金刚顶皆為法师,依持建立,...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语Jñāna,闍那,若那。於事理决断也。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於境决断,说之為智。」唯识述记九曰:「忍言智以决断故。」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註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叁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忍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忍者忍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同注云:「肇曰:忍即无生慧也。以能堪受实相,故以忍為名。得此忍则无取无得,心相永灭,...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韦提希闻观经之说法而开悟无生法忍也。观无量寿经曰:「说此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廓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
《三藏法数》 / 269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身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二、口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诤,是名口忍行。 叁、意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三藏法数》 / 113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思益经四忍法品谓「菩萨有四法,出毁禁之罪:一得无生忍,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也,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二得无灭法忍,一切诸法本為无生,故今亦无灭,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叁得因缘忍,一切诸法皆依因缘之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菩萨证忍此法,则...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叁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飢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於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訶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往昔有仙人名摩蹬伽,形极丑陋,修得五通,坐禪於山中。有婬女触王怒被驱出,入山见仙人。念我今被驱出,是不祥事。若还此不祥,我当吉祥。乃取粪汁洗灌仙人,仙人忍受不生瞋恨,婬女后还為王所宠。又有一国师亦哀恼,婬女语曰:以不吉祥还仙,必还吉祥。国师依言以粪汁洗仙,仙復...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度一一各有叁行:一、施度之叁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叁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眾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叁、忍度之叁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叁行,被甲精进,...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Ā atti- ratideśana,懺悔之梵语,新译曰说非。寄归传二曰:「阿鉢底者,罪过也。鉢喇底提舍那,即对他说也,旧云懺悔。非关说罪。何者?懺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為目。悔之与忍迴不相干。若的依梵本,诸除罪时,应云至心说罪。」饰宗记八本曰:「旧云懺悔...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维摩居士依文殊菩萨之问:说叁十种之眾生观:一如见幻师所现人,菩萨观眾生為若此。二如智者见水中月。叁如於镜中见其面像。四如热时炎。五如呼声响。六如空中云。七如水聚沫。八如水上泡。九如芭蕉坚。十如电久住。十一如第五大。十二如第六阴。十叁如第七情。十四如十叁入。十五...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法相大乘於真唯识观之前加行,依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无间定之四定,而发四寻思四如实之观智,如其次第,為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见[四寻思观]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叁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叁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於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叁有相念佛,即上之...
《佛学大辞典》 / 542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言有一把茅,作个草菴,盖在头上,以蔽风雨也。传灯录曰:「云居问洞山: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闍黎向后有一把茅盖头。」六祖坛经曰:「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竹窗随笔曰:「余单丁行脚时,忍饥渴,冲寒暑,备歷诸苦,今幸得把茅盖头。」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仁王经所说。一伏忍,别教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叁贤间,未断烦恼种子,而制伏之不使起之位也。二信忍,於初地至叁地间,既见法性而得正信之位也。叁顺忍,於四地至六地间顺菩提道而趣向无生果之位也。四无生忍,於七地至九地间悟入诸法无生理之位也。五寂灭忍,於第十地及妙觉间...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天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Śākyamuni,又云释迦文,释迦文尼。释迦者姓也,為剎帝利种之一族,本称瞿曇氏,后分族而称释迦氏。总有五名。见[瞿曇]条)。太子瑞应本起经上註曰:「释迦文天竺语,释迦為能,文為儒,义名能儒。」修行本起经上註曰:「释迦文,汉言能仁。」然则释迦牟尼翻能寂者為正翻,译能儒...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韦提希夫人以现见阿弥陀佛。廓然大悟,得无生之忍。是為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观经定善义曰:「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兹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中略)是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