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条搜索结果

根本无明

无始无明之异名,见[无始无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无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无明,悟本名本觉。此二无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法执

一、俱生法执,谓无始时来,虚妄熏习,于一切法,妄生执着,恒与身俱,故名俱生法执。 二、分别法执,谓于邪教及邪师所说之法,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故名分别法执。

《三藏法数》 / 7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遍行

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八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為空。无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叁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别见

无明违一法界之理而隔能所曰别见。真言宗所言无始之间隔是也。别教之菩萨入初地始断其一分。四教仪集註下曰:「初地断无明别见,发真中道,故云见道。(中略)两教叁乘,别教地前,未见中道,未断别见,皆名邪见人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二因缘

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普贤如来

在金刚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来,或以名因位之普贤菩萨。名大日者,依於大日普贤证成善愿行之义。名為普贤如来又名普贤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义,则叁十七尊总称為普贤如来也。日本安然之瑜祇经疏,依於此义而总称叁十七尊為普贤如来。瑜祇经曰:「金刚界普贤如来。」同疏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轮迴

眾生无始以来,旋转於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叁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叁昧经六曰:「叁界眾生,轮迴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观...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段事

谓本体上之姿。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坏以后,犹存续无始无终者。虽至於圣境亦无得。虽往於凡夫,亦不失底一大事也。云门禪师曰:自古至今,祇是一段事,无是无非,无得无失,无生与未生。古人到这里,放一线道,有出有入。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鉢罗若鉢多曳

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无明法性一体

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為冰,法性之水,后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為迷冰者指水為冰,為迷水者指冰為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根清净

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钵罗若钵多曳

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心空

心性广大,含容万象,譬之於大虚空。故曰心空。吽字义曰:「无始以来,本住心空。」 又心离自障,而空寂无相,故云心空。仁王经中曰:「空慧寂然无缘观,还照心空无量境。」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无始生死

无明无始,故生死亦无始也。见[无始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阐提

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义也。此有二种:一断善阐提,起大邪见而断一切之善根者。二,大悲阐提,菩萨有大悲心,欲度尽一切眾生而成佛,眾生无尽,故已毕竟无成佛之期者。见[一阐提]条。楞伽经一曰:「一阐提有二种: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无始眾生发愿。」止观六曰:「阐提有心,犹可...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种法加句

於上五法加於其真言上下之语,各随於其法而定,诸轨之说不同。如图五说中,就秘藏记之说而释之,则息灾法安唵字於真言之初者,归命之义也。行者归於本尊,彼此不二之义,一切灾难,依於贪瞋痴之烦恼,烦恼之根,无始之间隔(无始无明)也。若生佛不二,自他一息,达於如理,则诸灾...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