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条搜索结果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种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叁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叁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

《三藏法数》 / 259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不退

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佛身

一、法性身,法性即法身也。谓此法性之身,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身菩萨,是名法性身。 二、生死身,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身。

《三藏法数》 / 11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因

一、牵引因,谓由无明之惑,于先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因,则能招引现生果报,如是展转牵连不断,故名牵引因。 二、生起因,谓由无明之惑,于现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因,则能感得后世果报,如是展转相生不绝,故名生起因。

《三藏法数》 / 111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惑同异断

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不退菩萨

阿毘跋致之菩萨也。阿毘跋致,译曰不退,於无上菩提不退转也。分别之有叁种四种之异。法华经序品曰:「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同譬喻品曰:「有得缘觉,不退菩萨。」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悭法七报

财、法不能惠施曰悭。此专言悭吝于法,而不施与人者,得七种报。 一、生盲报,谓从母胎出,便不能见日月光明,名为生盲。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二、愚痴报,谓于诸法中迷惑不了,名为愚痴。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叁、生恶家报,谓不...

《三藏法数》 / 33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不退转法轮经

四卷,失译。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异译。 又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生净土五不退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