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7 条搜索结果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譬眾生之佛性。一切之草木种子皆依而生,一切之善根功德皆依一佛性而生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一所生。」文句七上曰:「,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法华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已,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跏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留支三藏奉诏译 / 7240字 / 1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本品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号为菩萨,其句义云何?” 佛告须菩提:“菩萨句义无所有。所以者何?道者无有句义、亦无我;菩萨义者亦如是。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义者亦如是。譬如梦、幻、热时炎、影,如来所化无所有,菩萨义者亦如是。譬如法性及如、真际,亦无所有;譬如...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844字 / 1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伽尼

译曰石。善见律十八曰:「广州土境,有黑石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伽尼者此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伽毘罗

神名,见[迦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一代叁段

总括释尊一代之说教,视如一经,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叁段。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诸经為序分。无量义经法华经普贤观经為正宗分。涅槃经為流通分。此日本日莲上人依傍天台五时教判,主张法华经中心主义之名目也。见观心本尊钞四种叁段下。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二、叁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论宗

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义经不依不义经

《法门名义集》 / 25字 / 1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着已,器上给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作已后食,搏堕过器上给衣收摄,两足洗,坐具世尊施设,如是座中跏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 8046字 / 1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阿氏多尊者

十六罗汉之一。出於叁藏法数四十五。见[罗汉]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

《三藏法数》 / 339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中印度诸国

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原注亦谓叁波訶),曰萨他尼湿伐罗,曰窣禄勒那,曰秣底补罗,曰瞿毘霜那,曰堊醯掣呾罗,曰毘罗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羯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罗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十讲

法华经二十八品与开经之无量义经一卷及结经之普贤观经一卷,合為叁十以叁十日讲之。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注荼半托迦

Cūḍa anthaka,十六罗汉中第十六尊者之名。见[罗汉]项。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伽楼罗

鸟名。见[迦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于先设座,加趺端坐,正念而住。时诸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 5918字 / 1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1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广神

具名广大神王。此神王有二种:一称鳩那耶神王,住於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主。二称遮毘佉罗神王,住於大海中,出生种种之吉祥神主与过患神主。因而譬之於眾生所具之一心。鳩那耶神王者,心真如门也。遮毘佉罗神王者,心生灭门也。见释摩訶衍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二义

一、义,谓诸大乘经宣说胜义,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类,皆究竟显,名为义。 二、不义,谓诸经中宣说世俗等事,或说厌离生死,欣求涅槃等,种种文句差别,不为究竟显,名不义。

《三藏法数》 / 88字 / 1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菩萨是。阿罗汉果。第十菩萨是。佛是大乘罗...

《法门名义集》 / 132字 / 1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魔

烦恼魔(生死因)。阴魔。死魔(此二是生死果)。天魔(生死缘)此四种能解脱。故名为魔。

《法门名义集》 / 37字 / 1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真佛

法身佛之异名。谓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证道歌曰:「法身觉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宗镜录十六曰:「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同叁十一曰:「寒山诗云:寒山居一窟,窟中无一物。净洁空堂堂,皎皎明如日。糲食资微躯,布裘遮幻质。...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悉怛多般怛罗

译曰白伞盖,大佛顶咒之名也。楞严经七曰:「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同长水疏曰:「悉怛多般怛罗,云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徧覆一切法,故云盖。」梵Sitāta atra。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波罗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智)。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智(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婆须

同婆须。 又(菩萨)Vasumitrā,华严[五十叁知识]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有开叁门者,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百雁為五百罗汉

报恩经四谓「昔有国王,欲得雁肉,使猎师捕雁。时有五百雁过虚空,雁王误落网中。猎师大喜,将取杀之,有一雁来悲鸣投於雁王。五百雁亦徘徊虚空不去。猎师见之,不忍杀雁王,放之使去,国王闻之断雁肉。尔时之王即今阿闍世王,雁王為佛,一雁為阿难,五百雁為五百罗汉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行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四空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戍缚迦尊者

十六罗汉之一。见[罗汉]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因陀罗网

是梵汉双举之名。单用汉语,则云帝网。即帝释天之宝网。其网之线,珠玉交络,以譬物之交络涉入重重无尽者。通路记曰:「忉利天王帝释宫殿,张网覆上,悬网饰殿。彼网皆以宝珠作之,每目悬珠,光明赫赫,照烛明朗。珠玉无量,出算数表。网珠玲玲,各现珠影。一珠之中,现诸珠影。珠...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金毘罗

又作金毘囉,禁毘罗,宫毘罗。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即主领夜叉,誓愿守护佛法之夜叉神王上首。药师本愿经所谓「尔时眾中十二夜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毘罗大将。」药师念诵仪轨供养法所谓「宫毘罗等药叉王,各领七亿眷属眾,誓愿守护如来教」是也。 又(动物)译曰蛟龙。鱷鱼也。...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尸半尸

尸咒,半尸咒也。以毘陀罗法阴杀人,用全尸谓之尸咒,用无头之尸谓之半尸咒。瑜伽论记十七曰:「泰云:有人欲杀他,咒令死身长令杀怨家,故名尸咒。无头尸不作言语,令杀他人,故名半尸。测云:有人欲杀他,以咒咒鬼令鬼杀他。令尸杀眾生,故名為尸。或以尸手足等杀有情,故名半尸...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则為八智,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百部

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叁曰:「是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為解脱故说法,而坚着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内四供养

先由大日如来之心中流出嬉戏菩萨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嬉戏者,眾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自身即佛,大欢喜之标帜,是金刚部阿閦如来之叁摩也。故今与以相应之嬉戏适悦形菩萨供养之。次由中心流出鬘菩萨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华鬘者,理智具足,万德开发之标帜,是宝部宝生佛之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乌伽罗国鉢

或作鬱伽罗,又名云优伽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毘陀罗

又作迷怛罗。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杀人,是名毘陀罗法。十诵律二曰:「有比丘,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着衣着刀手中,若心念若口说:我為某故作毘陀罗,即诵咒术,是名毘陀罗成。若所欲杀人,或入禪定,或入灭尽定,或入慈心叁昧。若有大力咒师护念救解,若...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陀罗尼

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叁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归命)萨缚(一切)怛他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訶路洒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大胜金刚心真言

爱染明王又金刚萨埵之一字真言也。瑜祇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瑜伽成就品曰:「尔时金刚手,復说成就金刚萨埵一字大胜心相真言曰:吽悉。」此中吽為金刚萨埵之一字心,或為爱染明王之一字心。悉為成就,以此一字心之明成就一切瑜伽之悉,故曰悉。名之為大胜金刚者,以上经文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拘留孙佛

Krakucchanda,又作俱留孙佛,鳩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鳩餐陀,迦罗鳩村駄,羯洛迦孙駄,羯罗迦寸,羯句忖那等。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於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於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慧苑音义上曰:「迦罗鳩村駄,此云所应断...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