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条搜索结果

富那奇

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明经

有婆罗门,通达叁部异典,求生於梵天,称為叁明婆罗门。佛為叁明婆罗门二弟子叁明所说梵道之虚妄,说真实之梵道。摄於长阿含十六。巴Tevijj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拔舌地狱

作口业之恶者,所之地狱也。法苑珠林曰:「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离乱,死即当拔舌烊铜犁耕地狱。」往生要集上本曰:「瑜伽四云:从其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而张之,令无皱褶,如张牛皮。」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善住天子

忉利天诸天子中之一人,自知却后七日命终,命终后七返阎浮提受畜生之身,后地狱,大怖,请救於帝释,帝释至祇园精舍,求其法於佛。佛為说佛顶尊胜陀罗尼,令善住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见尊胜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一灯

谓灯能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烦恼之暗也。故经云: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尽。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故名一灯。(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96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光目女

地藏菩萨久远之昔曾為女子名光目。时於其母亡日供养一罗汉,知母在恶趣,发大誓愿言:我自今救拔一切眾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愿,得救拔母之罪报。故菩萨今不成佛也。见地藏本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八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六即佛

天台观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於叁恶之眾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即名字即位之佛。宿福之人天,仅闻佛之名字者。叁、观行佛,即观行即位之佛。四、相似佛,即相似即位之佛,於十信之位,彷佛证佛理而与真解同者。五、分证佛,即分真即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见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光音天下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盪盪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菩萨於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於叁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於此安其分,着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位,是名顶。离叁界之惑之位,故云顶,於此顶位落不进,是即顶。八教大意曰:「若专住似位名為法爱,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两惑永无坠苦,若爱此似位名為顶。」智...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佛顶尊胜心

尊胜佛顶尊之心咒也。尊胜陀罗尼经以「唵没隆莎訶。」之叁语為心咒,佛顶尊胜心仪轨以「阿鍐览唅欠。」之五字為心咒,说有地狱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一杀多生

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佉楼书

又作佉卢书,驴仙所造之书。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名佉楼书。世间敬情渐薄,梵王贪吝心起,收取吞之,唯阿沤两字从口两边地。世人贵之以為字王,故取沤字置四韦陀首,以阿字置广主经初。(中略)毘婆沙云:瞿毘婆罗门造梵书。佉卢仙人造...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俱迦离无信恶道

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无信法故恶道中,是人无信,於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四种沙门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证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叁、坏道沙门,谓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

《三藏法数》 / 163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佛,名释迦牟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佛像,且称南无佛。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得甚深念佛叁昧。以来无数劫不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叁昧。见观佛叁昧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坏衲

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或比丘,谓之坏衲。祖英集上曰:「坏衲之外皆清。」(此指迦叶尊者,為头陀第一,常着坏衲)。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聚

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腊八粥

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為腊日。魏臺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以腊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為腊月,故八日為腊八。吴自牧书...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怛索迦

Takṣaka,龙王名。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怛索加,都达反,龙王名也。昔有仙人,曾咒此龙令其入火,龙王忧怖,遂投帝释遶座而住。仙人知已,更以咒,帝释与龙一时俱。帝释求哀,得免所患,龙遂死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空见

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宫胎

同疑城胎宫。為胎生者之宫殿,故云胎宫。為七宝宫中之胎生,故云宫胎。见[疑城胎宫]条。观经定善义曰:「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地,或宫胎。」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天帝生驴胎

辅行四曰:「法句经云:昔有天帝自知命终生於驴中,愁忧不已,云救苦厄者唯佛世尊,便至佛所稽首伏地,归依於佛。未起之间,其命便终,生於驴胎。[革室]断他陶宗坏器,器主打之,遂其胎还入天帝身中。佛言殞命之际归依叁宝,罪懟已毕,天帝闻之得初果。」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弥底部论

叁卷。失译人名,我与见,明中有之不无。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婆师波

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五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叁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叁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叁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宾头卢颇罗

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德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天子魔

四魔之一,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天主及天民障碍佛道者。智度论五曰:「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中略)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叁昧故,他化自在天子魔。」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涅槃夜阿闍世王梦

阿闍世王害父王,身生恶疮,既遇世尊月爱光,身疮渐愈,即还本宫,都不知如来涅槃。於涅槃夜,梦月落,日自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陨,復有烟气自地出,七彗星现於天上,復见天上有大火聚。徧空炽燃,而於地。见后分涅槃经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胜幡

印度之风,与敌战而之,则立胜幡。故道场降魔亦立胜幡,表其胜利。维摩经佛道品曰:「胜幡建道场。」注曰:「外国敌则竪胜幡,道场降魔亦表其胜相也。」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曰:「佛有大威德,名常立胜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天华着舍利弗衣

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落。至大弟子,便着不。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五因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星祭

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有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有大吉祥真言,名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宾头卢迎王王七年失国

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见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我?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