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 27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叁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叁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叁、知诸禪解脱叁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叁叁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叁果),身证(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為七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弘,广也;誓,制也。谓菩萨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叁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
《三藏法数》 / 36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说一解脱义。」文句记四中曰:「一解脱者,昔教叁人,同一解脱。」涅槃经叁十二曰:「一切眾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为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
《三藏法数》 / 215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有為解脱。為阿罗汉无漏之真智。二,无為解脱。是為涅槃。俱舍论二十五曰:「解脱体有二种:谓有為无為。有為解脱谓无学胜解,无為解脱谓一切惑灭。」 又一,性净解脱,谓眾生之本性清净,无繫缚染污之相。二,障尽解脱,谓眾生之本性,虽為清净,然由无始已来烦恼之惑,不得...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於一偈,随喜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於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眾。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叁降伏,四鉤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於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两收之。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叁法。此叁法為远离叁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禪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為初门,胜处為中行,一切处為成就也,叁种观足,即是观禪体成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五种叁昧耶之第二,即结缘灌顶也。胎藏界之诸尊有二百餘体,未知其中与我有往昔之宿缘者為谁,凡开悟得脱,依於宿世之结缘,故投华於曼荼罗界,当其所投之尊,知為吾本尊,乃念其尊,行其法也。是曰投华叁昧耶,亦谓之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叁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麤大而次第断微细者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无间道解脱道之二节,正断惑之位,谓之无间道,既断惑已,而得解脱之位,谓之解脱道。因之而对於修惑每一地有九无间九解脱之十八节(又云十八心),见大藏法数五十。参照[...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哀者悲哀。愍者怜愍。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胜鬘经曰:「哀愍覆护我。」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宝窟上末曰:「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涅槃经二十五曰:「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獼猴。獼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之,脚復随着;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復粘着,如是五处悉无得脱。於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之。(中略)獼猴者喻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喻贪欲结。(中略)凡夫之...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四卷。明释智旭撰述。其后序曰:「犹忆初发心时,便从事於禪宗。数年之后,涉律涉教,着述颇多。独此楞伽,拟於阅藏毕后方註。壬辰结夏晟溪,无处借藏。乃以六月初叁日举笔,至八月十一日阁笔於长水南郊之冷香堂,谨阅七旬。而佛事魔事,病障外障,殆无虚日。叁易地而稿始脱。」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盗他之牛不知其方法,则不能得醍醐味,以喻外人之剽窃佛教之文句,不能得解脱之益者。涅槃经叁曰:「世尊入涅槃后,盗窃如来遗餘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诸牛。诸凡夫人虽復是戒定慧不能解脱。以是义故,不能获得常定常慧解脱,如彼群贼不知方便已失醍醐。」叁论玄义曰:「若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百丈禪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见五灯会元叁百丈章。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教派名。起於印度。与[释迦牟尼]同时。或云為佛教之支派。耆那者,胜者之意。能起脱一切世苦之谓也。教祖大勇,為中印度剎帝利族。八岁出家。四十岁而為胜者。其教派颇有势力於印度。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不离障禪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不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物全然显出也。传灯录云门章曰:「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师曰:体露金风。」传灯录古灵章曰:「师登座举唱百丈门风。乃曰:灵光独燿,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也。谓若有众生,来从菩萨求索田宅、饮食、钱财,种...
《三藏法数》 / 531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名Uttara,又作嗢怛罗、鬱多罗、温呾罗。译曰上,南印度珠利耶国人。西域记十、珠利耶国条,谓提婆尝闻师得六神通,具八解脱,往投宿,席唯一床。师乃聚落叶,指使就坐。提婆频述请决。师為言屈,厚礼提婆,恭敬有加。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爱欲溺人,譬之為河。又贪爱之心,执着於物而不离,如水浸染於物,故以河水譬之。八十华严二十六曰:「随生死流,入大爱河。」浴像经曰:「愿永出爱河登彼岸。」楞严经四曰:「爱河枯乾,令汝解脱。」探玄记十一曰:「以有爱水所没故,為爱河。」善导之观经疏四曰:「言水火二河者...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二卷,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着。為目次诸家之章疏者。是章疏目录之嚆矢。自序曰:「开元中,初有大法师,厥号智昇。刊落讹谬,删简重復,总為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為精要。议者以為经法之谱,无出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掌穷谓(按穷...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作八惟务。八背捨也。八背捨復作八解脱。為八种之禪定,以此禪定思惟色心之空无,谓為惟无。勤行思惟,谓為惟务。玄应音义叁曰:「八惟无,或作八惟务,即八背捨也。」见[八背捨]条。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大慈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是名大慈心。 二、大悲心,悲名愍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愍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是名大悲心。
《三藏法数》 / 96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华严宗所立,成佛有二义:一、以此叁生配於过现未之叁世,於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於今生全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於来世之生证入果海,即以叁生而成佛,故谓之叁生成佛,是為通途之义。二、见闻等叁生各自其一生成佛也。本经随好品记地狱天子於前生见闻华严大经之正法而毁谤之...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近善知识,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 二、能听受法,谓既亲近善知识,又能听受正法,生长善根也。 叁、能思惟义,谓既闻正法,即当思惟微妙之义,而契会于心也。 四、如说修行,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
《三藏法数》 / 13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以四大种為能造之因,以诸色法為所造之果,是有五因:一、生因,生四大种所生之色,名為生因。二、依因,造色生已,而随逐於大种如弟子之依於师,故名依因。叁、立因,任持四大种所造之色,如持壁画,名為立因。四、持因,使所造之色,相续而不断绝,名為持因。五、养因,增长四大...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槃,十五生般涅槃,十六行般涅槃,十七无行般涅槃,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為济度一切眾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眾生,作尽一切眾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卷,无着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禪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叁使心善住於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不离菩提心,谓菩萨修习众善之行,常欲度脱一切众生,而不离于菩提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二、无恼害心,谓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不起恼害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叁、明了诸法,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明了通达,正直无碍,是以邪魔之...
《三藏法数》 / 17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性体周徧為圆,妙用无碍為通。又以觉慧周徧通解通入法性,谓為圆通。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通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通之法门。谓音声為圆通之门乃至耳根為圆通之门也。经五曰:「阿难及诸大眾,蒙佛...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唯识论等破外道餘乘实我实法之所执,且说阿毘达磨经四智成就菩萨之所观,举以略显於心外无有实境。四智者,一相违识相智,於一处鬼人天等所见各别。境若实有,则岂能如此随见者业力而转变种种耶?二无所缘识智,缘过去未来梦等非实之境时,境非实有,而心现缘知。心若必託外境而起...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曰波栗湿缚Pārśva,又作波奢。付法传中第十祖。小乘有部眾人,劝迦腻色迦王為婆娑结集者,即第四结集之人。其所以称胁者,西域记二曰:「波栗湿缚,唐言胁,初尊者之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誚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八叁昧之一。譬如师子之搏鹿,自在戏乐,佛亦入此叁昧,迴转此地,使六反震动,故名师子游戏叁昧。又佛名人师子,师子游戏叁昧者,佛游戏叁昧也,佛入此叁昧时,使此大地有六种震动,使一切地狱恶道之眾生,皆蒙解脱,得生於天上。见智度论八。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归宗之常禪师与南泉之愿禪师也。略禪林类集四曰:「归宗常禪师,因剗草次。有座主来参。偶见一蛇过,师逐锄断之。主云:久响归宗,元来是个麤行沙门。师云:儞麤我麤?主云:如何是麤?师坚起锄头。主云: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主云:与麼则依而行之。师云:依而行之且置,儞甚处...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叁界分為九地,一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正断惑之智,谓之无间道,解脱既断了,而解脱惑之智,谓之解脱道。一地之惑有九品,则有九无间九解脱也。参照[九解脱道]条。新译曰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间即碍之义,观真智理,不為惑所间碍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