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仁王经上曰:「一切眾生烦恼不出叁界藏,一切眾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叁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叁界。叁界外无眾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叁界外别有一眾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起信论曰:「若说叁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春秋八王日者,是天地阴阳交代之日也。此之八日,帝释辅臣案行天下,比校善恶,定生注死,增减罪福。乐善者若能避禁持斋,致生善处也。 一、立春,立春,则叁阳交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万物萌生。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二、春分,春分,则天地和煦,万物长茂。是日持...
《三藏法数》 / 292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憍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鉢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於鉢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為阿梨耶识,生一切万法,故指如来藏為识藏。楞伽经四曰:「如来之藏,是善不善之因,(中略)為无始虚偽恶习所薰故,為名识藏。」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一梵王相承。又云南天相承。劫初成时,摩醯首罗(又云商羯罗天,初禪之梵天也)与毘被剑和合而生一字,名婆蓝摩Brahma。彼有四面而说四韦陀。后面所说為阿闥婆陀Atharvaveda。即声明也。后人更造六论以释四韦陀,其一名毘伽罗论,释后面所说之阿闥婆陀,而辨声明之法。婆蓝摩又云...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唐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治)人,姓马氏,以天宝五年生。幼颖悟,师事大照禪师,随从见其师不空叁藏。不空一见异之曰:我法教,汝实兴之。遂就受叁密四曼之秘奥。后奉代宗奏对法要,為内道场之护持僧,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尔来受德宗顺宗之崇敬,為叁朝之国师,威德高於朝野...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阿难是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以其能持法藏,有叁种不同,随德受称,故有叁名也。 一、名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生时合国欣庆欢喜故也。以其亲承佛旨,传以化人,即传持声闻藏也。 二、名阿难跋陀,梵语阿难跋陀,华言喜贤。以其住于有学之地,得空、无相、无愿叁解脱门...
《三藏法数》 / 242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对於修成或修生之称。谓本来固有之性德也。依性宗之谈,则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亦不灭,譬如矿中之金,暗中之宝,是為本有。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為法身。」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叁世有法,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阿育王传於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訶迦叶,二阿难,叁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毱多也。此中摩田提与商那和斯,同稟於阿难,同世之师也,故於付法藏传二十叁人之次第相承中不加之。然梁之僧祐,撰萨婆多部记五卷(出叁藏记十二),揭有部之资师相传中次第此五师,嘉祥,南...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之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讚嘆,则由其居处,即得十种之利益:一、土地丰壤。二、家宅永安。叁、先亡生天。四、现存益寿。五、所求遂意。六、无水火灾。七虚耗碎除。八、杜绝恶梦。九、出入神护。十、多遭圣因。见地藏菩萨本愿经下。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叁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其实通於诸佛,弥陀之极乐,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记叁曰:「叁世诸佛,严华藏界,皆与此同。」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徧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藏通别圆四教之住地也。大日经具缘品明约於真言门菩萨,一生超四教之地,而度叁劫十地。初说解唯蕴无我(是法相宗即通教),及拔十二因缘(是藏教),次说离违顺八心之业烦恼网超越一劫之瑜祇行,是度藏通之菩萨地也。故义释引阿含成实及叁兽渡河之喻,是叁乘同以无言说之道,得诸...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胎藏又曰华藏。為眾生本具之菩提心。言肉团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依大悲之万行,而生长发育,犹如母胎内之子。故曰大悲胎藏。又胎藏谓肉团心开敷之八叶中臺之大日。此中臺之大日,以大悲出生无尽之诸尊垂普门之化用。故曰大悲之胎藏。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人之六识,譬如龟之藏六支也。杂阿含经四十叁曰:「过去世时,有河中草,有龟於中住止。时有野干,飢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中略)尔时世...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法华经普门品,无尽意菩萨奉佛勅以珍宝之瓔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天台解之云若约事而解,则无尽意奉佛命為供养,我未奉命,何可輒受,若就理而解,则是不受叁昧广大之用也。观音义疏下曰:「不肯受者,事解者,无尽意奉命供养,我未奉命,那忽輒受,亦是事须逊让...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梵语Om maui admehūṃ又作唵摩尼鉢头迷吽,唵麼抳鉢訥铭吽。祈宝珠莲上之义。喇嘛教徒常口唱之咒文,即莲华手菩萨Padma āṇi祈未来极乐往生时所唱之六字题目也。彼教徒信此菩萨,如彼阿弥陀如来,在极乐莲臺,救济祈者,生生世世,出离因果无穷之生死,故不问僧俗,皆口唱之,...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之一,见[四教]条。 又為真言宗之总名,见[秘密藏]条。 又為圆教之别名。以圆教甚深,非二乘之所见闻也。五教章上曰:「四名圆教,谓法界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华严是也。亦名秘密教,以声闻等不见闻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梵音Hṛdaya,又作紇哩娜耶,紇哩乃耶,讫利駄耶,紇哩娜野,紇利陀耶,釳利陀,又作汗栗駄。译曰真实心,坚实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曰:「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註曰:「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者,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者,梵...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时有假实之二。实时曰迦罗Kāla,是世间之实时也。二曰叁昧耶Samaya,是以名剎那生灭之分位者,非有时之实性,故名之為假时。唯识论所谓世无别体。依法而立是也。佛教中经论之二藏,多说叁昧耶假时。律藏多说迦罗之实时。见[叁昧耶]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依智度论之意则叁藏為小乘之特称,而大乘為一修多罗藏。依摄大乘论之意,则大乘中亦有叁藏,华严经等為经藏,梵网经等為律藏,阿毘达磨经等為论藏(阿毘达磨经此土不译唯识论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罗藏之分类,故名之為总部之叁藏。小乘之叁藏,称為别部之叁藏。玄奘译世亲摄...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对沈沦叁界中之眾生教断见思二惑出离叁界之法门也。天台之藏教通教是也。四教仪曰:「此二教是界内教。」同集註下曰:「藏通叁乘,断惑出界。(中略)对界外方便等土,名界内教,以此二教化界内也。玄义五上曰:「若随界内好乐,说前两教位。」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与[叁藏]同。梵语比多迦Pitaka,译作藏或篋,经律论之叁,或声缘菩之叁。大唐叁藏圣教序曰:「八藏叁篋之文。」可洪音义一曰:「叁篋,篋藏也。谓菩萨藏独觉藏声闻藏為叁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谓多罗菩萨曼荼罗,四方叁院。先於中胎画释迦牟尼佛,坐宝师子座,作说法相。右边应画观自在菩萨,坐莲华上,合掌瞻仰持白莲华,身白红色,严饰瓔珞,首戴宝冠,左络白神索。左边画金刚藏菩萨,左手持金刚杵,身浅绿色。(中略)於释迦如来师子座下画莲华池。於其...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迷之境界,即叁界六道也。西域记序曰:「廓群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明神宗续入藏经序曰:「假筏迷津,施航觉海。」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以大悲心救护一切眾生。谓之迴向:一救护一切眾生离眾生相迴向,二不坏迴向,叁等一切物迴向,四至一切处迴向,五无尽功德藏迴向,六随顺平等善根迴向,七随顺等观一切眾生迴向,八真如相迴向,九无缚解脱迴向,十法界无量迴向。见楞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Deva,译曰天。如摩訶提婆之译為大天。提婆达多之译為天授是也。 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萨名,译作天,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āṇadeva,伽那者片目之义。或以一目授女子。本执师子国人,龙树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於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剎剎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
《佛学大辞典》 / 123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Aśvagarbha,又作阿湿摩揭波。译曰马脑。慧苑音义上曰:「阿湿嚩者,此云马也,揭波者脑也,若言阿湿摩揭波(Aśmagarbha),此云石藏。按此宝出白石中,故应名石藏宝。古来以马脑声滥石藏声故,谬云马脑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遏湿摩揭婆,亦名阿输摩竭婆,是赤色宝也。」法华...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藏教俱修析空观而证偏真之理,此有四门:一有门,有部宗(旧曰毘曇宗)是也,以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故也。二空门,成实宗是也,以立叁假而空我法之二者故也。叁亦有亦空门,毘勒论是也,以双照实有与空理故也。四非有非空门,那陀迦旃延经是也,以双非有空故也。毘勒论迦旃延经不来...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胎藏大日所住之世界,即大悲胎藏曼荼罗也。大日经百字果相应品曰:「尔时世尊於无量世界海门,徧法界慇懃劝发成就菩提,出生普贤菩萨行愿。於此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种种性海中受生,以种种性清净门净除佛剎,现於菩提场而作佛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真言陀罗尼也。千手经曰:「当知其人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大日经疏曰:「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有如意轮菩萨念诵法一卷,观自在如意轮瑜伽一卷,如意轮菩萨观门义註秘诀一卷,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一卷,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后魏菩提流支译,十卷,天亲菩萨之弟子金刚仙菩萨着。释天亲之金刚般若论。於藏外行之。玄义私记五本曰:「诸师不用此论,慈恩云:非真圣教。」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台宗用语。藏通别叁教之人為麤人,圆教之人為细人,在法华以前,以圆教之人与前叁教之人俱住,皆為有过之人。以譬彼之圆教不若法华之圆也。释籤一曰:「总结前四味不立妙名,為何所以?以兼等故。判部属麤,如麤人细人二俱犯过,从过边说,俱名麤人。」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但,第叁之方等时,藏通别圆之四教,彼此对望而说,故云对,第四之般若时,圆教挟对藏通别之叁而说,故云带。玄义一上曰:「当知华严兼,叁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无明為根本,生无量之惑业苦,故称之曰藏。瓔珞本业经上曰:「无明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叁界业果,是故我言从无明藏起十叁烦恼。」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天台宗叁相承之一。又名金口祖承。谓受佛金口之记,而出世之付法藏二十叁祖,次第相承其法门也。止观一上所谓「付法藏人,始迦叶,终师子,二十叁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则二十四人,诸师皆金口所记。」佛祖统纪序所谓「大迦叶下至师子尊者,皆能仰承佛记,传弘大法,谓之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菩萨及比丘僧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俱。其诸菩萨。一切皆得大智善权。悉能通达无字法藏。具乐说辩不违真俗。勇猛精进永离盖缠。调伏诸根无所执着。怜愍众生如视一子。爱重实智如大宝洲。惭愧为身定慧为首。以大慈悲而为体性。知善不善实不实法...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 264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又名尊时身。天台立法报应之叁身,其报身分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其他受用之报身,对於自受用而名為应身,对於第叁应身之劣而名為胜,盖胜应身為他受用之报身也。法华文句记九之一曰:「故他受用亦得名报,亦得名应。若胜若劣,俱名应故。」止观一之二说见相发心,四教之人见佛之...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房山县石经山,峰峦秀拔名小西天。隋大业间,僧静琬。惧本教有难,不能流通,发愿募工凿石,刊造一大藏经。积於此山。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静琬没后,其弟子处刊造餘部,歷辽金,始完一大藏。贮於巖洞者七。地穴者叁。洞键以石门穴镇以浮图。自来兵燹不之及。见人海记上。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尊者优婆毱多,於佛灭后百年出世,為付法藏之第五祖,时人称其德曰无相好佛。谓身不具相好,而其德与佛等也,付法藏传叁曰:「大德今者智慧高胜,世人号為无相好佛。」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凡密教有四种之金刚藏,百八名讚以文殊為金刚藏,理趣经以虚空藏為金刚藏,又以金刚萨埵為金刚藏,陀罗尼集经八有金刚部之金刚藏。即同名异体四种也。楞严经所说之金刚藏王菩萨為此中第四云。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愿施食之咒文也。盂兰盆经曰:「时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中略)然后受食。」资持记下叁之叁曰:「咒愿即為施主求愿也。」禪苑清规赴粥饭曰:「粥云:粥有十利(见[粥]条),饶益行人,果报昇天,究竟常乐。又云:粥是大良药,能除饥渴消,施受获清凉,共...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為法德之标帜者。由小指次第数至大指,此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左手為定,右手為慧,以此左右十指為种种之印相。例如标火德而结火印,标水德而结水印等。菩提心论曰:「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眾是也。」大日经疏十叁曰:「此印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涅槃所具备之八种法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是也。大藏法数曰:「涅槃,梵语具云摩訶般涅槃那,华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眾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二藏之一。小乘之经典曰叁藏,大乘之经典单曰摩訶衍藏。智度论百曰:「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為二种:叁藏是声闻法,摩訶衍是大乘法。」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网之细目也。天台之判教,以顿渐秘密不定之化仪四教,比诸大纲,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比诸网目。法华玄义十曰:「法门网目。」同文句记一曰:「顿等是此宗判教之大纲,藏等是一家释义之网目。」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藏教菩萨修行之阶级有七阶也:一,观四諦之境而起四弘誓愿。二,於叁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愿满足。是為叁祇修六度。叁,於百劫中种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叁十二相具足而得身庄严。是為百劫种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时,多数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满。五,為补处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解释经之文句,天台大师所用四种之方法:一、因缘释,或云感应释,究佛与眾生之关係因缘而解释者。二、约教释,以一文句参照藏通别圆四教而解释者。叁、本迹释。以一文句参照本迹二门而解释者。四、观心释,以一文句适用於自己之心,观其心而解释者。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新罗国人。十八岁出家,专事着述,其说以法相為主。所着有涅槃经疏十四卷,法华疏十六卷,金光明经述赞七卷,弥勒经述赞叁卷,瑜伽论疏十卷,瑜伽记叁十六卷,解深密经疏,观无量寿经疏二卷等数十种。见叁国遗事五,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一二等。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於第九住心,故準於因果之胜劣,而次第為金胎。盖以胎藏界為因门,金刚界為果...
《佛学大辞典》 / 94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阿毘达磨。译曰对法。梵语Abhidharma,对為对观对向之义,法為四諦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之智慧,对观四諦之理,对向於涅槃之果,故名对法。盖对法者,智慧之名也。然叁藏中论藏為於诸法之性相,问答决择,而生其无漏智慧之法文,故彼之论藏,亦名对法。俱舍论一曰:「论谓生无漏慧...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為理性,金刚界為智用,而理為智之体,智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為詮金刚之名。金刚為詮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谓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詮金刚之证也...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具名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明菩提心。本论之疏着如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唐法藏撰。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科文一卷,宋普观录。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二卷,宋普观述。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一中臺八叶院也。是八叶之莲华藏世界,九佛现於其上,是即吾人心莲之标示。秘藏记钞六曰:「一切眾生干栗多心,法尔有八瓣形,是八叶心莲花也。是名花藏世界。」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吾人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又曰如来藏心,真心。即吾人之菩提心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自性清净心,名如来藏。」大日经疏一曰:「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是阿字门。」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机谓根机,缘谓因缘。言眾生有善根之机,而為受教法之缘者。最胜王经一曰:「随其器量,善应机缘,而為说法。」净名玄一曰:「圣人说法,深鉴机缘。」文句记二下曰:「演一乘之实唱,饱妙行之机缘。」四教义一曰:「夫眾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 又禪家宗匠,临机应缘之...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西天付法藏第二十叁祖之名。勒那者梵语,鹤者汉言。尊者出世后感群鹤之随逐,故名。梵為Haklena。故此解不正。月支国人,年二十二出家,遇摩拏罗尊者,而得法眼,至中印度行化。得师子尊者付法而寂。见付法藏传,传灯录二,佛祖统纪五。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巴Khuddakāgama,五阿含之一。為四阿含外之一切杂经。善见律毗婆沙一曰:「除四阿鋡餘一切佛法,悉名屈陀迦经」是也。其中有十餘小部。善见律毗婆沙以為法句Dhamma ada,喻A adāna,嫗陀那Udāna,伊諦佛多伽Itivuttaka,尼波多Sutta-ni āta,毗摩那Vimānavatthu,卑多Peta-va...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俱舍论破我中,严破此宗。二、有法无我宗。此立法即实有而我即空无之宗也。叁、法无去来宗。此立现在法為有,过未法為无之宗也。四、现通假实宗。此立现在...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Ka imala,罗汉名。付法藏之第十叁祖。付法藏传五作「比罗」,摩訶止观一上作「毘罗」,佛祖统纪一作「迦毘摩罗」。摩揭陀国人,初為外道,有叁千弟子,屈服於马鸣之谈论,而為其弟子,於南天布法付法於龙树。作无我论一百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為我者也。其义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详见[识]条。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是大日如来叁世无碍力与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之二力所依藏也。大日经叁曰:「尔时世尊復住叁世无碍力,依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叁昧。」义释八曰:「如世间眾生种种身口意业皆依於心,毘卢遮那亦尔。一切叁世无碍智力,一切神变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也。」叁世无碍力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诸法实相,有种种之语。智度论叁十叁曰:「如法性实际,此叁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大乘玄论叁曰:「大圣随缘善巧於诸经中说名不同,故於涅槃经中名為佛性;则於华严名為法界;於胜鬘中名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楞伽名為八识;首楞严经名首楞严叁昧;法华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台家圆教所谈之叁諦。叁諦為空假中,藏通二教依空諦之一,别教虽添假中二諦。然空假中次第而观,故谓為隔歷叁諦。圆教观為即空即假即中,故谓之圆融叁諦。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於所对之境记忆不忘也。唯识论叁曰:「云何為念?於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内心存意之异名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守境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又心之发动,迁流於叁世,谓之念。如前念,后念,念念等是...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观音之圆通也。楞严经,佛对二十五圣,各问圆通门,观音最后答以音声圆通。经六曰:「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声,欲取叁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是观音自说闻佛所说声尘之说法而圆通得道也。后文殊判诸圣之圆通,以之為圆通至极。是佛之教体,虽涉...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地藏菩萨為六道能仕之尊。其六像恰当於六道也。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九尊中,地藏,宝处,宝手,宝印手,持地,坚固慧,称為六地藏。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导之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讚释為下至十声。选择集上曰:「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念声之义如何?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下生云: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修行一切功德之愿行,為大法师,能守护如来之法藏,以无量之善巧智慧辩才能為大眾演说法,使诸眾生得大安乐。具此十德名為法师:一、善知法义,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之句义差别也。二、能广宣说,菩萨能以智慧广為眾生立说如来微妙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字法藏。俗姓杜氏。云中人。唐末时人也。住五臺山金河寺。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一卷。其门人序之云:博学则侔罗什之多闻。持明则具佛图之灵异(指人言)。又云:其文则精儁简约。其义则渊奥该弘。穷显密之根源。尽修行之岐路。一十二分教之蓍龟。八万四千行之鈐键云云(指显密圆通...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四諦之法,虽為初对小乘浅近之机之法门,然其理则通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从涅槃经圣行品所说,而安立四种之四諦。以配藏通别圆之四教:一生灭四諦,苦集道之叁諦,依因缘而有实之生灭,灭諦者可视為实之灭法,如此立於实生实灭上之四諦,谓之生灭四諦。是小乘教即叁藏教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於金刚喻定断尽一切烦恼之究竟佛智也。胜鬘经曰:「金刚喻者第一义智。(中略)若坏一切烦恼藏究竟智,是名第一义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也。对法论七,有七名,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也。唯识论九,有四名,胜义,真如,法界,实际也。智度论叁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实际,实相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师子奋迅时,开张诸根,身毛皆竪,现威怒哮吼之相。佛入此叁昧。则奋大悲法界之身,开大悲之根门,现应机之威,使外道二乘之小兽慑伏,故名為师子奋迅叁昧。探玄记十八曰:「从喻為名。谓如师子奋迅之时。诸根开张。身毛皆竪。现其威怒哮吼之相。令餘兽类失威窜伏。令师子儿增其雄...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Suhṛ-lekha,译曰密友书。龙树与南大国檀越之书名。见寄归传四。求那跋摩叁藏译之,谓之劝发诸王要偈。义净叁藏译之。谓之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并在藏中。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Mātṛkā,又作摩低梨迦,译曰本母。论藏之别名。希麟音义九曰:「摩窒里迦,窒丁结反,或云摩怛里迦,或云摩德勒迦,皆梵语轻重也。此云本母,即论藏。」见摩怛里迦条。(CBETA註:疑為见[摩怛理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真如法性具无量之性功德,故云海。起信论归敬颂曰:「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观经玄义分归敬颂曰:「归命尽十方,法性真如海。」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毘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又曰都坛。大日经具缘品所说。由大悲之胎藏而出现之四重曼荼罗也。大疏六曰:「佛如所示现,普门曼荼罗演说诸尊开图位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之大悲门,以莲华為标帜,故曰莲华胎藏,母胎於子含藏保持,如莲华之於莲种,故曰莲华胎藏。见[胎藏界]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叁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叁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寧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 1318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对於事惑而言。我见边见等见惑,迷惑於四諦之理,谓之理惑。贪瞋等思惑,迷惑於世间之事相,谓之事惑(就藏通二教而论)。又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使不显发,谓之理惑。见思之惑,能覆空寂之理,尘沙之惑,能障化导之事相,谓之事惑(就别圆二教而论)。见玄义释籤六。...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天台所判四教中圆教之十乘观法也。行止观有十种之法,谓為十乘观法。此十乘观法通於藏通别圆之四教,故特指圆教之十乘,而谓為圆融十乘。以十乘一一悉以事理之圆融為理致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隋书经籍志记梁武帝於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按此是佛经有藏之始。南史姚察传遂有读一藏经之说。开元释经录。列五千四十八卷。其后宋元明日本高丽公私刻板多至二十餘副。然存者无多。略举存者:则一為高丽本,六千四百六十七卷,此本最古。一為...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功德林菩萨,於华严会上為诸菩萨说十无尽藏:一信藏,二戒藏,叁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慧藏,八念藏,九持藏,十辩藏。见华严经疏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眾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宝性论之名本此。宝性论曰:「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為如来体。」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阿弥陀之名号,以法藏菩萨之无生智所成,故為无生即生之法性中道也。往生论讚下曰:「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叁有虚妄生也。」又曰:「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如来藏中之色,即於真空之妙色,是云真色。依此真善妙色称為法身有相。楞严经叁曰:「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徧法界。」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Sīl āsthāna-vidyā,五明之一。又作巧业明。工巧者,工艺也。明者明显之义。即言关於伎术,机关,阴阳,历数等之学艺也。西域记之印度总说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瑜伽论叁曰:「一切世间工巧业处,名工巧明论。」瑜伽师地论十五举营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Akṣayakośa,又曰恶乞叉也句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賁疏下叁曰:「阿乞叉野句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句势者藏也,无尽藏也。」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恶乞叉也句势:恶,梵本云此是;阿字,此翻為无;乞叉也,此翻云尽;句势此云藏,即无尽藏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六大四曼叁密如其次第,配於体相用之叁大,是常规也,然依秘藏记,则四曼各通叁大。秘藏记末曰:「曼荼罗,谓叁密圆满具足之义也。」是以叁密之用大為曼荼罗也。又同末曰:「问秘密藏以何為体相用?答:以曼荼罗為体。」是以曼荼罗為体也。以其四曼為相大则处处释之不用引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无量义经曰:「以诸眾生等性欲不同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显真实。」佛成道后四十餘年说种种之法,投种种之机,此中有大法,有小法,有方便,有真实。天台以之判藏通别圆四教,约言之,即有成佛之法与不成佛之法是也。然佛一代之化期将尽而说法华经,其先说成佛之法,已不...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楞严经七,言立道场,时以灵山白牛微细之粪,和旃檀,泥於地。(中略)方圆丈六,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之莲华。华中盛八月露水置於钵。更以十六莲华与香灯。参差庄严外围。取白牛乳為煎饼。砂糖。(中略)蜜,於莲华外,各各围绕十六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中略)敷设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Piakakośa,译曰藏。刀鞘丞櫝之类,如叁藏之藏是也。演密钞七曰:「梵语比吒迦俱舍,此译為藏,即是鞘韞櫝之藏為要,拣异中心之藏故。」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叁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此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叁。」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餘乘若二若叁、训為「餘乘...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佛以末代比丘起恶见,亡法身之慧命,為之说涅槃经,扶戒律而谈圆常之理,以為赎命之重宝,是曰涅槃之赎命。涅槃经十四说如人七宝,不出外用之,名之為藏,是人所以积此宝者,為未来故。所谓穀贵,贼来侵国,值遇恶王,用為赎命,得财难时,乃当出用。诸佛秘藏亦復如是。為未来世。...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衣与法也。谓传正法之徵,更授师之袈裟也。传灯录叁曰: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曰:「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随机小大,而引导之。遂有十地叁乘顿渐等旨,以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於上首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於此土,承袭以至於吾。今以法...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梵名Candragu ta,又曰月藏。中印度那烂陀寺之沙门,与护法论师同代。尝造辨中边论之释,说赖耶缘起论,唱道本有种子之说。见西域记九,唯识述记二末等。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秘為秘奥之义,言其法门之深奥也,密為隐密。言不容易示人也。佛说诸经各有秘密之法。圆觉经曰:「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曰:「此经名如来秘密藏。」秘藏记末曰:「秘密义,秘者秘奥,密者隐密也。凡於一切物皆有秘密,何者色显心隐?大小乘乃至外道等,如此有秘密。」然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视法有生灭去来者,小之妄见也。依中道之正见,则生灭去来原為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也,叁论宗所明八不中之前四也。楞严经二曰:「生灭去来,本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念佛叁昧之美称也。念佛者即叁昧中之至宝,故名宝王叁昧。大集经菩萨念佛叁昧分九曰:「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满七宝眾具,供施一切眾生,功德虽广,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叁昧宝王名字。」宝王论下曰:「法华叁昧者,念佛叁昧也。是以如来名此胜定為叁昧宝王,...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华严天台等一乘家所判,以法相叁论之叁乘教為权教,以自宗之一乘教為实教。又就天台所立之四教而判之,则以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以圆教為实教。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凡金胎两部之曼荼罗。一曼荼罗之诸尊,皆向大日而坐,例如金刚界五解脱轮之圣眾,前右左后虽异,然皆面向大日。又摄真实经中说毘卢遮那如来坐在中,面向东方,东方不动如来,面向西方,四大菩萨亦然。(中略)南方之宝生如来,面向北方,四大菩萨亦然。然现图诸尊,总向行者而坐。...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受生者,即生於如来之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於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毘卢遮那如来无量之受生藏海,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愿与亲近,是名受生藏。一供养诸佛受...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之略名。十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集经六十卷中,自第四十六至五十六之月藏分十一卷是也。月藏為菩萨名。月藏菩萨自西方来说方等之妙理者。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叁藏之一。旧作毘尼藏,译曰律藏,义翻也。新作毘奈耶藏,译曰调伏藏。结集关於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於此中而无所漏,故曰藏。见[叁藏]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谓大毘卢舍那金刚顶经二百卷,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訶衍经等十一卷也。金刚顶经為经藏,苏婆呼经為律藏,摩訶衍经為论藏。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Pitaka,又作比摘迦。译曰藏。叁藏之藏,即库藏之义也。求法高僧传下曰:「必棏家,是藏。」开宗记一本曰:「梵曰比摘迦,此译為藏。」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或為报恩烧臂烧身,或為布施割肉弃身,是名捨身行。梁僧传有亡身篇。然大小乘异其利,小乘偏以之為破戒,如小乘之律藏。大乘以之為菩萨之持戒,如梵网经,法华经等。寄归传四,叙小律之意。万善同归集叁,述大律之意。六朝时,此风盛行。梁武帝,陈武帝,皆尝捨身寺中為奴。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