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 条搜索结果

四无畏

一切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之义,现证一切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人婬女梦

佛在世有叁人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有婬女,名菴罗婆利。舍婆提国有婬女,名须蔓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槃那。叁人各闻彼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染着於心,便於梦中与彼从事。觉已,心念彼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办,因此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於是到颰陀婆罗菩萨所而问是事。...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种辟支佛

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说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叁乘中。此为中乘。亦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融叁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切

之名。叁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对於一切种,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与[一切种]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為视差别界事相之。一切為视平等界空性之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十七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也。十一支各有七,故合為七十七。七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此六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忍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伏忍。初地二地叁地信忍。四地五地六地顺忍。七地八地九地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金刚牙菩萨

梵语曰缚日罗夜叉Vajrajakṣa,又译曰金刚食。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标咬噉一切怨敌之德,住於金刚药叉叁摩耶形,有大牙。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作拳当臆。」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牙契故,设是金刚尚能摧破。」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道,新译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大圆镜

显教四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大圆镜者。喻也,其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法。二比。叁世。四他心。五苦。六集。七灭。八道。九尽。十无生

《法门名义集》 / 32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法身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二、法身,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互融,色心不二,所现故,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 9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光网菩萨种子

(惹),不可之义。此光网以生不可之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种种不思议之色,一一皆徧法界,而同於[大空]。见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如理,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 二、如量,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则涅槃;是名如量

《三藏法数》 / 95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安住也。 四、未涅槃者令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吉祥天女於过去念此佛,今之富乐自在。故诸人欲富乐者对於吉祥天之像,应归命於此佛云。见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帝释瓶

帝释天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度论十叁曰:「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答言: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天与一器,名曰德...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者,一切、道种、一切种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佛入中国之始

茶香室丛钞十叁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叁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於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叁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髻冠

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大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根本,根本,亦名无分别。谓此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 二、后,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后而,是名后...

《三藏法数》 / 118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实相。方便。复有二。如理。如量

《法门名义集》 / 16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叁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观自在菩萨授记品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尽,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否?彼佛知其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根本

又作如理,无分别、正、真等。根本之名,对於后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一念之真也。此為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唯识论十曰:「根本无分别,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叁藏法数五曰:「根本亦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鈷金刚杵

又作五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鈷金刚,又云五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德者,表五佛五。中鈷表佛之实,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证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证法身。

《三藏法数》 / 96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