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条搜索结果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离合

又曰六种,六合。梵语杀叁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叁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於此,二义之名,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二义,次合二义,故谓之离合,略称曰合。一持业Karmadhāraya,又...

《佛学大辞典》 / 71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萨埵形像

理趣金刚萨埵初集会品曰:「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本初者,本来清净法界也。左手作金刚慢印者,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令自他甚深叁摩地,顺佛道念念昇进,获得普贤菩萨之地。」作拳...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梵名駄缚若Dhvaja,又曰计都Ketu,译曰幢。為竿柱高出,以种种之丝帛庄严者。藉表麾群生,制魔眾,而於佛前建之,或於幢上置如意宝珠,号之為与愿印,宝生如来,或地藏菩萨之叁昧耶形也。大日经疏九曰:「梵云駄缚若,此翻為幢。梵云计都,此翻為旗。其相稍异,幢但以种种杂色丝标...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婴儿行

涅槃经所说五行之一。有自利利他之二。就自利之,则菩萨之大行,总离分别,如彼婴儿,故名婴儿行。就利他之,则人天声闻缘觉之诸乘,犹如婴儿,菩萨為化彼,以大悲心示现此等小善,故名婴儿行。大乘义章十二曰:「婴儿行有二种:一者自利,二者利他。若论自利,从喻為名,行...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人说经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叁、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正法...

《三藏法数》 / 28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O,又作鸥,袄,鄔,奥,鄂,污。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污字门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污字时,是取声。」又大庄严经曰:「唱乌字时,出死瀑流,到彼岸声。」是由Ogha(瀑流)Oḍha(取)之语之。 又Ū,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梵语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延命地藏

对於延命普贤而说延命地藏。延命地藏经谓:「时佛住佉罗陀山,告帝曰:有一菩萨名延命地藏,见此菩萨体,闻此菩萨名,眾病悉除,寿命长远,尔时帝白佛曰:世尊!何故名延命地藏?佛告天帝,心无生灭,故名延命。时二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在左,调御法性;一名掌恶,在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女有五障

法华经中谓舍利弗不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人有五种障也。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也。 一、不得作梵天王,谓梵天因中,修持戒善,得获胜报,而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不得作梵天王。 二...

《三藏法数》 / 37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斫迦罗因陀罗

又作赊羯罗因陀罗。帝名。见[提桓因]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烁羯囉

又作赊羯罗,揭罗,迦囉。梵音Śakra,帝天名名。帝之法,谓之赊羯罗教。宝积经一百二十曰:「此是广博(仙人名)作围陀典,奉持习修赊羯罗教。」慧琳音义十六曰:「赊羯罗,上音奢,梵语误也。正梵音烁羯罗,天帝之异名也。」同叁十一曰:「羯罗梵语,诸天名也。」演...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本初

根本元始也。或以名如来之觉体,或以名真如法界,或以名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叁曰:「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即身成佛义曰:「我者大日尊自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本祖。」瑜祇经曰:「自觉本初。」显密二教论下曰:「自觉本初平等性智。」理趣曰:「本初...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大灵塔

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儞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不可得

空之异名也。诸法空无,而无所得之实体也。智度论五十二曰:「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涅槃经德王品曰:「一切诸法本性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籤二曰:「不可得即是理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观自在

法藏之心经略疏曰:「於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為名。前就智,后就悲。」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提桓因问品第三十五

尔时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来至真等正觉。说一切诸法皆使清净。及诸无量恒沙佛土诸佛世界。清净如空皆无所有。今复闻说尽当觉知一切诸法。云何于诸法之中无形不可见。而欲觉知一切诸法乎。尔时世尊告提桓因。善哉善哉。拘翼。乃能于如来前而问斯义。今当与汝一一引譬。智者以...

《菩萨璎珞经》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2365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

叁长斋月

又曰叁斋月。於正五九之叁月,自朔至晦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也。长斋云者其月一月之间长续持斋也。梵网经下曰:「於六斋日年叁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法苑珠林八十八曰:「提谓经云:诸天帝、太子使者、日月鬼神、地狱阎罗、百万神眾等,其用正月一日五月一...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口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槃经作:「[口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富兰陀罗

Pūrandhara,帝之一名。杂阿含经四十曰:「提桓因,復名富兰陀罗。佛告比丘:彼提桓因本為人时,数数行施,衣服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涅槃经叁十叁曰:「如帝亦名憍尸迦,亦名富兰陀罗。」慧琳音义二十八曰:「富兰,云域。陀罗,云破。」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最后身菩萨

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身菩萨。即住於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光记十八之曰:「即是王宫所生身。」又瑜伽论略纂十一曰:「最后身,谓已生欲界,即於此身成道。此身為生死身最后有,故名最后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像法决疑经

一卷,大周刊定眾经目录列之於偽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為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疑经结成涅槃。」籤十曰:「彼像法决疑结涅槃。」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天华梵

四天即四天王,皆帝之外臣也。又称护世者,以能护持世间故也。(梵语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者,华梵兼举也。) 一、提头赖吒天王,梵语提头赖吒,又云提多罗吒,华言持国。谓能护持国土也,亦云安民,谓令人民悉得安隐也。居须弥山东黄金山。(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藏法数》 / 25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叁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

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缘起经

一卷,唐玄奘译。小乘部之摄。十二因缘之义。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 《缘起经》

迦提婆因陀罗

见[提桓因]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Dha,又作达。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所谓:「駄字门一切法界不可得故」者,自Dharmadhātu(法界)之。文殊问经所谓:「称駄字时是七圣财声」者,自Dhana(财)之。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会正记

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道宣,作戒疏业疏行事钞,弘四分律,流转逾四百岁,义近十家。於中宋嘉祐年中杭之大昭庆寺允湛律师,作会正记十二卷,南山之行事钞,独尽於理。其后灵芝之元照律师,继承其宗,且以法华显圆意,作资持记。见氏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序王

天台智者製法华经之序而题為序王。王者起也,初也,序者眾文之起初,故名序王。籤一之一曰:「王字去声,谓起也、初也。序起眾文之始故云序王。」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La,又作砢,罗,欏。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逻字门一切法相不可得故。」此自Lakṣaṇa(相)之。文殊问经曰:「称砢字时,是断爱救声。」大庄严经曰:「唱罗字时,时出断一切生死枝条声。」此自Laṅghana(爱枝)解之。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桓因

提桓因之略。帝天也。见[提桓因]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商羯罗阿闍利

Saṅkaraācārya,有名之印度教復兴者。纪元约七百八十九年顷,生於南印度之摩腊盘。嗣甘把里腊Kumārila之迹,盛一层婆罗门哲学之学风,於几多之古哲学书下注,以自己之意见,主张為印度哲学之正教。自歷游四方或派遣其弟子於全印度,渐次张教线於民间,以屈伏佛教為目的,遂至驱...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妙宗钞

宋四明尊者,天台之观经疏题為妙宗钞。自序曰:「上顺妙宗,略消此疏。」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Ṭ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言一切法慢不可得(大日经)之义等。文殊问经曰:「称吒字时,是断结声。」涅槃经曰:「吒者於阎浮提示现半身而演说法,喻如半月是名吒。」慢者似从Ṭanha之。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Hāḥ,降叁世尊之种子也。见降叁世条(CBETA註:疑為见[降叁世种子]条)。 又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配之六大,以表风大。字记曰:「訶字许下反音,近许可反,一本音贺」。大日经曰:「贺字门,一切法因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贺字时,是害烦恼离欲声。」华严经曰:「唱訶婆...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天台四

天台智者法华经用四:一因缘,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天帝

忉利天之帝主。姓迦氏,谓之天帝,又云帝天。净影维摩经疏曰:「帝犹主也,忉利天主名為天帝。」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菩提流志

Bodhiruci,译曰觉爱。南天竺人,唐朝武后时来,译叁藏。开元教录九曰:「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為菩提流志,唐言觉爱。南印度人。」宋高僧传叁曰:「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九恼

又云九难,亦云九横,亦云九罪报。佛现生所受之九种灾难也。智度论九曰:「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繫木盂作腹谤佛。叁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逆木刺脚。五者毘琉璃王兴兵杀诸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解空第一

增一阿含经叁曰:「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止观六曰:「须菩提,空智偏明,能於石室见佛法身,故大品中被加说般若。」肇论下曰:「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梵绝听而雨花。」同註曰:「大品般若自天主品以来,须菩提依幻化喻,广说甚深般若无说无听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碍

五障之异名。智度论二曰:「女人有五碍:不得作转轮王、天王、魔天王、梵天王、佛。」同五十六曰:「女人有五碍:不得作提因、梵王、魔王、转轮圣王、佛。」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ka,又作葛,嘎,揭,柯,羯,箇,各,紺。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喉声之第一。五十字门之一。字记曰:「迦。」寄归传曰:「脚。」金刚顶经字母品曰:「迦字门,一切法,离作业故。」文殊问经曰:「称迦字时,是入业异熟声。」大庄严经曰:「唱迦字时,出入业果声。」涅槃经曰:「迦者...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Na,又作娜,拏,曩。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叁十五字之一,属喉声之第五。金刚顶经曰:「曩字门一切法名不可得故。」此由Nāman(名)之。涅槃经曰:「那者,叁宝安住无有倾动,喻如门閫,是故名那。」智度论四十八曰:「若闻那字,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那,秦言不。」...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分僧戒本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叁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中之观心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先德

先达之有德者。慈恩传一曰:「后復北游,询求先德。」籤起序曰:「先德既详。」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摩娑

煞叁摩娑Sat-samāsa之略。译為六合。唯识述记序曰:「叁摩娑,依士立名。」见[六离合]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T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佗字门,一切法住处不可得。」由Sthāna(住处)之。文殊问经曰:「称多字时,是势力进无畏声。」似由Sthāman(势力)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叁昧

日本僧,為始入印度之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叁曰:「国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叁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屩及匙筋,以綵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輒膜拜焉。」同续二有元和十叁年金刚叁昧游蜀之记事。 又(术语)如金刚能一切无碍,能通达...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i又作壹,彝,意,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一。金刚顶经字母品曰:「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伊字时是诸根广博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见伊字时,即显叁昧。」一切根不可得者,自Indriya(根)之也。 又又作翳咿,伊伊,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族姓子

又云族姓男。梵名矩罗补囉Kula- utra,印度有四姓,生於如来家,於诸姓中為最胜,故云。大日经疏五曰:「梵云矩罗,是族义、部义。补怛罗,是男子义。若世諦於四姓中生,皆名大族,今得生如来家。於诸族中為最胜,故名族姓子。」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名色

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為名,色蕴之一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詮目,故号...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宝髻经四法优婆提舍

一卷,天亲造,元魏毘目智仙译。大方等大集经之第十分。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顺正记

叁卷,神智从义撰,光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异名

一、帝桓因,為人时,行顿施,於沙门婆罗门贫苦乞於路者,施以饮食钱财,以堪能故,名為提桓因。二、富兰陀罗,為人时,数数行施,故名。叁,摩伽婆,彼為人时之本名也。四,娑婆婆,彼為人时数数布施供养婆詵私衣故也。五,憍尸迦,彼為人时之本姓也。六,舍脂鉢低,以彼阿修...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地动八缘

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九斋日

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法师

法华文句云: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谓师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于他,故称法师。 一、信力故受,信,信向也;受,领纳也。谓以信向之力,听闻正法,乃至一句一偈,领纳在心,故名信力故受。 二、念力故持,念,忆念也;持,执持也。谓所闻之法,由忆念之力,执...

《三藏法数》 / 246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部鬼众

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梵语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叁、鸠槃荼,梵语鸠槃荼...

《三藏法数》 / 30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苑

梵语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者,梵华兼举也。须弥山顶是诸天所住之处。有城名曰善现,乃帝所都。城有千门,严饰壮丽,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其城四隅,有四台观,金银等宝所成,甚可爱乐。城外四面,面各一苑,形皆正方,中央各有一如意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三藏法数》 / 30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