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条搜索结果

六方

东南西北下方上方為六方。婆罗门之法,有晨朝洗浴,敬六方,增长命财之说。王舍城长者之子善生,承父命。每朝洗浴敬。佛见之。说佛法之六方。名為善生经。见[善生经]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谓异同音也。行事钞下之一曰:「和赏劳。」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密宗

即[密教],亦称真言宗。此宗以毘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叁密身、、意、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南无阿弥陀佛

圣财集下谓真言传六字名字為陀罗尼,五佛种子也,四字,如次第為阿閦,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婆罗门之法以火為天之,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七支

支即支分。身叁支谓杀、盗、淫,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定光佛手

天台之佛陇有禪师,曰定光,智者顗禪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禪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於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禪师,年十五时,佛像,怳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禪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涅槃声

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七种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佛,教以七种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拜,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三宝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拜如来神寺者,当行十一法如来寺。云何为十一?兴勇猛意,有所堪故;意不错乱,恒一心故,当念专意,诸止观故;诸念永息,入三昧故;意及无量,由智慧故;意难观察,由其形故;...

《增壹阿含经》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11525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

鹿

梵语疑[栗]Mṛga,又曰捨麼攞。佛於鹿苑初转四諦法轮,因以鹿為转法轮之叁昧耶形。毘奈耶杂事曰:「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眾,二是私物。若大眾印可刻转法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梵语杂名曰:「鹿,疑[栗]。又,捨麼攞Śambara。」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金刚网

梵语缚曰罗[半]惹罗。印契名。十八契印之一。修法道场结界界所结之印明,特為结护上方虚空界故,一名虚空网。以二大指捻二头指下之第一文,即成。诵真言叁徧,随诵随以印於顶上右旋便散。网界之真言曰:唵尾娑普囉捺囉乞洒缚曰囉半惹囉吽发吒。由结此印及诵真言之加持力故,即於...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金色孔雀王

二十八部眾之一。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据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其形像,身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為细妙色,说无量之妙言。真言曰:唵具光[半]吒沙罗迦罗放光[半]...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香严上树

「禪师云:如人上树,啣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与麼时,作麼生对?有虎头上座云:上树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道。师呵呵大笑。雪竇云:树下道即易,树上道即难。老僧上树,致将一问来。」见传灯录十一,会元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波卑缘

旧云波旬。慧琳音义十二曰:「波卑缘,悦绢反,梵语天魔名,相传误云波旬。梵语元无波旬,古译书波[句-+目]。音悬。略也。后人误书[句-+目]為旬字。」见波旬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呵罗罗

Aṭaṭa,寒地狱名。智度论十六曰:「呵婆婆,呵罗罗,睺睺。此叁地狱,寒风噤颤,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清凉国师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阿尾捨

Āveśa,又作阿尾奢。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於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灾祥,以除疾禳祅者名曰阿比舍法。译曰徧入。谓请降天神摄取鬼魅。令徧入於童男女之支体也。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曰:「时摩醯首罗告那罗延言:汝当諦听。(中略)若欲知未来...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七十二字

百论曰: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来化世间,世间皆不信,故吞七十字,唯二字留着於之左右,即阿与沤也。故外道书之首,皆安此二字。阿者无,沤者有。谓一切诸法,不出有无之义,故安於经之首以表吉相。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甘露明

阿弥陀之大咒也。咒中阿蜜[栗]多即為甘露之言有十个,故云十甘露明。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

一卷,唐菩提[栗]使译。说八字文殊之修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欲使代人他,则先使代人受自己之拜。即传拜也。释氏要览中曰:「代若此方俗之传拜也。十诵律云:弟子游方,和尚知彼有灵踪圣像名德人。和尚令传於彼,其弟子得侧身受和尚。」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gha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第四,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伽(去引)字门,一切法一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伽字时,是摧稠密无明闇冥声。」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除灭一切无明黑闇厚重翳膜声。」此由Ghaṭana(合)及Ghana(稠密)之语释之也。 又ga悉曇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叁不护

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叁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為叁不护。诸罗汉之叁业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来与彼异,故立叁不护。」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文句七曰:「知道谓意不护,开道谓身不护,说道谓不护。」同记曰:「叁不护者,常与智俱。」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蔼罗筏拏

Airāvana,又作爱罗筏。龙名,又象王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蔼罗筏拏,旧名伊罗鉢多罗,亦云[垔]罗鉢多罗Elā attra,伊罗此云香。鉢多罗此云叶,名香叶象也。」(鉢多罗Pattra者叶也vana者林也)。慧琳音义八曰:「大龙王名,此无正翻。」俱舍光记十九曰:「蔼罗筏拏,是水名...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天盖

盖佛之头上以避雨露尘埃者。原係天人之供养,故云天盖。又垂於头之上方者。亦曰天盖。讚曰:「天来香盖捧,人去宝衣齎。」见[盖]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缚芻

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不审

比丘相见之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也,心若不生崇重,岂能动身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戒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不妄言、绮语、恶、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皆色界天也。) 叁、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魔波旬

Māra- a īyān,魔為魔罗之略。天魔之总名。波旬者,魔王之别名也。义林章六本曰:「又云波卑夜,此云恶者,天魔别名,波旬讹也。成就恶法怀恶意故,恶魔波旬号名双举。」玄应音义六曰:「言魔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者,谓有恶意成就恶法也。或云恶魔波旬,存二音也。...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九想

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伊尼延

Aiṇ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垔]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垔]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垔],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跳-兆+尃],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阿恃多伐底

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尼八敬戒

中本起经云:佛成道后,姨母大爱道,求出家学道,佛不许。阿难白佛:愿听出家。佛言:止,止,无使女人入我法中为沙门也。譬如族姓之家,多女少男,即知其家衰弱,不得强盛。阿难再请,佛乃说八敬法,若能依此,听许出家。大爱道顶戴信受,遂度为尼。(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

《三藏法数》 / 439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叁平等

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又曰语业。叁业之一。谓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為。」 又业与孽通。业:谓两舌,恶,妄言,綺语也。净住子曰次懺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唐宋人常取以言文学之事,白居易诗:些些业尚夸诗。苏軾诗:业不停诗有债。皆以诗為綺...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无着

无执着於事物之念也。 又(人名)菩萨名。梵名阿僧伽Asaṅga,天亲菩萨之兄也,皆為法相宗之祖。见[阿僧伽]条。 又禪师名。唐杭州无着禪师,名文喜,年七岁出家,习律听教,宣宗初,往五臺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迎师入寺。翁纵牛引师陞堂,翁曰:近由何处来?师曰:南方。翁...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戒配五常五行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叁、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

《三藏法数》 / 17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七种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谓人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护摩法由来

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翳罗

又作黳罗,瑿罗。树名。见[垔]罗那条。(CBETA註:疑為见堙罗那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饿鬼叁障

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发髼乱,其面黯黑,唇干焦,常以其舌自舐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 二、内障,谓此饿鬼,咽或如针,或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

《三藏法数》 / 18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金粟如来

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叁昧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叁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忍。」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经典

佛说之。阿难结集之。初传之於。后书之於贝叶。其文句并书籍。谓為经典。无量寿经上曰:「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法华经序品曰:「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槃经作:「[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文殊护身咒

谓一字文殊法之真言也。以齿[临]二字或叱洛呬燄四字合成一字者。见文殊条下「一字文殊法」项。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扫地五种胜利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世尊足。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