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条搜索结果

、慈童女缘

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报,其事云何?” 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270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智也。十一支各有智,故合為智。智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智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智。此六智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智。...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指月录曰:「庞居士见丹霞士,以拄杖划地作字。霞於下划个一字。士曰:因见一,见一忘。霞便起去。」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一、地狱趣Narakagati,二、饿鬼趣Preta,叁、畜生趣Tiryagyoni,四、人趣Manuṣya,五、神仙趣Bṣi,六、天趣Deva,、阿修罗趣Asura也。楞严经九曰:「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趣,皆是昏沈,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处征心

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胜数

胜论数论之二论也。性灵集曰:「胜数典文,尚溺叁有之水。」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一蟣

数量名。為隙尘之倍。俱舍论十二曰:「积牛毛尘,為隙游尘量,隙尘為蟣,蟣為一蝨。」梵Likṣā。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父母有子,於病子慈心最深。子譬人,天,二乘,藏通别叁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子,是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方便根性為子,谓人天二乘叁乘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贤如前,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士夫,大夫,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目支邻陀

Mucilinda,又作目脂邻陀,目真邻陀,目邻,母真邻那,母止邻那,文真邻陀。龙王名。译為解脱。闻法而脱龙苦,故名。住於金刚座侧之池中及目真邻陀山之目真邻陀窟。西域记八曰:「帝释化池东邻中有目支邻陀龙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味。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来初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十六、种施因缘

佛说有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12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又云斋,谓人死后每日营斋至日也。以人死生為中有之身,不得生缘则每日死生而至日也。释氏要览下曰:「人亡每至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又云斋。」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龙华树

弥勒佛成道时之道树也。梵名,奔那伽。弥勒大成佛经曰:「枝如宝龙,吐百宝华。」大日经疏曰:「奔那伽是龙树华,弥勒世尊於此树下成佛,其直云龙华者,是龙中所尚之花,西方颇有其种。」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奇光如来

小乘经所显释尊以外之唯一现在佛,过东方恒河沙之佛土所出现者。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目连礼世尊足,即於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真如

一流转真如,谓有為法流转之实性也。二实相真如,谓显於二无我之实性也。叁唯识真如,谓染净法之唯识实性也。四安立真如,谓苦諦之实性也。五邪行真如,谓集諦之实性也。六清净真如,谓灭諦实性也。正行真如,谓道諦之实性也。流转安立邪行之叁真如不通於佛,又实相唯识清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坚誓师子

释尊因位时,為金毛坚誓师子,念袈裟之德,故為猎师捨身。此说出报恩经、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报恩经曰:「昔有一师子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力,游行山泽,见一辟支佛,威仪清净,来亲近,常闻诵经。时有大猎师见师子身毛金色,欲剥其皮奉国王,乃案奇计剃头被袈裟,入山...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叁种意生身者

初地二地叁地。名摩跋提乐意生身。四五六地。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八九十地。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法门名义集》 / 43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摩呼洛伽

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菩提宝

菩提分為圣道之至极,故称為宝。见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布利迦

Pūrikā,饼名。大日经疏曰:「布利迦译云着鑑饼,以种种上味和合,為鑑作之。」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大天

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兜楼婆

Turuṣka,又作妒路婆。香名。楞严经曰:「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大日经疏曰:「妒路婆草,是西方苜蓿香,与此间苜蓿香稍异也。」婆者娑之误。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常住果

楞伽经四明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叁真如、四佛性、五菴摩罗识、六空如来藏、大圆镜智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证谓之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觉分

又曰菩提分,觉支。俱舍论谓之等觉支。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五种法师

法者轨则也,师者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弘之在人。是故五种弘经之人,皆得称为法师也。 一、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谓于如来言教,以坚固深信受之,于己忆持不忘,是为受持法师。 二、读经,对文曰读,谓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是为读经法师。 叁、诵经,背...

《三藏法数》 / 195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腊八粥

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為腊日。魏臺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以腊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為腊月,故八日為腊八。吴自牧书...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又曰方便位。亦曰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四、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鹿戒

外道之邪计,有学鹿之举动,食鹿食之物,以為生天之因者,是谓受持鹿戒。即五见中之戒禁取见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俱舍论曰:「若有士夫补特伽罗受持牛戒鹿戒狗戒,便得清净解脱出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巡更

丛林之夜巡也。丛林每夜轮二人巡更,打板念佛,直欲唤起光天彻地之主人公,不使為偷心白拈之所欺瞒。其中兼有五种之大利:一者,警觉昏昧,使出梦宅。二者,敲破参头使於悬崖撒手。叁者,使小人不敢私自交接。四者,灯火慎明门户常严。五者,能使虚空作舞,露柱扬眉。见象器笺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下棒

禪宗之师,执柱杖打学人,谓之下棒。五灯会元曰:「德山禪师小参,示眾云:今夜不答话,閒话者叁十棒。」又示眾云:「道得叁十棒,道不得亦叁十棒。」德山由来以下棒有名。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草二木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四善根

小乘俱舍成实於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於十迴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叁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常住果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昔有国王夫人生一女,父母名为月女,端正无比,王与衣被珍宝,辄言自然也。至年十六,王恚言:“此是我与,汝何言自然?”后有乞儿来丐,王言:“此实汝夫。”月女言诺。自然便追去。乞人惶怖不敢取,女言:“汝乞食常不饱,王与汝妇何为让?”便俱出城,昼藏夜进,行到大国。国王时崩无...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385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摩怛里

Matr,阎罗王有姊妹,称為母,梵曰摩怛里。大日经疏五曰:「摩怛里,此译云母,皆女鬼也。」大日经义释曰:「凡有姊妹也:一名左问拏,二名娇吠哩,叁名吠瑟拏微,四名娇麼哩,五名印捺哩,六名劳捺哩,名末罗呬弭。此名皆是真言,今云莽怛哩毘药,则母通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脱闍

Dhvaja,译曰幢。楞严经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闍上。」长水疏曰:「脱闍云幢。」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