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条搜索结果

二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故名觉他。

《三藏法数》 / 88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法退菩提

一、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意得满足而悦也。药师经曰:「精进能调意。」玄奘译之摄大乘论中,明六种之意。又唯识论九、明七最胜中,有意最胜。叁藏法数二十七曰:「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

一、出家,出家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远离者,即初禅天之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寂静者,即二禅天之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德

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二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叁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為我,如涅槃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计非,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事先苦后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天,天然自然,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故名天。(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禅,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周行慈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变化天授记品第十八

尔时变化天主,与七十俱胝天子眷属俱,见诸阿修罗王乃至都史多天诸天子等,于世尊所作供养已,深生随喜,踊跃无量,复闻如来与彼授记,是诸天子闻是说已,身意泰然,得住实际,于胜义法,离诸疑惑。 时变化天王,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

《父子合集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135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须摩提

Sumati,西方极之别名。译曰妙意,好意等。般舟叁味经曰:「念西方阿弥陀,今现在彼,随所闻当念。去此十万亿佛剎,名须摩提。」云栖小经疏二曰:「极者,梵语须摩提,此云安,亦云安养,亦云清泰,亦云妙意。名虽小殊,皆极义。」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妄见

一、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迭;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二、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同业所感。...

《三藏法数》 / 13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难化

菩萨为化众生,而于世间常作转轮圣王,多生欲界,以天上着,故难化也。 一、欲天难化,谓欲界诸天,着于上妙五欲,难以教化,是名欲天难化。(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色天难化,谓色界诸天,多味着世间禅定之,无猒恶心,不求出离,难以教化,是...

《三藏法数》 / 122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捺落迦

Naraka,又作Nāraka,即地狱与地狱罪人之梵名也。但诸师多以捺落迦,那落迦混而為一,慈恩分别之而以捺落迦為受苦之处,那罗迦為受苦之人,玄应音义七曰:「梵言泥黎耶,或言泥囉夜,或言那落迦。此云不可,亦云非行。谓非法行处也。或在山间,或大海边,非止地下,言地狱者,一...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觉

觉有叁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叁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

《三藏法数》 / 179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说品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告舍利弗:“便说。” 舍利弗言:“我见、众生见、寿见、命见,生见、养育见,众数见、人见,作见、使作见,起见、使起见,受见、使受见,知者见、见者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荫见、入见、界见,谛见、因缘见,...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100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4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有依行轮

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佛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

《三藏法数》 / 47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归依

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佛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妙

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净妙者。就极之境界言之。观无量寿经曰:「彼国土极妙事。」往生要集上末明极之十,中曰:「第四五妙境界。」 又五妙欲之略。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药珠二身

药树王身如与如意珠王身也。佛為拔眾生苦化现之身,谓之药树王身(见[药树王身]条),為与眾生以化现之身,谓之如意珠王身。法华玄义六曰:「示身轮者,即是示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法华嘉祥疏二曰:「菩萨有二种身:一如意珠王身,能与一切。二药树王身,见闻之者无不苦灭。...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天,修十善业者生天上而受种种殊妙之。二、禪,修行之人入诸禪定而受寂静之。叁、涅槃,断诸惑而证涅槃。则生灭苦皆无,是究竟也。见宝积经一百一。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延命地藏菩萨

延命地藏经所说。地藏菩萨有延命之德,故名。经曰:「佛告帝释:有一菩萨,名曰延命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於诸定。游化六道,拔苦与。」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戒定

持戒与禪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為本,一切因果戒定為本。」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宗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相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业

一引业,於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 又定不之二业:一定业,定受苦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叁种。二不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灾患

忧、喜、苦、、寻、伺、出息、入息之八法為妨害禪定者,故称為八灾患。对於火水风叁灾,彼曰外灾,此曰内灾。离此八种之内灾,即色界之第四禪定也,故外叁灾不至第四禪。俱舍论二十八曰:「下叁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寻...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念佛十种心

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

《三藏法数》 / 44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