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条搜索结果

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融叁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妙法莲华经》者,破明一之指归也。降神五浊,弘道三乘,权智不思,大悲难极,先设化城之迹,后示系珠之本,车虽有异,雨实无差;记以正觉之名,许以真子之位,同入法性,归之于此。昔炖煌沙门竺法护,于晋武之世译《正法华》;后秦姚兴,更请罗什译《妙法莲华》。考验译,定...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仁寿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 / 460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身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智法身,智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智所现故,是名智法身。

《三藏法数》 / 9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毘摩质多罗

Vimalacitra,新云吠摩质呾利。阿修罗王之名。译曰净心,綺画,宝饰等。娶乾闥婆之女,生舍脂夫人,嫁於帝释,即帝释之舅也。法华文句曰:「毘摩质多,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波海水出声。名毘摩质多,即舍脂父也。观佛叁昧云:索乾闥婆女生舍脂,帝释业力,令其父居七宝殿,纳...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夜叉

Yakṣa,又曰阅叉。新作药叉,夜乞叉。译言能噉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玄应音义叁曰:「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噉鬼,谓食噉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法华玄赞曰:「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剎也。罗剎,云暴恶,亦云可畏。...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中洲

须弥山之四方,有南赡部等四大洲,此四大洲各有中洲附属之。俱舍论十一曰:「四大洲侧各有中洲。赡部洲边中洲者,一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有对

就十八界分别叁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境界有对。叁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种:一障碍之义,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之境界有对,与第叁之所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真心,為眾生本具之如来藏心,真净明妙,离虚妄之想者。、妄心,為起念而分别生一切种种之境界者。楞严经曰:「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转。」 又一、定心,禪定之心也,又修定善之心也。、散心,散乱之心也。又修散善...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世间有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知识?一者恶知识、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12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乘即运载之义。谓乘之人,乘四谛、十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因缘者,一无明、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德叉迦

Takṣaka,龙王名。法华经所列四龙王之一。法华文句曰:「此云视毒,亦云多舌,或云两舌。」同玄赞曰:「此云多舌,舌有多故,或由嗜语故,名多舌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额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婆稚阿修罗

Bhandhiasura,又作跋墀,跋稚,跋移,末利,婆梨。阿修罗王名。列次於法华经序品。法华文句曰:「婆稚者,此云被缚,或云五处被缚,或云五恶,物繫物不得脱,故云被缚。亦云有缚,為帝释所缚。」法华玄赞曰:「婆稚者,旧云被缚,非天(阿修罗)前军為天所缚。正云跋稚迦,此...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诸眾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眾生忍。、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於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眾生忍也。、观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小儿,有盲父母,乞索得食,好者供养父母,粗者便自食之。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小儿者,甚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择粗恶者,而自食之。” 佛言:“此未为难,我过去世中,供养父母,乃极为难。” 阿难...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66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身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证得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身。

《三藏法数》 / 96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不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心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即十

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至十。此所以一即,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一之外别无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