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条搜索结果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功德品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

《无量义经》 / 萧齐天竺三藏昙摩伽陀耶舍译 / 3576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

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七佛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记过去七佛教化之相。比增一阿含不善品稍详。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 《佛说七佛经》 / 本站介绍:七佛经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多,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六特胜

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铁觜虫

六波罗蜜多经不退转品曰:「復有眾生,忽被掷置粪秽深坑。坑中有虫,其觜銛利,纯是钢铁,长六指。啄噉眾生皮骨髓脑。」住毘婆沙论七曰:「家是铁觜虫,不善觉观,常唼食人。」智度论曰:「阿鼻地狱中有铁嘴毒虫,从鼻中入,脚底出。从足下入,口中出。」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融叁世间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身。复以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复次,夫知足者虽贫名富,不知足者虽富是贫,若圣智满乃名大富。 我昔曾闻,有优婆塞,有人讥呵云最贫穷,而优婆塞乐佛所赞知足之法即顺法相,而说偈言: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 时优婆塞说偈已语彼人言:“如佛所说知足则富,汝今何故称...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859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不善

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為不善。五逆恶是也。是在现在损害自他,在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為不善。如叁途之苦果,彼虽在现在损害身心,然更无為之招未来世之损害者,故非不善。唯识论五曰:「能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於此世能為违损。非於他世,故非...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一百一、不孝子受苦报缘

昔迦默国,鸠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瞋母故,举手向母,适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于贼,斩其一臂,不孝之罪,寻即现报,苦痛如是,后地狱苦,不可称计。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73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昔佛诣裸国受须竭请,其国近海,龙兴云雨,佛恐漂没人民,受饮食已,引众诣阿耨达池。佛会毕,众坐已定,告:“舍利弗不在会中。”天帝念曰:“佛左右常得神足智慧,益佛光辉。”佛知其所念,告目揵连:“汝往呼舍利弗来。”目连作礼而往。舍利弗补护法衣,目连曰:“佛在阿耨达池天大会...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545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如来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音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佛父母姓字经

一卷,失译。增一阿含不善品之别译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 《七佛父母姓字经》 / 本站介绍:七佛父母姓字经

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二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有、一生、二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间

旧云一种子。言不还向中一种之圣者,虽断欲界修惑八九品然犹有一品或二品之餘残,更可受欲界之生者。俱舍论二四曰:「一间者,间谓间隔,彼餘一生為间隔故,不证圆寂,或餘一品欲修所断惑為间隔故,不得不还果,有一间者,说名一间。」玄应音义二四曰:「一间,梵言翳迦鼻至迦...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甘露明

又曰甘露咒,甘露陀罗尼咒,无量寿根本陀罗尼。即阿弥陀之大咒。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二门分别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九、大种所造,、积聚非积聚,一、能斫所斫,二、能烧所烧,叁、能称所称,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信香

禪僧住持一寺,初说法為开堂,亦云出世开法。此时齎香寄师,而通嗣法之信谓之信香。见象器笺。 又贤愚经六,说香為信心之使,因此而总云香為信香。见[香]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大护印

顺於如来藏申二水指(第四指),使指头相柱如山峰,其二火指(中指),头亦相柱稍屈如连环状,又开二空指(大指),相去二寸已下,即是。真言曰:南磨萨婆怛他揭帝弊(归命一切如来等),萨婆佩也微揭帝弊(能除一切悕障等也,亦是嘆佛归命也),微湿囀目契弊(种种门也亦是巧妙养...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五略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科,谓為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山王

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天人师

如来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ṣyaśāstṛ,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復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捨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怖畏

一、不活畏,谓初学菩萨,虽行布施之行,而不能尽己所有,又恐自己不能过活,是名不活畏。 二、恶名畏,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证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

《三藏法数》 / 279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大日经疏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一即

所谓一即者。乃一至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一之外别无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六牙白象缘

昔舍卫国,有一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孝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语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作比丘尼。不到佛边,精勤修习,即得罗汉。悔不至...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75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四正断

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 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 叁、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叁昧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四、...

《三藏法数》 / 144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