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 条搜索结果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多龄路迦也

叁世明王之梵语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可计品

须菩提白佛言:“极大究竟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不可量究竟,无有与等者究竟,无有边究竟。” 佛言:“极大究竟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不可量究竟,无有与等者究竟,无有边究竟,安隐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怛萨阿竭无师萨芸若,是故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何等般若波罗蜜...

《道行般若经》 /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1503字 / 10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八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此十八种空者。是惑之次第也。众生之惑不可顿除。闻起执触语生滞。故须十八种空遣惑。六足大智度论广释其义。义大言多。不能具载...

《法门名义集》 / 105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0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叁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瓔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光网菩萨种子

(惹),不可之义。此光网以生不可之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种种不思议之色,一一皆徧法界,而同於[大空]。见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自然智

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0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纳衣

纳衣為缀纳种种之衣片而作之者,其中自具五色,故曰五纳衣。释氏要览法衣篇解為五种之纳衣者,不可。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曰:「若作五纳衣者,上色碎段者,裁作五纳亦。」同资持记曰:「五纳即五色碎段重纳為衣,虽是正间非纯色故。」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佛田

向佛而植善根,则生无量之福果,故名佛田,佛即為眾生生福之田地也。智度论叁十曰:「佛田者,一切叁世诸佛,(中略)虽有种种福田,佛為第一福田。」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七空

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叁行空,叁业之所作不可。四无行空,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五一切法离言说空,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佛之圣智,见思空,能空之智亦空,此毕竟空谓之大空。七彼彼空,是假空,如空舍之空,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可尽品

是时须菩提作是念:“佛所说般若波罗蜜事甚深,是须菩提当作是问。”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可尽,譬如虚空亦不可尽。菩萨当何因思惟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色不可尽,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尽,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十二因缘不可尽,当作是...

《道行般若经》 /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896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十力

是处非是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十力。是处非处力。善招乐报。恶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处。与上相违。名为非处。佛于是非二处。皆如实知。是名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世诸业。造业之处。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义集》 / 293字 / 9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9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吽迦囉身

普贤金刚為降服恶魔而现之形。金刚顶瑜伽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普贤金刚手,為降伏一切,现吽迦罗身,摧叁世有毒。」梵Hūṁkār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入瓶

沙弥有通力,能入於澡瓶中。阿育王传七曰:「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而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时沙弥前有一澡瓶,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还来出,而语言: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復还来出。王即语沙弥言:我当现向人说,不復隐。是以诸经皆云:沙弥虽...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詰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叁十叁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為...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世

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过去佛。為迦叶诸佛。现在佛。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為弥勒诸佛。此即佛经所云叁世诸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9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性海

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故云性海。如来法身之境也。西域记序曰:「廓群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往生礼讚曰:「性海如来尽是师。」五教章上曰:「性海果分当是不可说义。」五灯会元云:「祖曰:汝化性海否?曰:何谓性海,特未尝知,祖即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叁...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繫於人身中不离,因而譬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业,既入过去,有繫彼之诸业於身,故至未来而使受其果也。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繫以绳。心在色笼,无处不至。业绳未断,去已復还。」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月黶尊

叁世明王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次復於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叁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黶尊。面有叁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為瓔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眾生叁昧也。」此尊半月轮中现黑色忿怒也。故似月黶。故云尔也。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七十七智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智也。十一支各有七智,故合為七十七智。七智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智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智。此六智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智。...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妙观察智

显教所说四智之一。转凡夫之第六识而至於佛果,观察诸法而说法之智也。心地观经二曰:「妙观察智转分别识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於眾会前说诸妙法,能令释生不退转,以是名為妙观察智。」 又密教所说五智之一。配於西方无量寿佛之智德。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妙...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身。」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忍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伏忍。初地二地叁地信忍。四地五地六地顺忍。七地八地九地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不可思议

智度论叁十曰:「经说五事不可思议:谓眾生多少,业果报,坐禪人力,诸龙力,诸佛力。於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净土论註下曰:「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眾生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叁者龙力不可思议,四者禪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智

一法智。二比智。叁世智。四他心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

《法门名义集》 / 32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宝幢如来

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出之色也。宝幢者以菩提心统率万行,降伏四魔军眾之标帜也。密号曰福聚金刚,是此如来转第八识而之大圆镜智所成。而此镜智含藏一切智德,故亦曰福寿。左手為拳,安於胁,右手垂而触地。种子為无点之字,以是為初发之菩提心故也。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佛入中国之始

茶香室丛钞十叁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叁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於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叁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尊形

有二样。降魔之大黑,现忿怒相。施福神之大黑,现爱乐相,忿怒相之形像。叁世最胜心明王经谓有一头二手。慧琳音义谓有一头八臂。神愷大黑天神法谓有叁面六臂。而日本所图者。皆叁面六臂。福神大黑之形像,宜以寄归传所记者為本。而日本所行之形像。冠圆帽。负囊。持小槌。踏米袋。...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秘密主

具曰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也,解之者有浅深二释。若依浅略释,则秘密主為夜叉王之异名。夜叉之身口意。隐密而不可了知,故西士之俗谓為秘密主,今金刚萨埵现此夜叉王之身,手持金刚,常為诸佛侍卫,故谓為金刚手秘密主。若依深秘释,则诸佛之叁业秘密。金刚萨埵执持其秘密,故...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摩利支

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燄。以其形相不可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前行,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為武土之守护神,密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為其至极。本行集经叁十一曰:「摩梨支...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删提嵐

在久远过去之世界名。其时轮王名无諍念,王有千子。大臣宝海梵志之一子出家成佛。谓為宝藏。宝海梵志,劝王及千子发菩提心。使供养礼拜宝藏佛,已先成佛之记,次王及千子皆成佛之记。宝海梵志為今之释迦如来,无諍念王為弥陀如来,千子為观音菩萨势至菩萨阿閦如来等。见悲华经...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假名世间

又曰眾生世间,有情世间。叁世间之一。於世间法中一切之有情云假名世间。以有情者是於五蕴上假设之名字,无有情之实体也。即十界之有情是。止观五上曰:「眾生世间,既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耳。」见[叁世间]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无量义

无量无数之义理,谓一切诸法也。诸法无量,各具义理,故云无量义。 又实相之异名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法华嘉祥疏二曰:「无量义者,凡有二种:一者实相之体不可限量,谓体无量。二者从实相一法出一切教,谓用无量。此体用并有深所以故称為义...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二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此智,是名后智...

《三藏法数》 / 118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劫叁千佛

叁劫一一有一千佛出世。见[叁世叁千佛]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妙吉祥

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译言妙吉祥。大日经疏一曰:「妙吉祥菩萨者,妙者谓佛无上慧,犹如醍醐纯净第一。室利翻為吉祥,即是具眾德义,或云妙德,亦云妙音也。」心地观经八曰:「叁世觉母妙吉祥。」见[文殊]条。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世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叁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叁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心经真言

揭諦揭諦Gātigāti者,揭為行不可之字,乘如之行,是為真行,故曰行如。此二者初為声闻之行,次為缘觉之行也。波罗揭諦Pragāti者,波罗為圆满最胜之义,揭諦如上。是诸大乘之行也。胜於前之二乘行。故曰波罗。波罗僧揭諦Prasaṁgāti者,僧為和合之义,对译之心经,注為究竟,譬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