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条搜索结果

叁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一切菩萨欲证圆觉而修禪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谓无碍清净慧,皆依禪定而生,其禪定有叁种之别,一、奢摩他,此译作止,静行也(安於无為也)。二、叁摩钵提,此译作观,幻行也(修有為之幻行也)。叁、禪那,此译作思惟,寂行也(静幻皆亡也)。於此叁行,单修一行者有叁人;叁行互...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世

又云叁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為之事物,一剎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為未来世,生了為现在世,灭了為过去世。此於事物迁流上,假立叁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叁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為时之经过之叁世,则过去為前,未来為后,其次第為过现未...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业

一身业,作於身者。二口业。说於口者。叁意业,思於意者。此叁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為实之一种。身业之假法,為取捨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於色处之中。语业之假法,為音声之屈曲,摄於声处。小乘立之為实之业体。身语意叁业之实法,為意识相应之思...

《佛学大辞典》 / 69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袈裟衣

天竺本制,叁种之袈裟即為衣,来於支那日本,则袈裟之外,有一种称為衣之僧服也。见[衣]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贝叶经

以贝多树叶书经文,故云贝叶经。酉阳杂俎曰:「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叁种:一者多罗婆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叁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為叶。贝多婆力叉者,汉言树叶也。西域经书用此叁种皮叶,若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共相惑

又略曰共惑。对於自相惑而言。即诸法缘共通之苦,空,无常,无我等相而迷之,执苦為乐,空為有,无常為常,无我為我之烦恼也。俱舍论二十言:「二者共相,谓见疑痴。」次:「所餘一切见疑无明去来未断,徧缚叁世。由此叁种是共相惑,一切有情俱徧缚故。若现在世正缘境时,随其所应...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有财饿鬼

饿鬼有叁种:一无财饿鬼,毕竟不能食者。二小财饿鬼,食脓血等者。叁多财饿鬼,能得人遗落之食及祭饗之食者。叁界义说之。指后二者為有财饿鬼。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二乘有叁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佛顶尊胜心仪轨

具名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叁界秘密叁身佛果叁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说尊胜佛顶之心咒。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常住

法无生灭变迁谓之常住。常住有叁种。见[叁种常]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木兰色

叁种如法色之一。以木兰树皮染成。其色赤而带黑。行事钞下一之一曰:「余於蜀都亲见木兰树皮,赤黑色鲜明,可以為染。微有香气,有用作香者。(中略)善见云:善来比丘,瓦钵贯左肩青色,袈娑赤色鲜明(准此木兰色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天外道

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為因外道,以梵天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叁种:一鞞陀论师之梵天,二鞞纽论师之梵天,叁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鞞陀论师以梵天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见[大梵天]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罗汉

就修叁种之四念处,而分叁种之罗汉:一,慧解脱罗汉,修性念处,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脱罗汉,修共念处,而破神通外道之人也。叁,无疑解脱罗汉,修缘念处而破韦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通於一切之外道而无所疑,故曰无疑,罗汉中之最胜也。见四教仪二。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佛子

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律仪

一别解脱律仪,於欲界受戒法而发生之戒体也。二静虑生律仪,入色界诸定自发生之戒体也。叁道生律仪,入无漏定发生之戒体也。前二者属有漏,后一者属无漏。旧作别解脱律仪,禪律仪,无漏律仪。俱舍论十四曰:「律仪差别,略有叁种:一别解脱律仪,谓欲缠戒。二静虑生律仪,谓色缠戒...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平等

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黑衣

黑色之僧衣也。释氏要览上曰:「今禪僧多着黑黲衣。若深色者,可是律中皂黑衣摄,用墨锭,与杂泥不远故。若淡而青白者,可是律中青衣摄,以用铜青板绿杂墨染故。」是叁种如法色之一。参照[黑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念处

旧译曰叁念处,新译曰叁念住。见[叁念住]条。 又叁种念处之略称。见[四念处观]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行愿胜义菩提心

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為行愿,胜义,叁摩地叁种。第一起利益一切眾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餘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观照般若

叁种般若之一。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体也(般若译曰智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曰:「观照能观妙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供养

一利供养,捧香华饮食等也。二敬供养,讚嘆恭敬也。叁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见十地论叁。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背捨

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叁法。此叁法為远离叁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禪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為初门,胜处為中行,一切处為成就也,叁种观足,即是观禪体成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祖相承

天台宗叁种相承之一。龙树、惠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惠威、玄朗、湛然之九祖、顺次承继天台教也。盖天台宗虽為智顗所创,而顗承慧思,思承慧文,文由龙树大智度论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并叁论四諦品之偈,而了悟叁观相即之旨,故以龙树為同宗之高祖。又智顗以下,次第相承,及...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神变

一说法神变,如来无碍之大智,知诸眾生之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应之而為说法,名為说法神变。二教诫神变,如来对诸弟子教诫是法应作,是法不应作,是道得声闻乘,是道得缘觉乘,是道得大乘,名為教诫神变。叁神通神变,如来為调伏憍慢之眾生,现种种之神通,名為神通神变。见大宝积...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华经说叁昧耶

经中说叁种之叁昧耶,自叁部叁身之叁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叁昧耶,宝塔為佛部身业之法身叁昧耶,宝珠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叁昧耶。案宝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刚部,宝珠為宝部,莲华為莲华部,长者為羯磨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檀

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叁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叁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叁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叁者无畏施。」以此叁檀摄六度。金刚般若论上曰:「檀那有叁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叁、法施者谓毘梨耶波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缚

贪瞋痴之叁者。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叁种:一贪缚,谓一切贪。二瞋缚,谓一切瞋。叁痴缚,谓一切痴。何缘唯说此叁為缚?由随叁受说缚有叁,谓於乐受贪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故,於苦受瞋,於捨受痴,应知亦尔。」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漏法

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也。如叁乘圣人所得之戒定慧及涅槃是。俱舍论一曰:「虚空等叁种无為,及道圣諦名无漏法。所以者何?诸漏於中不随增故。」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顺分

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不净肉

与叁净肉相反。见為我所杀者。闻為我所杀者。有為我所杀之疑念者。持戒之比丘,不可食此叁种之肉。见[食]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分僧戒本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热

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见思

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叁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為理惑,称思惑為事惑。何则?以见惑為迷於无常无...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表色

唯识所立叁种色境之一。行住坐卧取捨屈伸等显然可表示於人者。名為表色。是依可见之义而名為色。俱舍不立表色。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破恶业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种陀罗尼之一,破叁障中业障之陀罗尼也。止观二曰:「破恶业陀罗尼能破业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叁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观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七善士趣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吉庆阿利沙偈

行灌顶时,贺受者吉事所唱之伽陀名。又曰吉祥伽陀。阿利沙偈者,古圣主所作伽陀之通称。见[阿利沙]条。大日经疏八曰:「经云吉祥伽陀等广多美妙言者,此颂凡有叁种:一名曰吉庆,二名曰吉祥,叁名曰极吉祥,皆是阿利沙偈。用之庆慰其心,仍有加持用,阿闍梨当自说之。次於次文,且...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无表色

一律仪无表色,依受善戒之表业而发,或与禪定共发,或与无漏智共生,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二不律仪无表色,或由生於不律仪之家,依其家法,行杀生等恶法而生,或依活命之仪故,发我一生為杀生业等之誓心而生,有防善止善之势用者。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色,上二种為戒律的无表色,...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圆修

在台家圆教,同时修空假中之叁观也。又圆满修万行也。圆觉经曰:「圆修叁种。」元照弥陀经疏上曰:「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果号。」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四教

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叁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叁、涅槃之四教也。此叁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籤讲述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因缘依

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為有所依之法,举叁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於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為诸法之原因,又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殊胜语

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叁种之自相,即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叁、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道共戒

叁种律仪之一。叁乘圣者,入色界所发之无漏定,则与无漏智共於身中自发得防非止恶之戒体(即无漏之律仪),是名无漏律仪。又名道共戒。此无漏之律仪,与无漏道共生,与无漏道共灭,故名道共戒。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断诸烦恼念处

念处之一。见[念处]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佛菩提

法报化叁身之佛果也。菩提以佛果而名。法华论曰:「示现叁种佛菩提:一者应化佛菩提,随所应见而為示现故。(中略)二者报佛菩提,下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中略)叁者法佛菩提,谓如来藏性涅槃常恒清凉不变故。」安乐集上曰:「菩提有叁种: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叁者化...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悔法

叁种之懺悔法。见[懺悔]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示导

菩萨见地狱之苦而救之,有叁种之示导:一、神变示导,现神通之力而救苦者,是属於身业。二、记说示导,念念记忆不忘而说法,以救苦者,是属於身业。叁、教诫示导,起慈悲之心,教诫说法以救苦者,是属於口业。见般苦经四百六十九。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精进鎧

鎧為甲,叁种精进中之被甲精进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鎧為坚固意。」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精媚鬼

叁种鬼之一。见[鬼]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加持

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性品所说。有师弟及曼荼罗之叁种。义释十一曰:「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叁种加持也。谓以真言加师之身及所入之坛,等持弟子,令至坚固。」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离菩提障

离菩提障之叁种法门。即远离我心,远离无安眾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也。远离我心者,不由智慧门而求自乐,远离自己贪着之我心也。远离无安眾生心者,由慈悲门拔一切眾生之苦,远离不安眾生之心也。远离自供养心者,由方便门怜愍一切眾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之心也。净土论所说。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轮教

真諦叁藏依金光明经而立叁轮教:一、转法轮。佛成道后於七年中转小乘四諦之法轮而说空。二、照法轮。七年后说诸部之般若而明空,以空照有,故名照法轮。叁、持法轮。叁十年后说解深密经等,双说空有,持转照之二轮,故名持法轮。见华严玄谈四。 又叁轮之嘉祥依法华经信解品而立叁...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印

妙法之印璽也。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该摄佛法,而立叁种之法印,称曰叁法印。智度论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何等是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阿毘曇门

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愚童

以喻不知因果之道理。而惑溺於生死之凡夫也。大日经一曰:「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大日经疏一曰:「萨埵略有叁种:一者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諦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叁界,坚执不捨,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

因明列叁种相:一、标相,如见烟知為火。二、形相,如长短方圆等之形状。叁、体相,即体质。如火以热為体质。 又智度论所说:一、假名相,世间一切事物及眾生,由眾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然皆无自性,虚假不实。眾生迷故,於此假名起执取之相,故名為假名。二、法相,五蕴十二入十...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斋七幡子

七七日之斋会,以纸作幡子,使主僧火化之。以期亡灵见幡子之好相而得好身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俗亡累七斋日,皆令主斋僧剪纸幡子一首,随纸化之。按正法念处经有一十七种中有,谓死时若生天者即见中有如白[(畾/(冗-几+互))毛]垂下,其人识神见已,举手揽之,便受天人中有。故今...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现般涅槃

大日经六(叁叁昧耶品)曰:「復次秘密主,次於一身示现叁种,所谓佛法僧。復次秘密主,从此成立说叁种乘,广作佛事,现般涅槃,成熟眾生。」般涅槃,译曰入灭。佛八相成道中示现入涅槃之相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菩萨摩訶萨

具名菩提萨埵摩訶萨埵(Bohdhisattva Mahāsattva),菩提萨埵作道眾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訶萨埵作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於声闻缘觉,故為简别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訶萨。佛地论二曰:「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护符

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观月观。」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双树林下往生

法事讚所说极乐净土叁种往生之一。往生极乐之化土也。双树林為释迦化身之涅槃。故明极乐之化土借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性

法相宗所立。一切眾生之机类,分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 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叁、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四、不定性,有二种叁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菩提心

菩提心论所说。见[菩提心]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报应叁身

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疑

以疑故,於诸法中不得定心,无定心故,於佛法无所获,疑有叁种:一疑自,二疑师,叁疑法。出禪波罗蜜门叁。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转法轮印

叁种叁昧耶中金刚萨埵叁昧耶印之德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律仪无表色

律仪无表色又有叁种,一别解脱律仪无表色,依受戒作法而发之无表色也。二静虑律仪无表色,依入有漏定而发之无表色也。入定则身中自发防非止恶之戒体。又谓之定共戒。叁无漏律仪无表色,入无漏定时所发之无表色也,又谓之道共戒。此二种与有漏无漏之定心皆為共生共灭之戒体,故总名...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种真言

一如来说,二菩萨金刚说,叁二乘说,四诸天说,五地居天说,谓龙鸟修罗之类也。又通前叁种名為圣者真言,第四名為诸天眾真言,第五名為地居天者真言,亦可通名為诸神真言,但有浅深相违耳。见大日经疏七。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慈悲

眾生缘,法缘,无缘也。见[慈悲]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水乳

以譬物之和合。最胜王经六曰:「上下和穆犹如乳水。」观经疏钞序曰:「相冥者如水乳相冥。」祖庭事苑曰:「正法念处经云: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临济录曰:「如今有一个佛魔同体不分,如乳水合,鹅王喫乳。」南山戒疏曰:「如水乳合者,师乖见异,...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忿怒

就胎藏界叁部分别忿怒王為叁种也。诸部要目曰:「不动尊,為佛部忿怒。忿怒鉤,莲华部忿怒。军荼利,金刚部忿怒。」大日经义释七曰:「莲华部眷属以马头為忿怒明王,金刚眷属以月黶為忿怒明王(已上為金刚部与莲华部),释迦眷属以无能胜為忿怒明王。今毘卢遮那自教迹中以圣不动降...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胡跪

胡人跪坐之法也。此中有左跪,互跪,长跪叁种。左跪者,右膝着地,其足指竪地,右股置空,竪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而表敬意之意。经中所谓右膝着地也。此為正仪。归敬仪曰:「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故云胡也。」又曰:「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骨委]在空,...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

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退屈

菩萨修行有可生叁种退屈心之难关。见[叁退屈]条。唯识论九曰:「修胜行时有叁退屈。」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令生退屈。」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叁观

观叁諦之理之观心,有叁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叁观,於别途观叁諦也。二、通相叁观,於一观之中圆解叁諦也。叁、一心叁观,於一念之心观叁諦也。宗镜录叁十五曰:「一、别相叁观者,歷别观叁諦。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分别

一、自性分别,对於六识现在之六境,而自性了别自境者。二、计度分别意识之散慧於不现前之事计较量度者。叁、随念分别,若散,若定之意识,对已经之六境而追念者。眼等之五识有唯一之自性分别,而意识具叁。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叁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叁随念分别。」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佛道

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為道。道有叁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叁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夜叉

在地之夜叉及虚空之夜叉与天之夜叉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灌顶

一、摩顶灌顶,诸佛摩行者之顶,而授成佛之记也。二、授记灌顶,诸佛以言说与成佛之记也。叁、放光灌顶,诸佛放光而使其人被利益也。见秘藏记末。 又一、成就真言灌顶。受明灌顶也。二、灭罪求福灌顶,息灾灌顶也。叁、来生求果灌顶,增益灌顶也。见瞿醯经上。 又一、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