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 条搜索结果

七宝

诸经论所说少异。法华经记品曰:「金、银、琉璃、硨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无量寿经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硨磲。」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阿弥陀经曰:「亦以金Suvarṇ...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功德衣

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之袈裟,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见[迦絺那]条。四分律四十叁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功德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业经下曰:「一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 《文殊师利发愿经》

得绳

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繫於人身中不离,因而譬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业,既入过去,有得繫彼之诸业於身,故至未来而使其果也。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繫以得绳。心在色笼,无处不至。业绳未断,去已復还。」见[得]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势至

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叁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略称大势。隋煬帝曰:「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又作势至。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支斋

八戒之异名。八戒实有八戒与斋法之九支,故谓之八戒斋,详见[戒]条。然八戒以一斋法為体,餘八戒不过资助之耳,故不言九戒或九支斋,而言八戒或八支斋。行事钞资持记下叁之四曰:「准九戒,而言八者,多论云:斋以过中不食為体,八事昭明,故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故言八斋...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号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是为十号。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应供内具智断天人供养。故名应供。正遍知。解离邪错。名之为正。有境斯鉴。名为正遍知。明行足者。明行无缺故言明行足。善逝者。善好也。逝去也。去至涅...

《法门名义集》 / 222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决定记品下

决定记品下 “尔时,然灯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于我心,与大比丘百千人俱,及彼天龙千万亿众,左右围绕来向我所,足蹈我身及螺发上,安庠而行如大龙王,观看左右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不得共我同路而行,是摩那婆身及螺发,无有一人堪可蹈者。此人身发,唯...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6245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淫汤

米汤也。淫者留之义,点米粉於汤,混浊滞留,是曰淫汤。续字汇云:淫,王粲七哀诗:「何為久滞淫。」选註留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音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讽诵

扬诵经,或偈颂谓之讽诵。无量寿经上曰:「读经法,讽诵持说。」 又请讽诵,略曰讽诵。所谓讽诵愿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半斋

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决定记品上

“尔时,彼国雪山南面有一梵志,名曰珍宝,父母清净婆罗门种,乃至先祖七世已来,不曾杂秽,无有人能辄敢讥毁。然其种姓皆为智者之所赞誉,又为其余诸导师等之所恭敬,三种行具,能教一切毗陀之论,四种毗陀皆悉收尽。又阐陀论,字论,声论,及可笑论,咒术之论,记之论,世间相...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4300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僧堂

在禪宗之寺院。為僧坐禪之所,故曰僧堂,亦曰禪堂,亦曰云堂。以眾集如云之多也。亦曰选佛场,以於此选择作佛之人也。亦曰斋堂食堂。於僧堂之外设斋堂者,為后世之事,古於僧堂兼禪与斋也。堂面东,前后设入口,东口名前门,西口名后门,堂之中央安置释迦或殊迦叶等圣僧中之一像...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行观

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鐸佉

Piṭṭaka,又作鞞鐸佉。伽蓝名。译曰嚼杨枝。西域记一曰:「象坚窣堵波北山巖下有一龙泉,是如来神饭已,及阿罗汉,於中漱口嚼杨枝,因即种根,今為茂林。后人於此建立伽蓝,名鞞鐸佉,唐言嚼杨枝。」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处所摄色

总括诸法為十二处,摄属於法处而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色而令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之显色而令至极少者,达见為难,故名极迥色。叁所引色,即无表色也,是為依戒而引发於身中之色,故名所引色。四徧计所...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

《三藏法数》 / 255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护戒神

守佛制戒之善神也。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善神护之,又五戒者,五戒一一各有五神,合有二十五神,护持五戒者。灌顶经一曰:「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归戒,归有叁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参照[二十五神]条。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语叁昧Samaya,一译正。叁為正,昧為也。是禪定之异名。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也。大乘义章十叁曰:「离於邪乱故说為正,纳法称。」探玄记叁曰:「纳法在心名為正。」观经玄义分曰:「言正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於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於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破地狱偈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育王一子一女出家

阿育王有一子,名摩哂陀,有一女名僧伽密多,王弟帝须比丘,请王令二子出家。王问二子,二子大喜,欲出家,即使二子出家入佛法。摩哂陀时年满二十。推目犍连帝须為和尚,摩訶提娑為阿闍梨,具足戒。僧伽密多年十八岁,推曇摩波罗為和尚,六法。此為王登位后六年之事也。摩哂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叁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叁?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佛先世作瓦师,...

《三藏法数》 / 369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见

一邪见,二我见,叁常见,四断见,五戒盗见,六果盗见,七疑见。详见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大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依止阿闍梨

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其监督為法。此师曰依止阿闍梨。五种阿闍梨之一。见四分律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苦

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叁病苦,四死苦,五愁苦,六怨苦,七苦,是叁中之苦也,八忧苦,九病恼苦,十流转大苦。见释氏要览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十三、天女八戒斋生天缘

尔时复有一天女,持八斋,生于天上,得端政报,光颜威相,与众超异。时共诸天,集善法堂上,诸天见已,生希有心。释提桓因,以偈而问: 汝昔作何业,身如真金山, 光颜甚炜炜,色如净莲花? 得是胜威德,身出大妙光, 以何业行获?愿为我说之。 天女尔时,说偈答...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33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四钱,盗他人之金钱四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四、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四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憍梵波提常在天上

於过去世為雁时,以供养雁王之功德,今生為罗汉后,常在天上。句二上曰:「昔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於雁王。佛一夏阿耆达王请,五百比丘皆食马麦。而憍梵波提,独在天上尸利沙园,天王供养。增一云: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斋粥

斋者午食。粥者朝餐。释门正统叁曰:「斋粥而不愆期。」又曰:「粥则见手掌,斋则过午不食。」晓光渐现至得见掌中之為粥时。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杀多生

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依正

正由过去之业,而之我心身,谓之正报,為其心身依止之一切世间事物,谓之依报。叁藏法数二十七曰:「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行愿品疏钞二曰:「依者...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业报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善恶果报也。 叁、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多生之后,乃果报也。 四、无报,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不善不恶之果报也。(无记业者,即不...

《三藏法数》 / 133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传戒

僧寺召集四方新出家之僧人為之戒。名曰传戒。释氏以杀盗婬妄酒為五戒。谓授以戒律,使知遵守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相宗

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分半座迦叶

佛為示叁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訶迦叶在韦提訶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头陀乞食纳衣,常坐法随敷树下。少欲知足,乐远离行。时大迦叶以佛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现,现於竹园行诣佛所。(中略)世尊遥命之曰:善来迦叶!久乃相见,汝当...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