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条搜索结果

五种灌顶

一、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依止师

同依止闍梨。 又谓禪家受学参禪之师也。见象器笺。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种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黄门

梵语般吒毘曇,译為阉人,以无男根故。律有五种黄门,谓生黄门,形残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僧祇律曰:「是不能男,有於六种:一、生,谓从生不能男。二、捺破,谓妻妾生儿,共相妒嫉,小时捺破。叁、割却,谓若王若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备门阉。四、因他,谓因前人...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未罗

Āmalaka,果名。新称末罗,摩洛迦,菴摩洛迦等。旧称菴摩罗,磨勒,菴摩勒。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末罗,旧言菴摩罗,亦作摩勒。其叶似小枣,花亦白小,果如胡桃,其味酸而甜,可入药分。经中言如观掌中者也。」西域记八曰:「摩洛迦,印度药果之名也。」慧琳音义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金刚界血脉

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寺海云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寺造玄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宝幢如来

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出之色也。宝幢者以菩提心统率万行,降伏四魔军眾之标帜也。密号曰福聚金刚,是此如来转第八识而得之大圆镜智所成。而此镜智含藏一切智德,故亦曰福寿。左手為拳,安於胁,右手垂而触地。种子為无点之字,以是為初发之菩提心故也。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Hūṁ叁个种子各别项解。以此叁字书於木佛之叁处。安像叁昧仪经曰:「诵此真言已,復想如来如真实身诸相圆满,然以唵吽叁字,安在像身叁处,用唵字安顶上,用字安口上,用吽字安心上。」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如去

如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如从生死去於涅槃中之义也。又乘真如之道而往於佛果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梵本云但他揭多者,但他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中略)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直至涅槃中,今佛亦如是去。故...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六大力

佛赴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中阴法事

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於本生处。若於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於本生处。如此七日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於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於生缘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於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於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逆

梵网经所说,一出佛身血,二杀父,叁杀母,四杀和尚,五杀闍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杀圣人。见梵网经下。辅行二曰:「言五逆者:谓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血。(中略)若大乘中加杀和尚,杀闍梨,以為七逆。」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微

依一切有部宗所说,则虽欲界之有形质中最為单简者,亦称為八事俱生,随一不减,能造之地水火风四大与所造之色香味触四境互相和融,而成一微体。此八事不得更為分离,是為色聚之最极者,故名之為微聚,又曰极微。此极微六方中,心与七微,聚集而始為天眼等之所见。谓之菟色Anu,...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育王一子一女出家

育王有一子,名摩哂陀,有一女名僧伽密多,王弟帝须比丘,请王令二子出家。王问二子,二子大喜,欲出家,即使二子出家入佛法。摩哂陀时年满二十。推目犍连帝须為和尚,摩訶提娑為闍梨,受具足戒。僧伽密多年十八岁,推曇摩波罗為和尚,受六法。此為王登位后六年之事也。摩哂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生

一生者,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未尽,尚有一番变易生死。过此一生,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所以等觉菩萨,称为一生补处。经云:一生当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是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超前诸位,得称为觉。无明者,无所明了,即障理之惑也。变易者,即实报土生死也。因移...

《三藏法数》 / 143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遮攞Acala之略。译曰不动。不动尊之梵名。金刚般若经开题曰:「不动者,梵遮攞。」秘藏宝钥上曰:「遮一睨业寿之风定,多[(匕/禾)(企-止+米)]叁喝无明之波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遮罗

Ācala,译曰不动。不动尊之梵名。见[遮]条。 又菩萨位名。是十住中第八住也。出叁藏记九曰:「遮罗,晋曰八住。(中略)第八住名不动。」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坛法

五坛之法。祈祷五大明王之修法也。中坛為大圣不动明王,东坛為降叁世明王,南坛為军荼利明王,北坛為金刚药叉明王,西坛為大威德明王。须闍梨五人。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六大力

佛趣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叁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璎珞庄严

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道

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177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依止闍梨

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為法。此师曰依止闍梨。五种闍梨之一。见四分律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戴塔吉祥

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大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大吉祥菩萨,梵号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閦鞞、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於去此东方千佛剎,出现於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佛於东方,其国土名善快,今现於其土说法。又依密教谓閦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於东方之如来。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黄金色。弥陀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罗睺修罗

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修罗。四种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祇儞

Agni,又作祇尼,拟尼。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偈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业报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叁、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无报,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受不善不恶之果报也。(无记业者,即不...

《三藏法数》 / 133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罗睺

Rāhu,又作罗护,星名。以能障蔽日月而使蚀,故印度传说谓之修罗王。大日经疏四曰:「罗睺是交会蚀神。」希麟音义六曰:「罗睺或云罗护,此云暗障,能障日月之光明,即暗曜也。」见[罗睺修罗]条。 又佛子罗睺罗,略曰罗睺。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种沙门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证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叁、坏道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

《三藏法数》 / 163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不出叁境:一、性境,二、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二火天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驮喃。哦娜曳。莎訶。初句归命诸佛如常,第二句哦娜曳者是火之义,以此中最初之字為种子。以一切诸法本不生之故,即与金刚智体相同,哦是行之义,以诸法本不生之故,虽具万行,亦无所行,是故名為无师自觉,若是為无师自觉,即是与大空之徧一切处相同。故娜字之...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藏

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种观行

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风轮

经云:此四风轮,能持水轮;水轮能持大地,令不散坏。以譬如来出现,依无碍慧光明而起四种大智风轮,能持一切众生善根也。 一、安住,谓叁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安住。以譬如来大智风轮,普摄众生,皆令欢喜安住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三藏法数》 / 26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欢喜国

又作妙喜国。东方閦如来净土之名。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东方有二佛,一名閦在欢喜国。」维摩经见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伽陀

一作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竭陀药,又言竭陀,或云伽陀。梵言讹转也,此云丸药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揭陀药,云普,竭陀云去。言投此药,普去眾疾。又言无,竭陀云价,谓此药功高,价直无量。」慧苑音...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念随喜

归依於法而信服之之念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是等类,咸於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