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条搜索结果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不定观

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世界

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眾生為恶故,又诸菩萨,為教化受劳倦故,名曰堪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其土眾生,安於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為。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眾生。受叁毒及诸烦恼,故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訶,此云堪。诸菩萨等,行利...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因地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又因於地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可,亦安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 二、得无灭,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

《三藏法数》 / 25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懺摩

Kṣamaya,译曰恕请恕於人之辞。寄归传二曰:「懺摩乃是西音,身当义,(中略)口云懺摩,意是请恕。」然旧译家翻為悔。资持记中之叁曰:「梵云懺摩,此翻悔往。」见[懺悔]条。 又衣名。四分律开宗记叁末曰:「懺摩衣Kṣ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记二曰:「[宋-木+最]摩衣,...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身土四依

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以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同居者,凡、圣同居也。) 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

《三藏法数》 / 238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释迦一译能。能而出现於五浊恶世之义也。梵网经义疏上曰:「释迦牟尼者,瑞应经译為能儒,亦云能仁,又能,亦云直林。牟尼者,身口意满,或云度沃焦,此是异说。」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文殊捉剑迫佛

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时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耐也。又,可也。谓于一切逆顺善恶之境而能受安心不动,故名为。 一、耐怨害,谓人以怨憎毒害而加于我,即能安心耐而无返报之心,是名耐怨害。 二、安受苦,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 叁、谛察法,谓审察诸法体性...

《三藏法数》 / 14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度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金粟如来

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叁昧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叁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叁贤十圣

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二道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者,苦法、苦类、集法、集类、灭法、灭类、道法、道类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五道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有二种相

谓菩萨能安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也。 二、出世间,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通局四句

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娑婆世界也。娑婆译曰,又云堪世界。见[娑婆]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一切智

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懺悔

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四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廓然大悟

朗悟真理也。观无量寿经曰:「廓然大悟,得无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之中各有信。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顶法

又曰顶位。四善根之一。四善根中煗,顶之二者為动善。,世第一之二者為不动善。是动善中之最极犹如人之顶也。故名顶法。俱舍论二十叁曰:「动善根中此法最胜如人顶,故名為顶法。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说名為顶。」唯识论八曰:「寻伺位极,故復名顶。」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魔道之行也。如為他畏而修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為魔所使,(中略)行於魔,為畏他故。」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加行位

唯识宗五位之第二。於十迴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為入於见道,正通达於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八智

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諦而生,无漏之法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八智者,苦法,苦法智,苦类,苦类智,集法,集法智,集类,集类智,灭法,灭法智,灭类,灭类智,道法,道法智,道类,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内凡

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八人地

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Kṣānti,耐也。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也,安住於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唯识论九曰:「,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叁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同十一曰:「於法实相安住為。」叁藏法数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四善根

煗,顶,,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见[加行位]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七贤位之第六,四善根之第叁位名也。於四諦之理可决定而不动之智,谓之,其智谓之法。俱舍论二十叁曰:「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為法。於四諦理能可中此最胜故。」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顺分

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法之上,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羼底僧訶

Kśāntisimha,比丘名。译曰师子。见慈恩传二。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净秽四句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耐而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善者增益。」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叁品四善根

声闻,独觉,佛叁乘之善根也。此中声闻与部行独觉之二者,转於煗,顶,二善根已生之位,而得无上正觉也。彼若得,则无成佛之理,何则,彼已超脱恶趣故不能為利物化生往於恶趣也。煗顶之叁者,转得為独觉,以彼不须利生之化用故也。其次麟角独觉与佛,於煗等四善,无移转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十叁观门

仁王经谓叁贤十圣之行法為十叁观门。配之於五则於伏,信,顺,无生,各有上中下叁,為十二,又加寂灭之下為十叁。修此十叁观门者為大法王,宜如佛供养之也。仁王经受持经曰:「大牟尼言:有修行十叁观门,诸善男子,為大法王,从习至金刚顶皆為法师,依持建立,...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梵语Jñāna,闍那,若那。於事理决断也。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於境决断,说之為智。」唯识述记九曰:「言智以决断故。」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羼提

Kṣānti,六度之一。译曰辱。屈辱,堪苦难也。智度论十四曰:「羼提秦言辱。」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菩萨本业瓔珞经就菩萨之所位说六位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四加行

唯识五位中第二之加行位。有煗,顶,,世第一法之四种差别,故曰四加行。见[加行位]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有种种之叁。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无生法

略云无生。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故。」註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同上不起法,法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深法

甚深之法也,法有叁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住不退转。」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

不起法

又云无生法。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同注云:「肇曰:即无生慧也。以能堪受实相,故以為名。得此则无取无得,心相永灭,...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