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条搜索结果

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故开之则為十四生,而各,故為二十八。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即二十九),见[润生]条。 又一地狱。二傍生。即畜生也。叁饿鬼。四天。五人。六业。七中。...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遍处定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外观色、二内无色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处背舍、七非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九品之异。其说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差别也。后世遂於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七佛药师法

日本叡山四大法之一。视七佛為一体而供养之法也。百二十尊法曰:「次道场观,想地结上金刚墙之内宝楼阁,阁中八叶莲华,莲华臺上月轮,轮中字,反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徧身放无数光明(七佛一体想可成之),圣眾眷属围绕。」又七佛各坛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叁转。一云:是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一面八臂。或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二十五

开叁界為二十五。欲界十四,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禪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四空处是也。通叁界而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辅行二曰:「二十五,总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禪四无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杂念间隔也。(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业经下曰:「一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谓一真法界之,从本以来,离虚妄,离言说,离名字,离一切诸法之,故名一

《三藏法数》 / 43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忧陀那

Udāna,又作优陀那,乌陀南,鄔陀南,优檀那,鄔駄南,鬱陀那等。发语言时喉中之风。智度论六曰:「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出,名优陀那。此风出己,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 又译曰丹田。圆觉经大钞十一之下曰:「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海印叁昧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形像

经轨所说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同。但身色则诸说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虚空藏形像

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得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义理与状也。五教章下曰:「佛果义。」 又义理之状也。叁藏法数十五曰:「义,即能詮教下,所詮义理之。」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一合

一合者,盖言众尘和合而为一世界也,世界本空,微尘不,但众生不了,妄执为实。若是实,即应世界不可分为微尘,若是实无,不应微尘合为世界。是知执执无,皆不当理。经云:如来说一合,即非一合,是名一合。是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论

叁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怀兔

梵语Śaśin(Śasś者,兔也,Śaśin者月也),印度之俗,信月中兔,谓怀兔者即月也。因而因明论示世间违之过借之為其宗法。因明入正理论曰:「世间违者,如说怀兔非月。」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五种结界

五种结界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故说此五种之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转

一者示转。二者劝转。叁者证转。示转者。谓显示作无作四谛之。是苦是集是灭是道。名示转。劝转者。谓劝知劝修四谛之。经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是之劝转也。证明转者。佛言。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已修。是名证转。经云。叁转法...

《法门名义集》 / 125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如来八

如来八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