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 条搜索结果

十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一曰:磨砖岂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大圆镜

显教四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大圆镜者。喻也,其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0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0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自然

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无师。」同义疏六曰:「自然者,无功用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0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拳印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印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法海。一字顶轮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拳。」金轮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0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归宗寺

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捨其故宅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常住此而復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為禪院,经第二世澹权,第叁世怀惲,第四世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詮住之為第十二世,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无畏

一切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繫於人身中不离,因而譬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业,既入过去,有繫彼之诸业於身,故至未来而使受其果也。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繫以绳。心在色笼,无处不至。业绳未断,去已復还。」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牙菩萨

梵语曰缚日罗夜叉Vajrajakṣa,又译曰金刚食。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标咬噉一切怨敌之德,住於金刚药叉叁摩耶形,有大牙。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作拳当臆。」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牙契故,设是金刚尚能摧破。」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之义,现证一切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无碍

(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 二、法无碍,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 叁、辞无碍,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切

之名。叁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对於一切种,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与[一切种]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為视差别界事相之。一切為视平等界空性之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七十七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也。十一支各有七,故合為七十七。七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此六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8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融叁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界血脉

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寺海云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寺造玄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身。」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妙观察

显教所说四之一。转凡夫之第六识而至於佛果,观察诸法而说法之也。心地观经二曰:「妙观察转分别识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於眾会前说诸妙法,能令释生不退转,以是名為妙观察。」 又密教所说五之一。配於西方无量寿佛之德。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妙...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忍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伏忍。初地二地叁地信忍。四地五地六地顺忍。七地八地九地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宝幢如来

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出之色也。宝幢者以菩提心统率万行,降伏四魔军眾之标帜也。密号曰福聚金刚,是此如来转第八识而之大圆镜所成。而此镜含藏一切德,故亦曰福寿。左手為拳,安於胁,右手垂而触地。种子為无点之字,以是為初发之菩提心故也。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法。二比。叁世。四他心。五苦。六集。七灭。八道。九尽。十无生

《法门名义集》 / 32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尊形

金刚仪轨曰:「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之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上二手作说法之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叁手剑,第四手数珠,第五手微若布罗迦果(...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安住也。 四、未涅槃者令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