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经》 / 835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徧,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一徧。」 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徧。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0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经》 / 544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 6995字 / 10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于先设座,加趺端坐,正念而住。时诸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 5918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经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经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着已,器上给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作已后食,搏堕过器上给衣收摄,两足洗,坐具世尊施设,如是座中跏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 8046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9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已,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跏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留支三藏奉诏译 / 7240字 / 9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犹言叁十棒也。指数多而云。杂阿含经十四曰:「彼王治罪,劙以叁百矛。」梵网经下曰:「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叁百鉾刺心。」涅槃经十一曰:「我寧以身受叁百鉾,终不敢以毁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床卧具。」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鳩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9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於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叁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本行经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叁曰:「那术,经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光讚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一者实相般若。二者观照般若。叁者文字般若。实相般若以理为体。体绝虚假。目之为实。印体表彰。名之为相。亦可以其无相为相也。观照般若以智慧为体。体是般若。观照是用。体用合说故名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以音声言教诠提为体。文字非般若。何以名般若。一能生般若。二能诠般若。因...
《法门名义集》 / 121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经,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经》 / 834字 / 9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佛於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大成佛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下生成佛经(此与上第叁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经典专说关於弥勒菩萨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叁卷,失译,般泥洹经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徧,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一徧。」 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徧。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经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六种之波罗蜜,為证明菩萨之印契,故云六种印。善戒经一曰:「菩萨性者,有六种印。以此印故,一切眾生则得识知此是菩萨。何等為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照天地实相之明镜也。仁王经下曰:「是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眾生心识之神本也。(中略)亦名护国珠,亦名天地镜。」嘉祥疏六曰:「天地镜者,般若照世界无所有故。」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以风灾譬死也。涅槃经十二曰:「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禪,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诸有,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经》 / 1534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有二本。旧本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為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也。谓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為护国叁部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八直最上道,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施灯必得眼。 是道无复畏,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力行灭邪苦。 我已开正道,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行乃解邪缚。 生、死非常苦,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行道一切...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721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678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经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