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 条搜索结果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罣碍

言障於前后左右上下而进退无途也。罣為四面之障碍。般若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心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不修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金刚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不如大般若之浩瀚,又不如般若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1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道行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八直最上道,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施灯必得眼。 是道无复畏,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力行灭邪苦。 我已开正道,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行乃解邪缚。 生、死非常苦,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行道一切...

《法句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721字 / 1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叁种般若

一者实相般若。二者观照般若。叁者文字般若。实相般若以理为体。体绝虚假。目之为实。印体表彰。名之为相。亦可以其无相为相也。观照般若以智慧为体。体是般若。观照是用。体用合说故名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以音声言教诠提为体。文字非般若。何以名般若。一能生般若。二能诠般若。因...

《法门名义集》 / 121字 / 1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十门释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前,悬谈一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六十二见

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摩醯

Mahā,又作莫醯。译曰大。大品般若义疏一曰:「摩訶或云摩醯,或云优婆,此言大。」 又摩醯首罗(Maheśvara)之略。译曰大自在天。性灵集六曰:「桓因所以凭念,摩醯归之接足。」 又药名。与[摩祇]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五百部

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叁曰:「是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為解脱故说法,而坚着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女人求愿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 / 834字 / 1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遮罗国王

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 / 1534字 / 1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一实境界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涅槃曰妙德,无行曰妙首,观察叁昧,大净法门曰普首,阿目佉、普超曰濡首,无量门微密、金刚瓔珞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1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

般若波罗蜜多心》 / 678字 / 1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第一义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叁百矛

犹言叁十棒也。指数多而云。杂阿含十四曰:「彼王治罪,劙以叁百矛。」梵网下曰:「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叁百鉾刺心。」涅槃十一曰:「我寧以身受叁百鉾,终不敢以毁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床卧具。」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中论

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鳩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须达拏

Sudāna,又作须大拏,须提梨拏。新作苏达拏。太子名译言善牙,善爱,好爱,善与,善施等。佛之前身,行布施行之名也。智度论十二曰:「须提梨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玄应音义五曰:「须大拏,或云须达拏,或云苏陀沙拏。此云善与。亦云善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道行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摩诃比丘僧不可计,诸弟子舍利弗、须菩提等;摩诃萨菩萨无央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 月十五日说戒时,佛告须菩提:“今日菩萨大会,因诸菩萨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是学成。” 舍利弗心念言:“今使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用力说耶?...

道行般若 /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5495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般若波罗蜜多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

般若波罗蜜多心》 /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 300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形像

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梵摩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 / 479字 / 1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诸佛心印陀罗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1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弥勒六部

弥勒下生,弥勒来时,弥勒下生成佛,弥勒大成佛。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弥勒下生成佛(此与上第叁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典专说关於弥勒菩萨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般若波罗蜜多心

夫法性无边,岂藉心之所度;真如非相,讵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浩无穷,法海茫茫何极。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又似日中逃影。兹喻如大地,何物不从地之所生,诸佛唯指一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但了心地,故号总持,悟法无生,名为妙觉。一念超越,岂在繁论...

般若波罗蜜多心》 / 117字 / 1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五味

佛於涅槃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一食

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方等

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涅槃

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叁卷,失译,般泥洹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四种心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佛说七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10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10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七宝

论所说少异。法华受记品曰:「金、银、琉璃、硨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无量寿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硨磲。」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阿弥陀曰:「亦以金Suvarṇ...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一徧

诵一度佛名及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徧,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訶般若波罗蜜一徧。」 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徧。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0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画像法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清净之物,择去人髮,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0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卷下

尔时世尊。复告印捺啰部帝大王言。大王汝于往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之前。日清净光明如来法中。已曾为王号精进授。汝于是时与诸学众。于彼佛处已曾求学金刚大乘及诸法要。汝今于此娑诃世界我释迦牟尼佛所。又复求学如是金刚大乘。时印捺啰部帝闻此语已。即复合掌白世尊言。云何名为...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4683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毗婆尸佛卷上

尔时,佛告诸苾刍:“于过去劫有大国王,名满度摩,有一太子名毗婆尸,久处深宫思欲出游,告御车人瑜誐言:‘与我如法安置车马,今欲出外游观园林。’瑜誐闻已即往厩中,安置车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见一病人。太子曰:‘云何此人颜貌羸瘦,气力劣弱?’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太子曰...

《毗婆尸佛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3505字 / 10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一性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卷中

尔时金刚手菩萨。说降伏诸部多观想成就之法。于十五日月圆之时。想彼月中有一吽字。字有光明圆满照曜。即诵真言曰。 唵(引)悉驮嚩日啰(二合)吽 此真言灭一切罪业。复想啰字如彼日轮光遍炽盛。作此观时即诵此真言曰。 唵(引)贺那尾特网(二合)娑野曩(引)舍野播(引)半吽发吒...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8417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枯木禪

五灯会元曰:「昔有婆子,供养一菴主,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巖,叁冬无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菴。」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0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五部大论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0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那由他

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於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叁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本行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叁曰:「那术,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光讚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一如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