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条搜索结果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通教无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见

一、身见,谓于五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者,色、受、想、行、识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为我,余四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种不男

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曰犍。」叁、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寻思

一、名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一切名字,皆悉不实,是为名寻思。 二、事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五等事,生灭无常,皆悉不实,是为事寻思。(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叁、自体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名字,及所诠义理中,推求自体,惟是假立名言,...

《三藏法数》 / 168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授衣节

历九月曰授衣节,禪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圆禪师建仁录授衣节上堂曰:「人间九月授衣时,破绽禪和犹未知,趁暖急须先补缀,待寒方觉已迟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 一、生有,谓从中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我执

一、俱生我执,谓于五等法中,强立主宰,妄执为我,与身俱生,是名俱生我执。(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分别我执,谓于计我、法中,分别我能行善、行恶等事,而起执着,是名分别我执。

《三藏法数》 / 88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涅槃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槃,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

《三藏法数》 / 21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法性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等法,随俗所知所见,...

《三藏法数》 / 15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修忍五相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开炉

禪林历十月一日开炉,此日方丈有大相看。勅修清规月令须知曰:「十月初一日开炉,方丈大相看。」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执

一、人执,谓众生于五等法中,强立主宰,计我为人,妄生执着,是名人执。(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法执,谓众生不了五等法,从因缘生,如幻如化,计为我身,妄生执着,是名法执。

《三藏法数》 / 91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妄想

一、坚固妄想,坚固妄想者,即色也。谓诸众生,体因想生,心因想起,命因想传,诸想交固,以成色身。经云: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二、虚明妄想,虚明妄想者,即受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

《三藏法数》 / 378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种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国土叁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叁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即众生身,以此身是色受想行识五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

《三藏法数》 / 323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魂魄

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註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识境四相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故名识境四相。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五者,色、受、想、行、识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是我,离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也。)...

《三藏法数》 / 21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有二义:一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曰:「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曰:「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二妄想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妙觉如来入中分身品第三

尔时座上有菩萨名定化王。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说斯义晓了众生。音响所趣闻法易度。复有难度者。观见众生有淫怒痴薄者。无淫怒痴薄者。或在有对法者。或在无对法者。或在可见法者。或在不可见法者。或在有漏法者。或在无漏法者。或在有为法者...

《中经》 /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196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0日

叁种观法

叁种观法者,谓修行用观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下听众,有修观行者,随历一事,皆以观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观;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观法,令其修习,名附法观。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观,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

《三藏法数》 / 310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数

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二、色心有为数,色即色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色、心二法,别而言之,则有五、十二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色心有为数。(五者,色、受、想、行、识也。十二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世间

世即隔别之义,间即间差之义,故名世间。 一、众生世间,谓一切有情众生,皆假五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器世间,谓一切无情世界,皆假山河大地而成,有侧有仰,名之为器,又复各各差别...

《三藏法数》 / 12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妙觉如来将诸菩萨入中教化品第二

尔时妙觉如来至真等正觉。察众坐定纯一无杂。应入中受禁戒法。多所饶益所度无量。建立弘誓施行佛事。尔时妙觉如来入无见顶三昧。使诸大众无数亿千那由他恒河沙数诸菩萨众。皆同一色如妙觉如来无有差别。尔时阎浮提大迦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迦留罗甄陀罗摩睺...

《中经》 /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176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0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四德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缘

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不正见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者,色、受、想、行、识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种世间

一、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乃是释迦如来所化之境,即叁千世界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叁千即小千、中千、大千也。) 二、众生世间,谓五和合,众共而生,间隔不同,故名众生世间,即释迦如来所化之机众也。(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叁、智正...

《三藏法数》 / 15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我见

一、人我见,谓凡夫之人,于五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法我见,谓二乘之人,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起见,故名法我见。(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21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苦

一、苦苦,谓有漏五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叁、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

《三藏法数》 / 11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蕴

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為,又译為眾,新译為蕴。者积集之义。眾者眾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或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条),大别之五法...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