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会中,有八十俱胝睹史多天子,见诸阿修罗王乃至焰摩天等,于世尊所作诸供养,复闻如来与授无上大菩提记,心大欢喜,得未曾有。是诸天子即作是念:“此菩提法本无色相,受.想.行.识亦复无相。今者世尊,当以何法而为授记?所以者何?色本无生,菩提亦无生,乃至识无生故,菩提亦无生。云何无生法能得菩提耶?如是色无灭故,菩提亦无灭,乃至识无灭故,菩提亦无灭。云何无灭法能得菩提耶?如是色寂静故,菩提亦寂静,乃至识寂静故,菩提亦寂静。如是色无二故,菩提亦无二,乃至识无二故,菩提亦无二。如是色无动故,菩提亦无动,乃至识无动故,菩提亦无动。如是色不可见故,菩提亦不可见,乃至识不可见故,菩提亦不可见。彼菩提相自性离故,复云何说不生不灭、寂静无二、湛然不动及不可见?于诸法中何者名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亦复皆空。何者名佛?何名菩萨?何名授记?佛、佛自性空,菩萨、菩萨自性空,菩提、菩提自性空,授记、授记自性空。所名佛者,但依世俗,假名呼召希望分别,诸有智者闻诸法空,不生取着,彼愚痴人闻则瞋恚不能入解。譬如有人于睡梦中,具足受用五欲快乐,觉已思念实不可得,智者了知不生忧恼。如是安住菩萨乘者,了菩提性,本来空寂实无所得,不生怖畏亦复如是。何以故?了知诸法皆如梦故。愚痴凡夫取解各异,于诸妄法而生执着;如是诸法皆不可得。凡夫不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声闻不可得,声闻法亦不可得;缘觉不可得,缘觉法亦不可得;菩萨不可得,菩萨法亦不可得;佛不可得,佛法亦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提法亦不可得;涅盘不可得,涅盘法亦不可得。”
时睹史多天子作是说已,白言:“世尊!我今于此第一义中,得无疑惑,发清净心,造作上妙种种供养,胜焰摩天不可为比。”作供养已,头面敬礼佛世尊足,右绕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若人奉行如来教,则为安住佛功德,
彼于三种解脱门,深达义味无挂碍。
此中无色及受想,亦无行识心与境,
了彼五蕴但假名,是名具慧人师子。
如是最上胜丈夫,不取少分菩提相,
已悟蕴空获善利,于佛功德无疑惑。
深达菩提实相义,不起希望不毁呰,
亦无忻喜任运心,此则善住菩提行。
若人平等见法性,则于诸法无所畏,
佛子能于此世间,具足修证胜功德。
了达色相悉皆空,于诸欲境咸弃舍,
观察轮回三有中,亦不希求不愿乐。
若人明了五蕴法,佛及菩提并授记,
说者听者二皆空,如是悟解无所碍。
佛功德法凡夫法,此一切相本无生,
能了最上法性门,是则名为真佛子。
又复了知如是法,五蕴处界本无灭,
佛及菩提授记言,斯等诸法悉同等。
智者达解此法门,而不舍离菩提行,
由了法性无灭故,于佛菩提不难得。
又复诸蕴及处界,佛及菩提皆空寂,
若人于此无依求,彼则能持佛正法。
诸蕴处界皆无作,佛及菩提授记事,
彼等诸法悉皆同,如是了知为佛子。
诸蕴处界自性空,佛及菩提授记事,
智者决定善了知,此则名为真佛子。
诸蕴处界悉虚妄,及与最胜二足尊,
菩提授记亦同然,如是了知为佛子。
是法非离非不离,亦非为有亦非无,
非有为相及无为,如是了知为佛子。
如来出现于世间,了达如是微妙义,
是为最上胜丈夫,堪受诸天广供养。
我今称赞佛功德,所获福报利群生,
唯有如来悉证知,回向自他皆作佛。
尔时世尊知诸天子心之所念,希望如来与授佛记,即于座中,放净光明。时尊者马胜睹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世尊今者何因缘,以神通力现斯瑞?
愿为众会说其由,一切世间咸喜悦。
睹佛口中放净光,诸天皆悉怀疑惑,
各各瞻仰于慈颜,一心愿闻佛所说。
譬如病者遇良医,唯希拯救授灵药,
今此众等住佛前,渴仰希须亦如是。
诸来集会天人众,皆具广大清净慧,
一心谛听无异缘,于佛所说能入解。
如来常以大悲心,能破一切诸疑网,
彼等闻已皆奉持,摧诸异论生正见。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马胜汝今发斯问,为利世间作照明,
智者能息诸群疑,故得人天咸尊重。
睹史天王及天子,达最上法甘露味,
作大供养妙庄严,是故我今与授记。
彼以胜慧观世间,得见法性无所著,
善达三种解脱门,非愚痴者之所及。
彼于过去诸佛所,已曾请问如是义,
观诸法性毕竟空,悉如先佛之所说。
今复于我兴供养,最上最胜无与比,
能以空义赞如来,皆为利乐有情故。
一切诸法皆无生,佛及菩提授记事,
乃至修习菩提者,本性无生亦同等。
若人如是了法性,决定当证大菩提,
彼诸天子昔闻持,故能宣畅第一义。
能以明慧善决择,了知法性常无减,
彼诸天子离诸疑,自然成就无师智。
法性非取亦非求,毕竟无依离分别,
彼诸天子离诸疑,愚夫心则生惊怖。
一切诸法离自性,菩提及彼菩提心,
彼诸天子善了知,本来清净无染着。
睹史天王天子等,住坚固慧无所住,
不久当得佛菩提,具足圆成一切智。
于彼未来星宿劫,次第出现于世间,
度脱无边诸众生,同名决定智王佛。
如来知彼心所念,应念忽放净光明,
为说授记成佛因,令彼时会生忻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