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密教],亦称真言宗。此宗以毘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叁密身、口、意、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婆罗门之法以火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支即支分。身叁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百论曰: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来化世间,世间皆不信,故吞七十字,唯二字留着於口之左右,即阿与沤也。故外道书之首,皆安此二字。阿者无,沤者有。谓一切诸法,不出有无之义,故安於经之首以表吉相。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云强伽、弶伽、恒伽、恒架Gaṅgā,译日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印度东北之大河名。為印度叁大河之一、发源於雪山之南部,合大小无数之支流而东南奔流五百里,与蒲拉买普篤罗河共流入印度洋,其流域一带之地,即所谓恒河之平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且地味极為丰饶,故...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语缚曰罗[口半]惹罗。印契名。十八契印之一。修法道场结界界所结之印明,特為结护上方虚空界故,一名虚空网。以二大指捻二头指下之第一文,即成。诵真言叁徧,随诵随以印於顶上右旋便散。网界之真言曰:唵尾娑普囉捺囉乞洒缚曰囉半惹囉吽发吒。由结此印及诵真言之加持力故,即於...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Aṭaṭa,寒地狱名。智度论十六曰:「呵婆婆,呵罗罗,睺睺。此叁地狱,寒风噤颤,口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二十八部眾之一。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据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其形像,身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為细妙色,说无量之妙言。真言曰:唵具光[口半]吒沙罗迦罗放光[口半]...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Airāvana,又作爱罗筏。龙名,又象王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蔼罗筏拏,旧名伊罗鉢多罗,亦云[口垔]罗鉢多罗Elā attra,伊罗此云香。鉢多罗此云叶,名香叶象也。」(鉢多罗Pattra者叶也vana者林也)。慧琳音义八曰:「大龙王名,此无正翻。」俱舍光记十九曰:「蔼罗筏拏,是水名...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语疑[口栗]Mṛga,又曰捨麼攞。佛於鹿苑初转四諦法轮,因以鹿為转法轮之叁昧耶形。毘奈耶杂事曰:「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眾,二是私物。若大眾印可刻转法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梵语杂名曰:「鹿,疑[口栗]。又,捨麼攞Śambara。」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Āveśa,又作阿尾奢。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於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灾祥,以除疾禳祅者名曰阿比舍法。译曰徧入。谓请降天神摄取鬼魅。令徧入於童男女之支体也。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曰:「时摩醯首罗告那罗延言:汝当諦听。(中略)若欲知未来...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旧云波旬。慧琳音义十二曰:「波卑缘,悦绢反,梵语天魔名,相传误云波旬。梵语元无波旬,古译书波[句-口+目]。音悬。略也。后人误书[句-口+目]為旬字。」见波旬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Varṣika,又作靺师迦。花名。译曰雨时花。希麟音义五曰:「靺师迦花,正云靺[口栗]沙迦花,此云雨时花也。或云夏生花,其花白色甚香,半夏时生,因名云。」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禪师云:如人上树,口啣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与麼时,作麼生对?有虎头上座云:上树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道。师呵呵大笑。雪竇云:树下道即易,树上道即难。老僧上树,致将一问来。」见传灯录十一,会元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叁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為叁不护。诸罗汉之叁业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来与彼异,故立叁不护。」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文句七曰:「知道谓意不护,开道谓身不护,说道谓口不护。」同记曰:「叁不护者,常与智俱。」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Māra- a īyān,魔為魔罗之略。天魔之总名。波旬者,魔王之别名也。义林章六本曰:「又云波卑夜,此云恶者,天魔别名,波旬讹也。成就恶法怀恶意故,恶魔波旬号名双举。」玄应音义六曰:「言魔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者,谓有恶意成就恶法也。或云恶魔波旬,存二音也。...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皆色界天也。) 叁、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罗汉名。俱舍光记二十五曰:「乔底迦,是牧牛种人。真諦云:乔底伽,此云瓦器。本是外道,恒执瓦器自随,仍本為名。」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曰语业。叁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為口。」 又业与孽通。口业:谓两舌,恶口,妄言,綺语也。净住子曰次懺口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唐宋人常取以言文学之事,白居易诗:些些口业尚夸诗。苏軾诗:口业不停诗有债。皆以诗為綺...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佛说之。阿难结集之。初传之於口。后书之於贝叶。其文句并书籍。谓為经典。无量寿经上曰:「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法华经序品曰:「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gha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第四,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伽(去引)字门,一切法一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伽字时,是摧稠密无明闇冥声。」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除灭一切无明黑闇厚重翳膜声。」此由Ghaṭana(合)及Ghana(稠密)之语释之也。 又ga悉曇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名Graha,又作蘗[口栗]訶,蘗[口栗]何。鬼魅之祟。又鬼魅之着於人也。大日经疏八曰:「蘗[口栗]何是魅鬼着人者。」又出瑜祇经爱染王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口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槃经作:「[口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发髼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 二、内障,谓此饿鬼,咽或如针,口或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
《三藏法数》 / 183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重,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Aiṇ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口垔]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口垔]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口垔],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跳-兆+尃],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加持坛地之真言也。怛文(汝)睇微(女天)娑吃屣(护)捕哆赐(亲也於也),译云:汝天亲护者(於字入下句)。萨麼(一切也)勃驮曩(佛也有多声)哆以难(度世也即有导师义),译云:於诸佛导师。淅唎耶(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鎩数(殊胜也),译云:修行殊胜行。部弭(净地...
《佛学大辞典》 / 43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
《三藏法数》 / 172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涅槃经二十五曰:「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獼猴。獼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之,脚復随着;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復粘着,如是五处悉无得脱。於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之。(中略)獼猴者喻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喻贪欲结。(中略)凡夫之...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