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 条搜索结果

八不中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华

譬七觉支也。维摩经佛品偈曰:「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同註曰:「生曰:七觉以开悟為,无染為净华之法者也。」同天台疏曰:「觉意即七觉支,七觉支调停生真智因华。故智论云:无漏实觉,此七能到,故以為华。」 又七种净也。同偈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食

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者,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无畏。说尽苦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10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鹿女夫人缘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告诸比丘:“有二种法,能使于人疾得人天,至涅盘乐。有二种法,能使于人速堕三恶,受大苦恼。” “何等二法,能使于人疾得人天,至涅盘乐?” 佛言:“一者供养父母,二者供养贤圣。” “云何二法,速堕三恶,受大苦恼?” 佛言:“一者于父母所,作诸...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562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佛说色鹿经

昔者,菩萨身为色鹿;其毛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于我?”鹿闻人声,走到水中,语溺人言:“汝莫恐怖!汝可骑我背上,捉我两角,我当相负出水。”...

《佛说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76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十种外

一小乘外,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涅槃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转

一者示相转。二者劝相转。叁者证相转。示相转者。谓显示有作无作四谛之相。是苦是集是灭是。名示相转。劝相转者。谓劝知劝修四谛之相。经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应修。是之劝相转也。证明转者。佛言。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我已修。是名证相转。经云。叁转法...

《法门名义集》 / 125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10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夜摩

Yāma,具曰须夜摩Suyāma,苏夜摩。欲界六天中第叁天名。旧曰燄天。译言时分,善分。以善知时分受五欲之乐故也。智度论曰:「夜摩名善分天。」探玄记六曰:「夜摩者,若具云苏夜摩。苏者,此云善也。夜摩者,此云时也。」佛地论五曰:「夜摩天者,谓此天中随时受乐,故名时分。」...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说色鹿经

佛言:“昔者,菩萨身为色鹿;其毛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边,语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骑我背、捉我角,我相负出...

《佛说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31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五辛

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232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分律

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者见。二者修。见者。昭理名见。增明曰修。见是解也。修者。修是修行也。能除壅障。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39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裸形外

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繫缚,以裸形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為裸形外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愿一切眾,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露形法。」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求真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支斋

八戒之异名。八戒实有八戒与斋法之支,故谓之八戒斋,详见[戒]条。然八戒以一斋法為体,餘八戒不过资助之耳,故不言戒或支斋,而言八戒或八支斋。行事钞资持记下叁之四曰:「准文戒,而言八者,多论云:斋以过中不食為体,八事昭明,故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故言八斋...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新译為觉。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9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9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华林园

弥勒成后说法之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曰华林园。弥勒佛於此园龙华树下成,且以叁会之说法,悉度应度之眾生。罗什译弥勒下生经曰:「尔时於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十二亿人得...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牛头禪

以牛头山法融為祖之禪派。又称牛头宗。四祖信下旁出之禪宗也。初,法融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巖石室枯坐,有百鸟衔花之祥。唐贞观中,四祖信闻之,往寻访,因附法。自是法席大盛。法融下,智巖,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付。慧忠下,有维则。则下有云居智。又智威之门有...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故名菩提树,译曰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我国习俗,於昏晚埋钱壙中為死者之用,谓之昏寓钱。日本效之谓之六钱,然非佛经之说也。事物纪原曰:「汉葬者有昏寓钱,谓昏晚埋钱于壙中,為死者之用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真法界

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復无际,动静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迴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钞一曰:「以一真法界,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一,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行仙

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而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飞行仙,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 叁、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

《三藏法数》 / 333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入见

悟入见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缚一脱

摩訶止观一上明涉於内外十之发心:一火途、二血途、叁刀途、四阿修罗、五人、六天、七魔罗、八尼犍色无色、十二乘。此中前者為缚,后一者為脱。缚脱虽异,同是邪非之发心也。「种是生死。如蚕自缚。后一是涅槃。如獐独跳。虽得自脱。未具佛法。俱非...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世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叁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曰:「常编十方叁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难行,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故名难行。(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177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五种外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之所计也。盖此外,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句

以一句破真理无所有之意。宋竹庵颂曰:「中论因缘所生法,一句尽无剩语,我说即是空假中,朱帘暮捲西山雨。」见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乾屎橛

拭人粪之橛之乾者。取至秽之意。屎橛又作厕筹、净筹、净木、厕简子等。用之者印度之风。会元十五曰:「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橛。」禪林集句曰:「不念弥陀佛,南无乾屎橛。」指月录曰:「临济曰: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未证据者看看。有僧出问。济曰:是乾屎橛。又僧问...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有情居之略。寄归传一曰:「住持八纪,弘济居。」行事钞四之二曰:「叁界居既是眾生居处。」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末陀

Madya,酒之总名。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為窣罗。酝餘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醉,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瑜伽略纂十一曰:「末陀蒲桃酒也。」翻梵语曰:「摩陀池,译曰醉也,增一阿含经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杀多生

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智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种智,种智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种沙门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证胜,是名胜沙门。 二、说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是名说沙门。 叁、坏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

《三藏法数》 / 163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身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见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途对叁毒

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无碍、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冥初外

中论所说八计外之一。见[外]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