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曇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鱉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高齐僧稠禪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隋曇询禪师有此事。续高僧传十六(曇询传)曰:「又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為翳,语云:同居林藪,计无大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阿那邠池,有一女名曰须摩提,此女久殖妙因,天殊奇特,受佛高行静心玄室。尔时,满富城中有满财长者,远涉诸国募求精婇,因入舍卫城与邠池相见,披释旷永欢叙情至。尔时须摩提女,以公类同尊暂出敬拜,敷理光颜万姿并美,面如...
《须摩提女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2831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於叁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於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為实有。然以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為无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叁曰:「汝观地性,麤為大地,细...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长者名阿那邠邸,饶财多宝金银珍宝,砗磲、码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象、马、牛、羊、奴婢、仆从不可称计。尔时,满富城中有长者名满财,亦饶财多宝,砗磲、码瑙、真珠、琥珀、水精...
《须摩提女经》 /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 7591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一卷,萧齐曇摩伽陀耶舍译。佛将於法华说无量之法归於实相之一、先说此经明无量之法,由一实相而生。故谓之為法华之开经。又法华论列法华十七名,无量义经,其一名也。是法华之实相,有自生无量义之理,故以為别名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衣名。阿毘曇经下曰:「迦梨迦衣,织吉贝花作衣,以蜡染之,作斑色。」 又(异类)Kālika,又作迦罗迦。龙名。译曰黑龙。见玄应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统辖天下僧徒之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后魏皇始中赵郡沙门法果,戒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徵為沙门统,言多鬼愜,供施甚厚。」又曰:「详究魏文帝,勅曇曜為沙门都统,乃自曜公始也。曜即帝礼為师,号昭玄沙门都统,译净土叁昧经并付法藏传等,是此师也。」师传出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Śāna,又作舍那,奢那。新作设诺迦,奢搦迦。艸名。其皮可以為衣。阿毘曇经下曰:「奢那衣者。奢那树似麻,取皮以為衣。」付法藏传二曰:「商那衣。」西域记一曰:「设诺迦艸衣。」有部毘奈耶杂事四十曰:「奢搦迦衣。」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名曇鉢偈Dharma ā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叁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语之原本现存。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梵语优曇华,又云优曇波罗华,一译灵瑞华。无量寿经上曰:「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见[优曇]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卷,刘宋曇摩蜜多译。与[虚空藏菩萨经]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 本站介绍:虚空藏菩萨经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Padma,又作鉢特忙,鉢弩摩,波头摩,鉢纳摩,波曇,波曇摩,鉢曇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叁曰:「波曇,又云波暮,或云波头摩,正言鉢特摩,此译云赤莲华也。」慧苑音义上曰:「波头摩,正云鉢特忙,此曰赤莲花也,其花茎有刺也。」大疏七曰:「鉢头摩,是红莲华。」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阿弥陀佛因位在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时之名也。无量寿经曰法藏。平等觉经曰曇摩迦留Dharmākara,译曰法宝藏,大阿弥陀经曰曇摩迦,无量寿经云作法,如来会云法处,智度五十云法积。嘉祥大经疏曰:「能蕴畜佛法,故曰法藏。」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Prabhūtaratna,多宝佛之梵名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抱休兰,佛名也,正音鉢罗步多囉怛曩野(与格),唐云多宝。」萨曇分陀利经曰:「抱休罗兰,汉言大宝。」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有叁译,一北凉曇无讖译,四卷,题曰金光明经。一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曰合部金光明经。一唐义净译,十卷,题曰金光明最胜王经。叁译中此经在最后,而文义周足。但金光明经由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本经各家之註述如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多以涅槃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闻如是: 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与五百比丘俱,皆应真,所作已具,已下重担,以义自证,会胎生尽。 尔时,十方天地神妙天亦来礼佛,欲见尊德及比丘僧。是时,第七天四天王相谓言:“诸学人宁知,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从五百真人。复十方天地神妙天悉往礼,欲见尊威神及比...
《佛说义足经》 /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 112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23日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
《佛说老女人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761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9日八卷二十四品。隋宝贵天竺叁藏闍那堀多Jñānagu ta(译德志)以自译之一品与前朝之曇无讖Dharmarakṣa译,真諦Paramārtha译之诸品,合為一经二十四品者。故谓之合部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