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条搜索结果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散支

又曰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鬼子母神之子,或谓是鬼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曰:「散支鬼神品。」最胜王经曰:「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行仙

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而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飞行仙,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 叁、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

《三藏法数》 / 333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功德池

功德水之池。在极乐。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叁十乃至百千由旬。纵横深浅,各皆一等。功德水湛然盈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福田

梵网经有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叁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四分律

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功德水

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一识

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叁,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於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戴塔吉祥

阿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大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大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正道

谓此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交道

通达四方四维之道路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有交道,黄金為绳以界其侧。」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仁王经所说之四无常偈,总有颂,谓為偈之文。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七佛菩萨

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佛菩萨神咒经一。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吉祥经

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与[佛名号经]同本,吉祥即佛之名号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 《八吉祥经》

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种之感触。谓之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忍、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十不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圆成实性

叁性之一。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之真理。诸法真实之体性也。曰真如、曰实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槃、皆同体异名也。為圆满成就诸法功德之实性,故名圆成实性。从其具德也。唯识论曰:「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难者,处障难也。此之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寒、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分,观為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四魔又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為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后四為二乘之魔也。涅槃经二十二曰:「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无復通别二惑魔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二十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加持杖

切桃木之枝,约尺餘,以真言加持之,或扣魅女之肩,或打病者之痛所者。止观曰:「又随身上有痛处,以杖痛打病处,至四五十。此復何意?夫诸病无非心作,心有忧愁思虑,邪气得入。今以痛偪之,则不暇横想,邪气去,病除也。」用桃木者,由於道家之记。事物纪元曰:「五烛宝典曰...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叁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

一切普门身

具足四重法界之徧一切身也。大疏曰:「供养一切普门身。」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