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 条搜索结果

岫云寺

俗名潭柘寺,京城正西七十里,潭柘山前。始创於晋,清康熙叁十一年赐金重脩,宏丽軼旧观。行宫参差,有舍利塔金刚延寿塔俱寺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形像

有二种:一為八臂具种种之器仗者。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依高山顶胜住处,葺茅為室中住,恒结软草以為衣,处常翘於一足。」又「面貌容仪人乐观,种种妙德以严身。(中略)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端正乐见如满月。」一為二臂立左膝而弹琵琶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那烂陀

Nālanda,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香姓

Droṇa巴,Dona,婆罗门名。佛於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诸国之争者。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曰:「时遮罗波国Amalaka a(巴Allaka a),诸跋罗民眾(巴Bulaya),及罗摩迦国Rāmagrāma(巴Bāmagāma),拘利民眾Kaulya(巴Koliya)...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山海慧自通王如来

阿难当来成佛时之名。法华经人记品曰:「佛告阿难: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惠自通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形像

大日经一曰:「大梵其右,四面持髮冠,唵字相為印,执莲鹅上。」大日经疏五曰:「大梵王,戴髮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华,一手持数珠,已上是右手;一手持军持,一手作唵字印,以上是左手也。印当稍屈头指直伸餘指,侧手按之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印。」秘藏...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光天子形像

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於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於左右,学海餘滴四曰:「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俱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於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欲天

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二、忉利天,译言叁十叁天,帝释天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叁十叁天。叁、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四、兜率天,译言喜足,於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五、...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不善

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為不善。五逆十恶是也。是损害自他,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為不善。如叁途之苦果,彼虽损害身心,然更无為之招未来世之损害者,故非不善。唯识论五曰:「能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於此世能為违损。非於他世,故非...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阿难答以目外,而心内。及佛征其心不内,又计之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典座

禪林主大眾床座及斋粥等杂事之役也。僧史略中曰:「典座者谓典主床座九事,举座一色以摄之,乃通典杂事也。」僧祇律六曰:「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名陀驃摩罗子,眾僧拜典知九事。九事者:典次付床座,典次差请会,典次分房舍,典次分衣物,典次分花香,典次分果蓏,典次知煖水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欢喜天

又云大圣欢喜天,大圣天,圣天。夫妇二身相抱象头人身之形,為本尊。男天者大自天之长子,為暴害世界之大荒神。女天者观音化现,而与彼抱着,得其欢心,以镇彼暴者。因称欢喜天。梵名誐那鉢底Gaṇa ati,就其形而谓之毘那夜迦Vināyaka,象鼻天。善无畏译之大圣欢喜供养法曰:「...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翳

言為他所障蔽也。传灯录十曰:「福州芙蓉山灵训禪师,初参归宗。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师曰:和尚发诚实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师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眼,空华乱坠。」此言一障蔽物眼,则见空华之乱堕,不得认虚空之实性也。空华為空中之花。...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大自

我即自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行观

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说圣观自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补陀落迦山圣观自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大自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观自。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者,观世界而自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须弥山中,其一分远苍空,总名之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為天,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殑伽

又云强伽、弶伽、恒伽、恒架Gaṅgā,译日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印度东北之大河名。為印度叁大河之一、发源於雪山之南部,合大小无数之支流而东南奔流五百里,与蒲拉买普篤罗河共流入印度洋,其流域一带之地,即所谓恒河之平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且地味极為丰饶,故...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俱伦

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此五人自过去世以来俱為同伦,故曰俱伦。案五俱伦或作五拘邻,拘邻者,五比丘第一阿若憍陈如之别译也,然则俱伦,与俱邻,皆為梵语,五比丘中以拘邻為首,故略称之谓五俱伦也。无量义经曰:「我起树王诣波罗捺鹿野园中,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諦法轮。」应...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蛇首尾

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我应大。尾语头曰:我应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為大。尾闻其...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莲华夫人缘

舍卫国,告诸比丘:“若于父母,若复于佛及弟子所,起瞋恚心,此人为堕黑绳地狱,受苦无量,无有边际。” 诸比丘问佛言:“世尊!敬重父母,若于父母,不生敬重,作少不善,其事云何?” 佛言:“过去久远无量世时,雪山边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097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观音曼荼罗八大菩萨

一、金刚观自菩萨。二、与愿观自菩萨。叁、数珠观自菩萨。四、鉤召观自菩萨。五、除障观自菩萨(亦云施无畏)。六、宝剑观自菩萨。七、宝印观自菩萨。八、不退转金轮观自菩萨。见千光眼观自菩萨秘密法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三十九、八天次第问法缘

昔佛世,于夜分中,忽有八天次第而来,至世尊所。其初来者,容貌端政,光照一里,有十天女,以为眷属,来诣佛所,至心顶礼,却一面。佛告天曰:“汝以修福得受天身,五欲自娱,快获安乐。”于时此天,即白佛言:“世尊!我虽生处天上,心常忧苦。所以者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时,于...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001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妙莲华

真明之佛知见,染亦不污,故谓為妙莲华。楞严经五曰:「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实觉如幻叁摩提。」长水疏五上曰:「此平等性观,能破无明开佛知见。此知见性,处妄常真,染不染,今得显发,如开敷出水,故以為喻。」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迦陵频伽

Kalaviṅka,又作歌罗频伽,加兰伽,迦兰频伽,羯罗频迦,迦楞频伽,迦陵毘伽,迦陵伽,羯陵伽,羯罗频伽,羯毘伽罗,羯陵伽罗,迦毘伽罗,鶡鵯伽罗,羯脾伽罗,羯鞞伽罗,迦毘伽,迦尾罗等。鸟名。译曰好声,和雅。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刚藏王

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萨埵之变化身也。又释迦為金刚萨埵之变化身(金刚萨埵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叁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金刚藏。大眾中即...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正受

梵语叁昧Samaya,一译正受。叁為正,昧為受也。是禪定之异名。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心,谓之受。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也。大乘义章十叁曰:「离於邪乱故说為正,纳法称受。」探玄记叁曰:「纳法心名為正受。」观经玄义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处处

各处各方也。涅槃经九曰:「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三藏法数》 / 456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草木成佛

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有情之边為佛性,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牛头山

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月支

又作月氏。国名。印度之西。史记大宛列传曰:「月氏大宛西可二叁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大宛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月氏天竺北可七千里)。」汉书西域传上曰:「大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里。」玄应音义四曰:「月支国,薄佉罗国应是也,雪...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覆器

转覆之器,虽注水而水不入,以喻无惭无愧之人心既转覆,则道法不入也。智度论十五曰:「佛子罗云,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来问之:世尊否?诡言不。若不时,诡言佛。有人白佛。佛语罗云:於澡盘取水与吾洗足。说已,语言覆此澡盘。如勅即覆。佛曰:以水注之。注已。问曰水入...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天童山

一作天潼山。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天童降下,故名天童山,我国五山之一。天童寺焉。佛祖统纪叁十七曰:「晋永康中,沙门义兴庐於山上,有童子来给薪水,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大明一统志四十六曰:「天...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帝释巖

又云帝释窟。摩伽陀,帝释尝於此请问疑事於佛,佛演释之,即佛说帝释所问经是也。弥勒菩萨今窟中。西域记九曰:「因陀罗势罗窶訶山,唐言帝释窟,其山岩谷杳冥,花林蓊鬱。岭有两峰岌然突起,西方南岩间有大石室,广而不高,昔如来尝於中止。时天帝释以四十二疑事画石请问,佛...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